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广西“乡村建设”研究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广西“乡村建设”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广西“乡本寸建设"研究 口唐平秋 , 张国成 (1.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22;2.《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南宁530029)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广西从“清洁乡村”入手,开展轰轰烈烈的“美丽广 西”乡村建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现代生态文 明新农村提供了“广西样本”。2013年以来,广西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在未来的乡村建设中要坚持更加注重以人为 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长效机制、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资金筹措。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3—0125—04 大地展开。 一、认识:“美丽中国”和“美丽广西”理念下 在前期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基础 的乡村建设 上,2013年12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 划纲要》出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以 下称“乡村建设”)规划期为2013-2020年,分清洁 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推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2年11月16日,新一 届中央领导集体出席记者招待会时**总书记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进 。作为美丽广西建设的重要任务,乡村建设是从 生态文明的角度,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 风、造福群众为目标,以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 设为重点,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 育生态文化和文明新风,最终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是“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 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 1]。 党的十八大后,“美丽中国”新概念迅速引起强 村面貌,其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村生活条件 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为农民群众建设一个 烈关注。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勾勒出美 丽广西的蓝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经济 卫生、便捷、舒适的宜居家园,让农民群众过上文 明、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清洁乡村是乡村建设的 切入点,乡村建设是“美丽广西”建设的重要抓手。 而“美丽广西”是乡村建设的目的和方向,是生态文 明广西的最新表述和生动概括,也是我们对全面建成 资源协调的科学发展之区、生态产业发达的生态经济 之区、生态屏障坚实的优质环境之区、自然人文融合 的和谐人居之区加快建设,在更高层次实现人与自 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随后,美丽 广西建设正式进入实践阶段。2013年4月19日,自 治区党委办公厅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了 小康社会时广西生态文明的一种愿景。 二、实践:广西凝心聚力推进乡村建设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方案》,5月2日,自治 区党委、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 广西・清洁乡村”(以下称“清洁乡村”)活动在八桂 2013年4月以来,广西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参加到 收稿日期:2015—03—1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规划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广西”建设研究》(13MJ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平秋,男,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 张国成,男,《当代广西》杂志社编辑,记者,研究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政策研究。 第31卷2015年第3期■曩 清洁乡村活动中。至2014年10月,活动基本完成。 2014 fi-11月l4日“美丽广西・生态乡村”顺利启 动,标志着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进入第二阶段。一 年多以来,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取得的成效 和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进一步归纳 和思考。 (一)乡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乡村建设是一个生态丁程。乡村建设是以 美丽广西为主题和目标的建设,不是简单的经济建设 和发展,而是在生态文明的关照下,综合、整体、全 面发展乡村,使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广西拥有丰 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在全国53个“中 国长寿之乡”中,广西占了16个,成为“中国长寿 之乡”最多的省区。但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广西的生态环境也面临被污染、被破坏的命运。从一 定意义上说,乡村建设的目的就是保护和改善广西农 村生态环境,让农村的天长蓝、地长净、山长绿、zk 长清、留得住乡愁。作为一个生态T程,乡村建设不 仅要改善农村村容村貌,还要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生 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乡村建设还有助于打 造和提升广西长寿品牌和生态品牌,增强广西生态环 境的吸引力。 第二,乡村建设是一个基础工程。农村的全面发 展需要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健全完善。以生态乡村为 例,其三个主要任务是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 化,村屯绿化需要植树种林,饮水净化需要修建污zk 处理设施,道路硬化需要修建通村公路,这些基础设 施的健全完善是实现生态乡村的基础条件,是农村发 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甚 至对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补益。 第三,乡村建设是一个民生工程。农村最重要的 问题是贫困,农民对摆脱贫困的呼声很高、期望很 大,乡村建设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 持,在生态建设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 收致富。近年来,农民另一个呼声很高的就是环境的 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出现环境污染等问 题。“仅2013年‘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全区清理各 类垃圾368.6万吨,清理zk源地周边畜禽粪堆1.7万 处,打捞水面漂浮物和水下生活垃圾20.5万吨,回收 农药瓶810多万个。” 污染程度可见一斑。乡村建设 改善农村环境也是顺应农民期待的民生之举。 第四,乡村建设是一个作风_T程。乡村建设是转 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一个载体。通过 乡村建设,众多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广阔农村, 走到人民群众中间,与群众同吃住、同劳动,打通服 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圈Vo1.31 2015 No.3 宗旨意识强化起来,真正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践行党 的群众路线,杜绝“四风六病”陋习,赢得群众的信 任和拥护。 (二)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乡村建设开展以来,在不断实践推进中取得了一 些成效。一是农村环境得到优化。经过清洁乡村活 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大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条件得到完善。据笔者调研,现在走进广大农村,房 前屋后不见垃圾杂草,田地山林不见白色垃圾、农药 瓶,河流小溪生活污水乱倒的也减少了,垃圾桶开始 在乡村普遍,简易的垃圾处理厂基本上每村都有,有 的地方还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水源污染问 题。二是生态农业得到发展。乡村建设催生观光农 业、农家乐等一批农村新兴业态,促进了乡村旅游、 现代农业、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呈 现大幅增长态势。2013年“十一”黄金周,广西乡 村旅游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4.96%和25.88% 。乡村建设实现了环境改善、产业 发展与群众增收的良性互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效益也在逐步显现。三是农民得到了实惠。 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乡村建设带动的一系 列项目和产业的推进,农民享受到发展现代生态农 业、“农家乐”等的福利,农民的精神面貌也随着乡 村的清洁而发生改变,很多人改掉原来乱丢垃圾等陋 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开始注意生态环保了。四是 干部作风得到转变。在清洁乡村活动中,数万名干部 进村入户,贴近群众,体验群众冷暖,切实转变了 “四风”,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拥护。 同时,乡村建设积累一定的经验。一是建立一整 套完整的组织运作体系。以“清洁乡村”为例,自治 区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首的领导小组, 设立专门机构“美丽办”,协调各方开展清洁乡村工 作。二是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仅2013 年,全区就选派24236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 作队,8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 ,发动群众,参与劳 动,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制定 了科学的规划。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 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下发《“美丽广西・清洁乡 村”活动方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 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环 保、卫生、城建等部门也下发一系列文件和贯彻执行 办法,把清洁乡村活动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具体到每 一个人。四是开展立法活动,为乡村建设提供法律保 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就《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 卫生条例》展开立法,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制定一些管 理、监察、督导制度和措施,各村屯纷纷制定相关村 规民约和保洁办法,为清洁乡村活动保驾护航。五是 多渠道筹资。全区采用“自治区财政筹措一点、涉农 项目资金整合一点、受益农民出资一点、企业和社会 捐助一点、各级工作组帮扶一点、通过政策制度改革 筹集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六是注重宣 传。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在桂各中直媒体以及区 市县直媒体,开设专栏,制作专版,深入调研,集中 报道,营造出全方位的活动氛围;全区各地各部门积 极动员印发科普读物、举办摄影书画展、山歌会等进 行宣传,还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兴媒体传递 活动信息;各村屯纷纷制定村规民约,提倡新风气、 养成新习惯,使清洁乡村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乡村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农村群众对乡村建设认识不足,认为乡村建 设是政府部门或公务人员的事情而非他们自己的事 情,既缺乏发挥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热情,同时 还存在一种冷眼旁观看笑话的心理。二是党员干部特 别是领导干部认识偏差。很多党员干部认为下乡开展 乡村建设活动是帮农民建设乡村,他们没有认识到乡 村建设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群众, 转变“四风”的最好课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乡村 建设既是农村群众的事情,也是党员干部的事情,只 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把事情干成。 第二,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在乡村建设中,尽管 从上到下制定一系列方案、实施办法、村规民约、检 查监督等长期坚持的措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笔 者调研时发现,还是有些村屯把清洁乡村当成一股 风,村里村外的垃圾再次出现反弹。这种现象说明, 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究其根源一是农民环保意识没有 得到强化;二是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是村规民约 刚性要求不强;最重要的一点是乡村建设需要法律保 障但相关法规至今没能出台。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广西农村基础设施陈 旧不足,大多数乡镇没有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 不少乡镇集市公厕少、垃圾池少,道路排水设施不配 套,另外组建物业机构、环卫队伍,修建垃圾池、添 置垃圾箱、购置环卫车,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 厂均需投人大量资金。如笔者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 县甲篆镇了解到,甲篆镇污水处理站和坡月旅游景区 污水处理站总投资就要2500多万元。但是自治区、 市、县对活动专项投入资金有限,大多乡镇乡财县 管,工作经费少,绝大多数村无集体收入来源,农民 收入不高,自筹资金难度大。 第四,创新驱动不足。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创新的 时代,乡村建设无疑需要创新的支撑。尽管在清洁乡 村过程中我们在工作方法的创新上先后摸索出了南宁 市宾阳县“一户一坑”处理垃圾,河池市风山县“无 烟炉焚烧”处理垃圾等模式;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上贵 港市覃塘区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政府出资购 买服务”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垃圾清运工 作分包给经济能人;在实用技术的创新上,全区各地 探索出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焚烧处理、垃圾热 解、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技术,并初步建立农村垃圾处 理体系,但是,就创新的范围和创新的价值来说,还 远远不够。创新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监督制度乏力。在乡村建设中,部分村屯 建立村规民约草草了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足,导 致村规民约制定出来就成为一张废纸。不仅村规民 约,个别乡镇和县制定的实施办法和落实办法也存在 类似问题。笔者调研中了解到,全区各地也制定一 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但是很多单位却未能坚 持按制度办事,导致刚清洁的乡村出现反弹。现在制 定的制度还未成体系,特别是监督督察制度不健全, 导致个别地方制度运行中缺乏监督或者督查不力情况 的产生。 第六,科学规划尚未到位。乡村建设本来就是生 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没有细致周到的统筹规划,很 容易走进“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浪费了巨 大的人力物力不说,很多建设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 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笔者调研中发现,某些村屯随 便在村头路边建设垃圾收集处,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造 成二次污染。另外,污水处理设施、村屯公共广场、 村屯周围防护林等建设也要有科学的规划。 三、启示与思考:乡村建设要坚持“六个更加注重” 清洁乡村的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现代生态文 明新农村提供了“广西样本”。总结其经验,笔者认 为,在未来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中,应加强以下几 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农民群众是乡村的主 人,开展生态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 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乡村建设中,以人为本首先要 尊重农民,要和农民站在平等的地位,遇事与农民商 量,充分尊重农民意见;要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充 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农民分享发展的 成果,把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扶贫 攻坚等结合起来,彻底改变农村的经济落后、文化贫 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以人为本还 必须牢牢树立尊重自然的理念。在乡村建设中,要按 第3l卷2015年第3期嚼 自然规律办事,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气候、水文、 资源等实际条件,加强重点区域整治,充分考虑发展 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的差 异,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和自然风貌,不搞大拆大建, 形成各具特色的又符合农村实际的活动形式。 (二)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制度建设。以清洁乡村为例, 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清洁乡村运作过程的制度建 设。比如聘请保洁员制度、筹集资金制度等,另外还 有垃圾处理方式、污水处理方式、检查督查方式等。 二是健全法律法规。自治区人大早已开展《广西壮族 自治区乡村清洁卫生条例》的立法工作,我们期待乡 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出台更多的法律,保障乡村建设重 大活动顺利进行。除自治区立法外,各级政府应该出 台相应的规定保障乡村建设过程的持续。三是尝试建 立生态补偿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 制度,广西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还不多,我们可以试 行在某一个区域比如柳州市,试行生态补偿制度,探 索生态补偿的新路子、新方法,助力“美丽广西”建 设。 (三)更加注重长效机制 从自治区到市县乡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95%的 自然村屯还建立了村规民约 。目前还建立起“村收 乡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就近就地处理” 等三种模式构成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得到住建部的 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清洁乡村”为乡村建设开了一 个好头,但是下一步就是长期化运作,各级政府、各 相关部门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充分调查研究长效机制 现存的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强化群众生态环保意 识,建立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建 设,立法保护相关制度、办法的刚性约束,不断修 改完善村规民约以达到易操作易长期坚持的目的。 (四)更加注重统筹规划 一份好的规划就是一个活动坚实的基础,无论领 导人如何变迁,只要规划合理、建设科学,就会坚持 下来。注重统筹规划,一是要根据各乡村的资源禀 赋、功能分区合理规划乡村建设的蓝图,不因生态影 响发展,也不会因发展影响生态;二是乡村建设要与 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协调,避免出 现规划矛盾;三是注重规划的细节,在具体项目上深 入调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 圈Vo1.31 2015 No.3 (五)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清洁乡村已经在工作方法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 新、实用技术的创新上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未来 数年的乡村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鼓励在各种活动和建设中开拓创新。自 治区各级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创新基金,专门 奖励创新者;要把创新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 中创新并把创新及时应用于工作;要宽容因创新求变 造成的失败,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 (六)更加注重资金筹措 资金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要继续加 大各级财政的支持力度,把乡村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服 务范围,把活动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要创新 筹措资金机制,建立引导社会资金、物资投入机制, 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办民营、以奖代补等方 式,建立完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要鼓励引导党政机 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志愿 者以各种方式参与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2.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N].人民日{艮,2012—12—17. [3]马飚.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22日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M].广西日报,2013—01—23. [4]‘‘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 (2013—2020)[N].广西日报,2014—02—02. [5]刘 昆.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广西[N].光明日 {艮.2014—03—11. [6]梁雅丽.广西来了个“乡村大扫除”[N].中国环 境报。2014—01—15. [7]王明浩,庞革平,谢振华,王云娜.描绘美丽中 国广西画卷[N].人民日报,2013—1 1-05. [8]魏恒,黎攀.我区生态乡村活动全面启动 [N].广西目{艮,2014—11-15. 责任编辑张忠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