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谈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来源:意榕旅游网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ics

2011年第10期(下)总第383期

中外企业家

谈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郑先兴,金爱秀,向

荣,李家虎,杨

杰,刘国旭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于南阳、洛阳、商丘、许昌、安阳和省博物。目前河南汉文化旅游的现状特征是各地政府重视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并积极打造汉文化景点,又将汉文化旅游资源与影视艺术、民俗事项相结合但整体上开发尚显不足,经济收益较低,市场不够成熟,分析其因在于:传广泛吸引游客来参与游艺活动。存在的问题是:

统的务本思想致使不太重视旅游经济;各地本位主义各自行事以及交通不便等等。为此,根据现有河南各地的汉文化旅游产业和政策保障等因素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资源,规划了旅游观光的四条线路,并对相应的资金、

关键词: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F59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0-0038-07

一、盘点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向荣)

有学者在谈到全国各地历史文化旅游的价值时说,要了解一百年的中国史,到上海;了解三百年的中国史,到北京;了解五河南千年的中国史,到西安;而要了解整个中国史,必须到河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之丰厚,由此可见一斑。而处于中国历史文化定型时期的汉文化,其值得观赏的遗迹和名胜,在河南更是不可胜数。按其各地现存的遗址、遗物,主要集中在南阳、洛阳、商丘、许昌和安阳,以及省博物院。

1.南阳: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猿人在此繁衍生息,历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文化遗址繁多,名人辈出。秦时始置南阳郡。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郡治宛,下辖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郡治三十六县,成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宛,下辖三十六县,成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称为“南都”,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帝乡”

会。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著名的有冠军侯霍去病、博望侯张骞、新都侯王莽、张释之等。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其著名的28位将领多出于宛县、湖阳、新野一另有25人被封为侯王,其它带,刘秀的公主中有7人封于南阳,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将等,他们对南阳汉文化张衡的科学文化成就举世称誉,以“医圣”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华医学文化至今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彩,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已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1989年,国家有关科研部门对全国各城市历代“人才产出”情况经过多年的定量定级分析研究之后排列名次,南阳市作为地级市人才数量占据第18位,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汉代。南阳“雄俊豪杰往往崛出,

收稿日期:2011-08-06

自战国及汉,名臣继踵”。东汉六百石以上官吏、士人、五经博士、私人教授、三公九卿及出版书籍等多项指标居郡国前列。

南阳汉代遗迹、遗物丰富,包括众多的汉代城址、冶铁遗址、水利遗迹及画像石墓、画像砖墓等,其中画像石、画像砖、陶狗被誉为“南阳文化三绝”。南阳是当时全国的冶铁中心之一,瓦房庄冶铁遗址是全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

2.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向称“十省通衢”,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被称为“九朝故都”或“十三朝故都”。公元25年,汉光武作为东汉的都城,洛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帝刘秀定都洛阳。化中心。

目前,洛阳的汉文化遗迹有汉魏洛阳故城、白马寺、关林等。汉魏洛阳故城,有三重城垣,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是世界范围白马寺,为佛教传入后由国家创建的第内规模最大的古代都城。

一座佛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关林,三国时期蜀名将关羽除此之外,还有1957年发现的被杀之后,曹操安葬首级的地方。西汉“傩戏壁画墓”、烧沟汉墓群等,对研究汉代的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洛阳出土的汉代百戏乐舞佣,造型生动,姿态优美,体现了汉代音乐雅俗交融、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3.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说公元前211年,刘邦带一批囚犯从江苏沛县到骊山修建秦皇陵,途径永城芒砀山,一条蟒蛇挡住去路,刘邦便挥剑斩蛇,并释放囚犯,揭竿起义,后来建立了大汉王朝,芒砀山被称之为“汉兴之地”。西汉文帝时,将最宠爱的次子刘武即梁孝王封于这个膏腴之地。

如今商丘留下了不少汉文化景观。汉高祖庙、汉高祖斩蛇处的斩蛇碑。梁孝王与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把酒抒怀的“梁园”,为自己及家人建设的死后归身之处芒砀山浩大的汉墓群。梁王陵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线路规划》(B507)的研究成果(项目完成者:郑先兴金爱秀向荣、李家虎、杨杰、刘国旭)。

作者简介:郑先兴(1961-),男,河南南阳人,教授,史学博士,从事秦汉史研究;金爱秀(1978-),女,河南新野人,讲师,从事秦汉史研究;向荣(1956-),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从事秦汉史研究;李家虎(1963-),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从事旅游地理;杨杰(198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讲师,从事旅游地理研究;刘国旭(1978-),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地理学博士,从事人文地理研究。

38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加上颜色鲜明的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宛如地下宫殿。西汉梁国是西汉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西汉诸侯王“制同京师”,西汉诸侯王国的历史文化是西汉王朝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梁王陵的研究不仅对西汉帝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对整个汉代陵墓制度和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4.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汉魏之际,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此后,曹操用其名义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治军理民,屯田积谷,广揽人才,东征西讨,克平群“三分归一统”的宏图大业奠定了扎实雄,抗击吴蜀,为最终实现基础。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荀攸、荀彧等。许昌也成为了三国时期北方政治、军位,如郭嘉、事和文化中心。说三国,离不开汉魏;说汉魏,离不开许昌。

许昌留下了80多处与三国史实或人物或传闻相关的遗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著名的三国胜迹有:汉献帝及曹丕称帝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曹操与汉献帝“许田围猎”的射鹿台遗址;曹操与众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曹操议事台遗址;关羽秉烛夜读《春秋》处春秋楼;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为关羽刮骨疗伤,又被曹操疑杀,首创世界手术麻醉药的神医华佗墓。此外,还有魏文帝庙、愍帝陵、藏兵洞、丞相府、青梅亭、运粮河、王允墓、董妃墓、张公祠、夏侯渊墓、“三姓柏”“白马冢”、、“徐晃墓”、伏皇后墓等。许昌还流传着很多与与三国人、事、物、景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传说在许剑蜡,与曹操相关的昌流传了千余年。如与关公相关的磨刀雨、

“曹碾头”村、莲花河,与华佗有关的“呼佗村”“华佗槐”、。

5.安阳:七朝古都,除了以殷墟为代表的殷商文化外,邺文化也很重要。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为了治河,将女巫投河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西汉时属冀州。东汉建安九年,曹操攻占邺城,以邺城为据点自署丞相。在邺城期间,采取各种措施,提升邺城的地位,使邺成为当时全国最富庶繁华地区,著名的大都会。

如今,安阳也留下了不少汉文化资源。比较出名的有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西高穴大墓。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聚落遗址。两千多年前,由于黄河水突发泛滥,三杨庄这个汉代村落就被泥沙深埋地下。现在遗址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被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屋顶、坍塌时仍扣合的板瓦与筒瓦、水井、厕所等,这些遗迹连同生活实物资料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堪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为我们复原当时的社会和家庭实际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丰富实物。安阳西高穴大墓,东汉时期甲子形大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出土了“魏武王”石12件瓦鼎(修复11件,还余下碎片)。根据墓葬的位置和形刻、

制及随葬品,专家判定,西高穴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6.省博物院:收藏着河南各地汉代文物的精品,种类繁多,有陶器、铁器、画像石和画像砖、壁画等等。陈列的汉代文物精品主要有:楼阁建筑“四层灰陶楼”“七层陶楼”、娱乐玩具“陶投壶”“六博陶俑”、乐舞百戏“七盘舞”、著名的“袁安碑”、“升仙图壁画”、“伏羲女娲画像砖”、“地动仪”、汉代的“粮仓”、汉代的冶铁术及“石钱范”等。内容丰富,涵盖了汉代社会生活、思想和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地图不仅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旅游规划上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汉代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大致如下:

图1河南汉代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

二、汉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金爱秀)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的旅游项目自然与历史文化相关。比如洛阳的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佛教文化、开封的宋代文化、郑州的商代文化和安阳的殷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代文化比较集中的地区,也都相应地开发了汉代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有些还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主体内容,基础设施和配套比较完备,服务也比较规范。

总体而言,目前河南汉代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存在着以下的特点。

(一)旅游资源开发观念上,各地政府重视汉文化资源1.各地政府根据《文物法》先后出台相应的红头文件,组建文物执法大队,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南阳市先后出台了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通告》、《关于加强汉代宛城遗址保护的通告》。商丘市芒砀山景区出台了《芒砀山文物保护实施办法》以及《芒砀山文物旅游区封山禁采公告》、《芒砀山严禁放牧布告》等文件。

2.为了提升本地汉文化的知名度和科研水平,各地依托汉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汉文化的研究力度,多次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学术界对当地汉文化研究的关注。南阳,依托汉代历史名人诸葛亮、张仲景、张衡,多次召开大型国际、国内会议,如全国汉文化研究会议(2002年)、第四届东方天文学国际会议暨张衡学术研讨会(2001年)、全国诸葛亮与南阳、医圣张仲景学术思想研讨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2003年)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东汉史研究国际论坛(2009年),自2005年以来,每年召开“世界名商拜祭诸葛亮暨学术交流会”,通过这些大型会议,大大提升了南阳汉文化在全国学术界的地位。永城,作为“汉兴之地”,在2007年5月,举办了中国汉文化专家芒砀论坛,100多名国内知名汉文化专家对芒砀山景区进行了全面考察。2009年8月16日至19日,中国秦汉史研究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永城隆重举行,海内外近300名汉文化专家齐聚永城,对永城打造“汉兴之地”品牌再次予以充分肯定。安阳,随着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和曹操高陵的发掘,2009年9月17日至19日,安阳召开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中国各省市区考古文博机构、有关高校的130多位专家

39

学者,就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手工业考古、墓葬考古、汉文化研究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了曹操高陵,并召开了座谈会。大大提升了安阳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旅游资源开发实际上,各地积极打造汉文化景观1.南阳。南阳留下了不少纪念汉代伟大历史人物的建筑:纪念“智圣”诸葛亮躬耕地的武侯祠,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医圣祠,埋葬着“科圣”张衡的张衡墓博物馆。以及收藏近3000块汉画像石的国家一级专题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卧龙岗武侯祠的主要景观为:千古人龙石坊,三顾坊,诸葛井,卧龙潭,千年柏秋,仙人桥,山门,大拜殿,三绝碑,茅庐,伴月台,躬耕亭,野云庵,小虹桥,抱膝石,宁远楼,三顾堂,关张殿;汉代文化苑,地震医圣祠的景观可分为两部分,仪,汉代水车,欣赏汉代歌舞表演。铺首衔环,张仲景一部分是与张仲景当时生活相关的子母门阙、

史画,春台亭,秋风阁,张仲景墓,坐堂行医的雕塑等。另一部分百寿图等。张衡博物馆主要的景是当代中国碑林一绝及百寿亭、

点为:雄伟的汉阙、望楼、张衡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雕像、张衡墓“河南的敦冢、郭沫若词碑。南阳汉画馆被称为“汉文化宝库”

煌”,整个陈列设计充满浓郁的汉代气息,有勤恳的农业劳作、丰富的历史故事、瑰丽的天文图像及神话传说、多姿多彩的乐舞百南阳汉画馆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正在联合有戏表演等。目前,

实力的建筑设计单位和相关文物专家进行室内升级改造。新野画像砖博物馆,拥有汉画像砖600多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块,二级保护文物47块,众多的艺术精品形成了“小馆藏巨宝”的奇观,目前也正在全力打造精品陈列中。

2.洛阳。洛阳现存的汉代遗址、遗迹和古墓葬很丰富。主要有汉魏古城遗址及壁画墓、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埋葬“武圣”关羽首级的关林、埋葬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原陵。在着

洛阳市十五公里、中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汉魏古城遗址,现存遗址上主要是:用夯土筑成的古代城墙,以及宫殿、宫城、衙署等遗址,以及太学遗址出土的东汉熹平石经等有价值的文物。在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的白马寺,目前的景观主要是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庐阁五层殿堂,以及山门东西两侧的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墓,清凉台、毗庐阁及其左右两侧的法宝阁、藏经阁,寺院两侧的一泰式佛殿,寺之东南的释舍利塔。关林主要是由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关冢,构成的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见证关公秉蜡看“春秋”亭、

的坐像及卧像以及被称为洛阳“八小景”之一的“关林翠柏”。光武帝刘秀的原陵的主要景观是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认为象征着“云台二十八将”和孟津县的“八景”之一的“汉陵晓烟”,以及由光武大殿、二十八宿陈列配殿、山门、倒座等组成的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3.商丘。安阳有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景区。在这里你可以粱孝王王后、粱工王墓。其中王后墓看到,刻在半山腰的粱孝王、是全国最大的石室崖洞墓,有令今人惊叹的半自动的抽水马桶和年代无比久远耐用的冰箱,梁孝王墓和梁孝王王后墓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黄泉道”。在柿园汉墓,墓主室前厅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壁画。画面主体由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云气纹组成,栩栩如生、气势磅礴、色彩鲜艳夺目的堪称国宝的壁画,早于敦煌壁画六百多年,因而也被称作“敦煌前之敦煌”,出土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侍女佣被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刘邦斩蛇处有刘邦

斩蛇碑,以刘邦斩蛇为内容的一组群雕、油画和刘邦巨幅塑像。曹操所建用来迷惑敌人的曲曲折折的运兵道。

4.许昌。许昌目前与汉文化相关的景区有灞陵桥景区、“曹丞相府”、春秋楼等景区。在灞陵桥景区,目前的景观主要是关羽青梅园,饯行亭,灞陵桥以及关帝庙等。在“曹丞相辞曹丞相书、

府”这个目前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有体现曹操识人用人的“求贤堂”,体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议事厅”,体现其文学才华和生活侧面的“赋诗楼”,藏兵洞,后花园,青梅亭,相府宴会厅,养生馆,古玩、钧瓷和旅游品市场,才子街,将相街,佳人街,新三国演义大舞台等。在春秋楼景区,有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以及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等景观。

5.安阳。安阳现有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作为商代后期都城的遗址,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的著名的如“司母戊鼎”青铜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在国家级的专器,石器、题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和世界文字等。帛书、

(三)旅游资源开发运作上,新举措推进汉文化旅游

1.将汉文化旅游与影视艺术相结合,开发新的景观。商丘,“汉兴文化”资源,实施“精品工程”:先后投资1.5亿元,建借助

设了汉文化广场、斩蛇园、陈胜王陵、大汉雄风雕像等景点,充填了展示内容,增强了观赏性;在斩蛇园,制作高科技立体投影剧,使刘邦斩蛇起义的历史情景生动上演;新建了高祖庙、碑林、博物馆等项目,景区品位大大提升。许昌,围绕三国文化打造汉魏《三国演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喜爱及电视剧在中央电故都:借助视台的热播,紧扣“三国文化旅游”,修建了“灞陵桥关公挑袍遗灞陵公园和《三国演义》拍摄基地;进一步整合提升曹丞相址”

府、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等现有景区,逐步开发建设魏都风情区等规划景区,使之连成一体,形成规模效应;计划按照《许昌县志》记载的都城规模,建内城、外城及城内各种建筑,重现汉代目前,许昌投资6亿元的“许昌三国文化苑”项目正都城的风采。

式签约。建成后的许都将成为许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建筑、演艺、科技等手段,让汉代文化活起来,让游客可视、可听、可悟、可触摸,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随着曹操高陵的发掘,安阳方面也表示,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青岛一家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

旅行社计划今年将曹操墓纳入旅游线路。

2.将汉文化旅游与民俗活动相结合,激发游人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根据各地汉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南阳,自2000年以来,每年举办了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张仲景中医药文化艺术节和以诸葛亮智慧文化为主题的诸葛亮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琳琅满目的传统风味通过这种浓厚的特色商品制作表演和小吃,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健康文明的传统民俗节会,使南阳民众更了解南阳汉文化,了解南阳的文化内涵。许昌,自2007年以来,与省内各单位联合主办联续举办四届“许昌三国文化周”。文化周期间,广场文体活动、景区情景剧演出、书法展和艺术设计大赛作品展等活动内涵丰富,气势宏大。如“三国鼓阵表演”和健身气功“五禽戏”表演,大型情景剧《忠义千秋》和《灞陵桥相送》、“汉魏风骨”全国百名书法家颂三国书法邀请展等精彩的节目向人们多角度展示了许昌三国文化的多姿多彩。

40三、代文化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郑先兴、杨杰)

总体看来,各地汉文化资源旅游市场比较红火,而且发展势头看好。但是从中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中原历史文化资源的规模开发上看,目前的河南汉文化旅游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一)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汉文化旅游景观与实际存在的汉文化旅游资源不相称,远远没有达到应有开发水平。总体上说,河南现存的汉文化旅游资源,其观赏价值、旅游价值、科考价值及考古价值都是极高的。一方面,尽管各地汉文化旅游景区都也加强了景点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其建设规模较小或者一些建设项目处于建设期尚未完工,致使景区自身的建设发展速度较慢,造成景区的面貌变化不大。如新野的画像砖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及汉代风景园区的建另一方面,目前的各地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设等等。

对现有文物资源的观光利用上,而其休闲、科学研究、民俗历史功能的开发上几乎是空白,这样使得汉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利用,也使得河南汉文化旅游产品更新换代很慢,产品数量显得很少,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份。

(二)汉文化旅游收益较少

资源所开发的经济效益在整个经济收入甚至是旅游收入中的比例太少,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在各地旅游收入中,由汉文化所带来的延伸产业收入所占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在汉文化旅游收入中,景区的收入主要集中在门票、交通等刚性消费,娱购物消费的比重很小。南阳作为东汉时贵族的聚居地,汉代乐、

文物上留下了不少昔日贵族奢华的生活场景,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设置一些与汉代贵族生活相关的娱乐设施和场所,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和参与性,从而激发游客的兴趣,增加游客购物的欲望和重游率。总之,目前这种汉文化旅游收益少的局面主要是由各地的旅游市场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找出一条适应市场发展的路子。

(三)汉文化旅游市场不够成熟

河南的汉文化旅游市场不够成熟,一方面汉文化旅游主题不明确,各地没有把汉文化特色凸现出来,也就是说各地在旅游特色的打造上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另一方面,与汉文化旅游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没有规划和落实到位,如没有规范的服务措施、服务方案,没有稳定的汉代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没有明确的旅游线路。

由上述可见,汉文化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段,虽然在河南有着更多的现存遗迹和遗址,但其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远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

考究其因,主要在于:

1.传统产业的务本思想,致使不太重视旅游经济的收益。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不少旅游景区是作为非营利机构存在的,而上级主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导致景区在具体的规划和实践中观念滞后,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挖掘其社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造成景区缺乏与市场及现实沟通的能力。再加上受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影响,在景区的经营中又不太重视旅游收益。前一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山东安徽三地争西门庆故里”事件,如果我们抛开传统文化及道德观念来看,这个事件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特别是

在经营价值观念上抓住一切可以吸引人眼球的事物为切入点,广开门路,从而实现经济的收益。如果我们能够转变经营理念,恰当地重视利的追求,一定会带来河南旅游的新发展。

2.行政划分的本位主义,致使各地自行其事,不能互相联长期以来,我们是以行政区域管辖地区经济,而不合,共同开发。是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形成的区域经济。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在景区开发的问题上很难突破区域行政本位主义,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面对未来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联合开发所能带来的多赢效果,只有这样,各景区从河南旅游大局出发,围绕各地的文化特色,互相兼顾,互通有无,不断开发新的旅游特色,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3.交通运输的不便,导致旅游出行的不便。以前各地的交通不发达,在河南各地区之间往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近年火车非来,随着铁路及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往返各地的汽车、常方便,制约的瓶颈得以解除。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汉代文化资源仅是其中一斑,作好汉代历史文化旅游将对其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地处中原的河南,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很丰富的遗存,如安阳、郑州的殷商文化、洛阳盛唐文化、开封的宋文化。由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其他断代史形式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发基于中国通史之上的河南历史文化旅游线路(比如二里头夏代文化、郑州、安阳殷商文化、南阳的秦汉文化、洛阳的开封的宋文化、南阳荆子关、赊店的明清乡镇文魏晋隋唐文化、

化和内乡县衙文化、信阳竹沟、南阳桐柏的红色文化);第三方面,还可以将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与邻省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而这些历史文化旅游合,共同开发相应的对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线路的开发,有待于河南汉代历史文化旅游规划的实施所提供的个案经验的支持。

四、汉代文化旅游的线路规划(李家虎、刘国旭)

怎样在现有的汉文化旅游资源景区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地发挥其资源优势,从而使来豫游览的各界人士游有所得,玩有所赏?我们认为,积极主动地整合各地汉文化旅游资源,从理论上设计出几套有关的观光考察线路,可能是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不二途径。

(一)河南汉代文化旅游规划主要依据、原则与方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2003.2。2.《河南省旅游条例》,2007.9。

3.《河南省旅游景区服务规范》,2009.10。

4.《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省,加,2009.6。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5.《河南省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009.8。(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贯穿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全过程,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应,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41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对旅游业的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企业主体突出、社会力量参与的发展机制。理、

———坚持产业联动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发挥产业互联和区域互动的共振效应,加快旅游与三次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无障碍旅游,走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合作交流、利益互享共赢之路。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着力解决事关全局——

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优先突破产业发展最关键、最迫切的制约因素,注重长远,整体谋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坚持开发建设与持续发展相结合。树立全局观念和可——

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文化资源研究与产业发展并重,旅游项目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等资源保护,努力使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主要目标

根据河南省有关全省的旅游规划,河南省到2015年的旅游目标是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0万人次,省外境外游客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总收入4800亿元,力争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大相当于我省同期GDP的13%左右;

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就业1000万人;

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就本案而言,河南省汉代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离不开全省旅游发展的整体形势和打环境,到2020年,力争通过各方面努力,使我省汉代主题旅游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并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

(五)规划原则

1.凸现特色原则。强化省内汉文化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包装,以现有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遗产、重要历史景观为基础,兼顾自然生态景观,正确合理引导旅游者兴趣爱好,突出河南省汉代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厚重,重点打造省内“汉兴之都”、“帝乡”“盛世汉都”、等品牌,张扬我省汉代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与垄断性,形成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的个性与品牌。

2.和谐开发原则。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注重自然景观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地就势、尊重历史、包容传统、入境随缘,与省内自然生态游、宋明特色游、武术旅游等的结合与共享,开发利用及当地旅游景点连线联网建设相结合,通过内连外引,加强与邻近省份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上的和谐资源、区域、产业运作上的和谐统一。共赢,达到文化、

3.区域整合联动发展原则。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综合性、联动性等特征考虑,积极把河南省作为华北、西北、中南、华东等旅游网络的组成部分,主动接轨周边和更大范围的景区、景点,在产品项目开发、旅游线路设计及旅游市场促销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区域景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做到旅游资源互补、基础设施共建、旅游与农产品市场共享。

(六)主题及形象定位:

主题定位: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在各个相关城市的定位上,必须做到“定准位”,亦即将各地汉文化资源的特色予以准确的界定,从而在同质文化景观中确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严谨的学术讨论。有的地方汉文其相应的类型。

化积淀很丰厚,在定位的过程中,要有多取舍。

根据各地现有汉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大致上可以定位如下。南阳:东汉时期王公贵族的家乡,可定位为“贵族之乡”“、帝乡”;洛阳:作为东汉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定位为“盛世汉都”;许昌:曹操挟汉献帝于此,在此经营多年,弥漫着三国气息,可定位为“汉世转型”(或者汉魏更迭);商丘的永城:作为汉初梁“汉兴之地”;安阳:发现了汉代村落遗址王封国的所在地,定位为和曹操高陵,可定位为“平民村落”;郑州的河南省博物院:积聚了“精品荟萃”。各地汉代文物的精品,可定位为汉代文物

形象定位:打造“顶级汉文化之旅”总体形象。(七)线路结构

旅游线路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划清线”,将河南现有的汉文化旅游景观予以统筹,确定最经济实惠的游览线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费用而能够尽可能地全部观赏。根据游人的需要,可以确定不同的游览线路。从旅游的目的来说,可以分为汉代历史知识旅游、汉代民风民俗旅游;从旅游的人群来说,可以分为学者研究性的旅游、学生学习型的旅游和一般休闲型的旅游;从旅游的组织来说,可以分为会议型的旅游、随机性的旅游和专门性的旅游。总体设计上,要做到以环带线、整体包装、整体推出、强力推介以下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增加汉代历史知识;了解汉代民俗游艺;购置汉文化旅游纪念品等。

1.本案区位图

图2本案区位与主要客源市场范围图

2.河南省主要交通线路图

图3河南汉代文化旅游交通图

423.线路结构图组。

(1)南阳—洛阳—许昌—商丘—安阳—郑州。该线路重点考虑南向的旅客,而且对东汉的历史更感兴趣,所以选择南阳———光武中兴之地,为这条旅行线路的开始,使东汉历史文化的脉络更加凸显,直到汉魏更迭,最后在郑州离境。如下图:

(4)安阳—郑州—许昌—商丘—洛阳—南阳。该线路重点考虑北向的游客,对曹魏的历史更感兴趣,并对新近发现的曹操墓怀着极大的兴趣。选择安阳为这条旅行线路的开始,使汉文化及其与曹魏、两晋历史文化更好地衔接,考虑到线路设计的最短最佳路径,选择南阳,这个和两汉兴盛都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名城为旅行的终点。

图7

图4

规划线路1

(2)商丘—南阳—洛阳—许昌—郑州—安阳。以两汉兴衰为基本脉络,沿汉兴之地、大汉盛世,直到汉魏故地。

规划线路4

(5)洛阳—郑州—安阳—许昌—南阳———商丘。该线路以九皇家朝古都洛阳为起点,重点考虑西向的游客,以两汉的都城、文化始,逐渐其他城市的旅游中形成汉代文化帝王文化、平民生活、市井百态等文化层次的完整脉络。

图5规划线路2图8规划线路5

(3)郑州—洛阳—许昌—安阳—商丘—南阳。充分考虑旅游的通达性,走来进来,出得方便。从郑州开始河南的汉文化之旅,先完成近郑州的洛阳、许昌、安阳等城市的旅行,再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溯至商丘和南阳,最后可以从南阳离境。

(6)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路线设计。以上线路的设计中,仅仅是基于汉文化资源的旅游线路,对于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与整合,考虑较少。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充分考虑河南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规模、档次的搭配。如在安阳参观游览曹操墓等景点后,在线路设计上可以加上殷墟、汉字博物馆、红旗渠等著名景点;在南阳完成汉代主要景点观光后,线路设计可以加上宝天曼、恐龙遗迹园、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山陕会馆等。

(八)措施与保障

1.加快客源市场开拓步伐。完善旅游营销体系。坚持“巩固周边,拓展国内,放眼世界”原则,整合营销资源,增强营销合力,扩大促销主体和资金来源,构建政府宣传整体形象、企业负责具体促销、全民参与旅游推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灵活高效的旅游营销格局。创新营销手段。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宣传招贴画等传统宣传方式,同时加强国际互连网、电子网络平台等现代高科

图6规划线路3高(下转55页)技手段的运用,建立旅游区网站,提高营销效率。

43

的办法,分门别类,建立台帐,对每项工作、每个污染物减跟一”

排企业逐一建立档案,及时掌握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对企业污染减排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了我市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调度,强化监管。

市减排办每月定期向“市政府七项考核指标办”汇报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减排办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到减排相关单位进行督查,及时为减排单位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对重点企业实行一月一次现场监察,一般企业每季一次现场监察,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厉打击了偷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市环保局监测站进一步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调整充实了环境监测力量,加强了对全市工业企业的排污监测,增强了监测频次,由原来对企业排污实行每年二次采样监强测到随机采样监测,并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同时,化科技监测,在茨坪污水处理厂、井冈山纸业有限公司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真正做了实时监测和管理。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近年来,环保局一直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大宣传主题,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周等活动,利用电视飞播、手机短信、印发宣传单等形式使节能减排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在全社会倡导良好能源消费观念和珍惜环境意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五)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在市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市环保局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严把建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同时,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严把关口,凡未经环国土、安监、建设、规划、工商等部门一保审批的建设项目,发改、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在环境执法方面加强了各执法部门的协

调,与监察、司法、工商、供电、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联合形成环境违法、违纪案件移送办结长效机制。

三、减排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使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意识成为我市上下的自觉行为。

2.花大力气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工程进度,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管网扩容为主攻方向削减COD增量;

3.下狠决心抓好龙市煤改气工程,以瓷城工业区为重心减少全社会原煤消耗量,从而大力削减SO2减排量;

4.下苦功夫抓好减排工作监管。一是在引进项目时必须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各类高耗能行业项目建设,坚决不办理相关手续,新批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得超过总量控制要求;二是加强加快督促老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在污染源治理工作中环境执法。

做到早还老帐,不欠新帐。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配合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努力探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

5.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十一五”节能减排要求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列入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清理,制定相应的限期淘汰目录并督促实施。

6.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对存在严重违法用能、排污行为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以及属于“十五小”和“新五小”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责任编辑:袁凌云)

!!!!!!!!!!!!!!!!!!!!!!!!!!!!!!!!!!!!!!!!!!!!!!!(上接43页)水平举办汉代文化相关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国际性旅游节事活动品牌,推动河南省旅游综合要素整合。拓宽营销渠知名旅行社和旅游城市合作,加强道。加大与国内外著名景区、

与宾馆饭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运输和娱乐企业行业对口联系,扩大营销范围,大力拓展省外、境外客源市场,努力改善客源市场结构。

2.加快完善投融资体系。合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在中部崛“经营城市”战略,起大背景下,积极创建投融资平台。坚持实施加速推进城市资源向城市资本转化,以上市投资公司和市土地储备中心为融资主体,着力搭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激活民间资金和外资,实现河南省汉文化主题城市整体增值,突破资金瓶颈,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拓宽经营城市融资渠道。放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市场准入限制,降低经营城市民间资本进入门槛,制定优惠政策,激发投资积极性,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建设—经营—转让、转让—经营—转让、上市等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经营好无形资产。对“汉魏古都”、“卧龙岗”“汉初三杰”、“汉代四圣”等品牌进行注册登记,、实行政府控制,有条件使用;对汉代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和文化节事活动冠名权进行公开竞标。拓展城市无形资产的广度和深度,实行市场化经营,实现无形资产的资本化。

3.优化配置旅游产业各要素。强化区域行业协作。加强与我省其他世界遗产地、中原经济区著名风景区、省外相关景区的合互补性强的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客源共作,联合开发品位高、享,促进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新跨越。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高导游队伍管理和旅行社规范经营水平。整治城区、景区和交通沿线的旅游环境,解决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不规范店招广告、扬尘以及旅游沿线交通秩序混文明意识,营造全民热爱旅乱等问题。着力提高市民旅游意识、

游、重视旅游、宣传旅游、维护旅游的社会环境。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按照权威、高效的要求,建立全市旅游产业协调指导机构,确保全市旅游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执法、统一保护,实现旅游宏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按照政企分开和“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景区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壮大旅游优势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旅行社对河南省内以及主要城市现有旅行社进行兼并重组,组建2-3家实力强、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旅行社。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开发体现河南省地方特色、汉代特色文化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创造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旅游人才高地。适应我省“旅游立省”的需要,加快推进旅游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国际旅游人才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袁凌云)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