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长相思 (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关那 行,夜深千 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完成古诗填空。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长相思》,你发现词人身在哪里?心在何处?你能感受到词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鉴赏。
“金沙水______云崖暖,大渡桥______铁索寒。”
(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
(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 和 。 (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暖”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心情 B.金沙江边的悬崖处温暖如春 C.“寒”烘托出作战时的惊险悲壮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1 / 7
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的“来”和“变”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楼》中借古讽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微群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人口的大量损失,国力锐减。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作背景: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作背景:公元1192年,诗人已68岁,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在一个“风雨大作”之夜,诗人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1]读组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写作背景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春望》表现了诗人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抒发了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情感。(____)
(2)《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____)
2 / 7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几位诗人都因爱国而和诗篇一起名垂青史。
B.他们都处在国家动荡的苦难时期,却写出了不朽的诗篇。 C.不论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D.几位诗人都是在歌颂自己。
[3]任选一首诗,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深的词语或诗句,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将《长相思》补充完整。
[2]《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而不是诗。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
[3]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二字,而重复使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下阕通过描写行军途中的风雪,以一句“故园无此声”收尾,更加突出了作者_________。
6. 课外类文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①河②东入海,五千仞③岳④上摩天⑤。
遗民⑥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①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②河;指黄河。③五千仞;形容它的高。④岳;指“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⑤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⑥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区的宋朝百姓。
[1]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泪尽”表达了(______),“又”字极写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现(______)。 a.诗人心头的失望
b.人们生活困苦,受到胡人的压迫,非常痛苦 c.遗民迫切希望王师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7.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 / 7
[1]补充完整这首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 [3]诗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你还知道哪些儿童诗?请你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 , “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 (2)填空
词中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象,从“ ”可以看出来。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 ) A.洞庭湖 B.君山 C.西湖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 A.湖光秋月两相和 B.潭面无风镜未磨 C.遥望洞庭山水色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 这样一幅画面。
10. 按要求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 7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哪一个字贯串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1.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斗芳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给诗配画
12. 快乐阅读。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散学:________ ②纸鸢:________
[2]这首诗前两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描绘了乡村特有的明媚春光;后两句写________。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气氛。
[3]品读前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牧童
5 / 7
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 之情。
[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
[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 A. 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 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 昨夜江边春水生, 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这两首诗描绘其“_____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的现象,比喻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16. 古诗阅读。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诗中加点的“着”字应该读( ) A.zhe B.zháo C.zhuó
[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
A.全部 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 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
[3]这是诗人在归途中描绘的一幅田野风光小景图,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
6 / 7
_____与____________的和谐,仿佛看到柳树荫下一个_______________的悠闲的情景。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