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干预研究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675000)杨琼李美兰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 缠绕导管两周固定在同侧口角,第二条胶 控制模式气道峰压报警;压力控制模式潮 气期间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新生儿抢救成 布缠绕导管后固定在同侧下唇下方。插管 气量下降;呼气末CO:分压增高;SpO:下 功率。方法对本科2 01 4年1月~9月2 9例 后观察记录从插管顶端到口唇的长度,观 降。 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落实加强对 察两侧胸廓抬举度,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 3.2.3吸痰管的选择:选择圆头带有侧 气管导管、呼吸道及呼吸机管路的护理。 结果对称。经口插管的患儿,因为口腔分泌物 孔,质地柔软,粗细以不超过导管内径的 实施规范的护理和及时正确地治疗 多,当胶布有潮湿松脱现象时应及时更换 2/3为宜。 后,有2 4例患儿治愈出院,5例家属放弃 胶布,同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口腔 3.2.4吸痰器负压的选择:60 80mmHg 治疗。 面部清洁干燥;脂肪多的早产儿插管前首 (O.008 0.O12MPa),以能吸出痰液的最 小负压为宜。 关键词: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 先擦干净脸部脂肪,然后再行插管。 理 3 1.2规范护理操作应严格遵守操作规 3.2.5正确吸痰:吸痰前2 3min提高吸 程 ],在气道护理及执行各项护理治疗 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吸痰 时,不能牵拉气管导管,需2人操作,专 时需2人操作,助手置患儿于仰卧位,头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57(201 5)11-0116-02 应用气管插管术和呼吸机已成为新 人固定导管,吸痰及护理处置后,再次测 颈伸展,使气管尽量保持较直位置,迅速 生儿窒息复苏及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 量插入深度。经常巡视,检查导管深度、 分离呼吸机接头,并同定气管导管,操作 手段 ,而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导管、呼吸 固定状况,改变导管插入深度后要及时记 者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内 道、呼吸机管道的正确管理是确保有效、 录,每班交接导管插入深度。 导管,当遇到阻力,婴儿出现咳嗽样反应 时,退出1.Ocm,然后开始吸引。吸引时 安全、成功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若管理 3.2呼吸道的管理 不当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造成 3 2.1气道湿化湿化器内加入灭菌注射 应缓慢向外、间歇性吸引,痰液多的部位 患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1临床资料 用水或蒸馏水,不可加入生理盐水,及 可旋转吸痰管作短暂停留,禁止上下移动 时添加湿化液,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 吸痰管。吸痰管完全退出后,助手迅速接 2014年1月~9月本科气管插管的新 35—37℃,要力求达到湿化的标准:湿化 上简易气囊加压通气30~60s且青紫消失时 生)L29例,其中,男18例,女1l例,年龄 满意为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 20rain~5d,出生时胎龄为28~42W,体重 1.3—3.7Kg,足月儿10例,早产儿19例。 接上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5%以 导管内没有结痂,患儿安静,呼吸道通 上将吸氧浓度调回吸痰前的浓度。吸痰结 畅;湿化不足为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 束,立即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确定 主要疾病是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肺透 可发生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湿化 两肺呼吸音对称,气管导管未脱出。如未 明膜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胎粪吸入综 过度为分泌物过分稀薄,需要不断吸引, 吸净,在简易气囊加压通气至血氧饱和度 合征。 2结果 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呜音多,患者烦躁不 达95%以上,面色红润时,再次滴入湿化 安,发绀加重。气管插管患儿应根据气道 液后重复以上吸痰操作。整个操作过程应 经治疗24例患儿均成功拔除气管导 湿化标准来调整气道湿化程度,以利于患 密切监护,在患儿出现皮肤发绀或血氧饱 管,未发生气管插管并发症,有5例家属 儿痰液排出。将患儿置于头高斜披卧位 和度下降至80%以下,心率减慢,立即停 放弃治疗。 3护理 (有禁忌症除外),向导管内注入无菌生 止操作,助手立即用简易气囊通气至皮肤 理盐水0_3~0.5ml,用简易呼吸球囊加压吹 转红,心率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95%以 气2 4次,促使生理盐水遍布气管和支气 上方可再次吸痰。若口鼻部有分泌物或呕 3.1气管插管的护理 3.1 1做好气管插管的有效固定建议使用 管,使痰液稀释,痰痂软化脱落后再进行 吐物,操作后换手套及吸痰管给予吸引 。 3M高弹防水胶布固定,方法如下:准备2 吸痰。 3.3呼吸机管道的护理 条3M高弹防水胶布,将第一条胶布的一 3.2.2吸痰的指针:喉部有痰呜或听诊肺 ①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 侧粘贴于鼻唇之间靠口角的部位,另一侧 部有痰鸣;气管导管内可见分泌物;容量 感线无松脱。②经常添加湿化器内灭菌注 ’f6 首部食品与医药抛5年玎月下芈刊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黄妙琴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见性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 4年2 器;制定好应急预案:患者若出现室速、 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 014年2月~201 5 月 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恶性心律失 室颤,及时予以非同步电除颤,若出现房 年2月本院收治的6 2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常患者临床资料,均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室传导阻滞则予以阿托品等药物,并安装 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予 确诊为心律失常l2】。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 临时或者永久起搏器,若为阿斯综合征, 常规护理,研究组予预见性护理,比较 组,每组31例,对照男女比为16:15,年 则立即叩击患者心前区,并按压心脏,根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 龄25~64岁,平均(51. 7±3.5)岁,l4例 据具体病情予以电除颤。9 3.5 5%大于对照组的7 7.4 2%;生活质量 是激动传导异常性失常,17例是激动性起 1.3观察指标与标准效果评估标准:症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护JE.v_-作满意程度 源异常性失常;研究组男女比为17:14, 状明显改善,抢救成功则为有效;症状没 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尸 年龄44~61岁,平均(51.7.4-1.9)岁,15 有改善或者死亡为无效 。依据MHL评分 <0.05)。结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 例激动传导异常性失常,16例是激动性起 评估生活质量,主要分心理状态、体力限 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效果 源异常性失常。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制、症状及社会限制,分值在0~20分之 和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57(201 5)11-0117—02 (P>0.05)。 间。依据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百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入院指导、健 分制,大于9O分为非常满意、6O~90分为 康宣教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预见 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解释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2 1.0软件分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多形性室早、室 疾病及相关治疗知识,根据其性格特点予 析,均数标准差(X 4-s)计量资料,,行组 颤、室速等,短时间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 以针对性疏导,满足其合理要求,缓解患 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 行 导致患者昏厥或者猝死,是导致心源性猝 者焦虑、抑郁情绪;心电监护:增加病房 组间比较,P<O.05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死主要原因川。临床应该提高对该病的重 的巡视次数,记录心电图,观察是否出现 2结果 视程度,护理人员应该对有可能发生的紧 异常波形,若出现则立即报告医生;建立 2.1两组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有效 急状况具预见性,从而采取措施挽救患者 静脉通道并留置针;为保证预后效果,予 29(93.55%)例多于对照组24(77.42%)例,比 生命,本院对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予预见 以患者持续吸氧,3—4L/min;备好急救 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Jp<0.05)。 性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药物及器材,并放置于固定位置,专人检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的生活质量 查管理,并备好性能良好电量充足的除颤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尸<0.05),具体情况 射用水:使之保持在所需刻度处。③保持 功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并发症多而倍受 健译.儿科急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 M]呼吸机管路中的集水杯方向向下,且处于 质疑。通过对我院NICU24例新生儿气管 版社.2009 最低点:及时倾倒集水杯,防止管路中冷 插管机械通气期间加强气管导管、呼吸道 4余超.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检验指标 凝水的细菌繁殖,并返流至下呼吸道引起 及呼吸机管路的规范护理,24例新生儿均 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 01 4,2 5(1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用装有0.1%含氯消毒 成功拔除气管导管,未发生气管插管并发 液的有盖容器收集冷凝水,避免造成环境 症。 4123~4124 5费翠芹,范桂金.初产妇足月胎膜早破 406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分析【J】. 污染。④呼吸机管道一人一换,长期带机 参考文献 病人应每周更换。⑤调整呼吸机机械臂时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 中国社区医师,2 01 4,3 0(3 2):6 7~68 应先取下管道,调整后再重新放置,以免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刺激患儿及扯脱气管导管。 4体会 6杨世红,钱三建,祁小平,等.乡镇卫生院新 国医学文摘UL科学).2008,(05):365—366 (2015061O收稿)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年l1月下半刊 f’7 2郑显兰,符州.新编儿科护理常规[M].北 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 0 有创呼吸机通气是新生儿复苏抢救成 3 hmina Lalani,Suzan Schneewei Ss.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