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奥运选手技战术特征研究

我国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奥运选手技战术特征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奥运选手技战术特征研究

作者:高平 余银 鲁凡 祝大鹏 王梅 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06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 要:以伦敦奥运会我国女子跆拳道项目49 kg级参赛选手吴静钰和57 kg级参赛选手侯玉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从创造时机、时机应对、技术应用、战术应用、攻击部位和得失分率等6项指标对运动员在2011-2012备战年主要比赛以及伦敦奥运会比赛主要场次的技战术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当前我国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奥运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为我国女子跆拳道项目中小级别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奥运选手;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6-0078-05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level Olympic Chinese female Taekwondo athletes GAO Ping,YU Yin,LU Fan,ZHU Da-peng,WANG Mei

Abstract:This paper take Chinese women taekwondo players Wu Jingyu(49KG) and Hou Yuzhuo(57KG)who were competed in the London Olymp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expert interviews, video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rom six indicators which are creating opportunity, respond of opportunity, technical applications, t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attack site, and gains and losses fraction of the athletes, to carry ou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m in the year 2011-2012 as well as in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Aim to reveal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ite Chinese lightweight and middlewaight women taekwondo athlete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future.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Key words:female Taekwondo;lightweighe and middleweight; Olympic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收稿日期:2013-05-08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编号:XD20120757)。 作者简介:高平(1983- ),男,湖北黄冈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竞技运动理论与方法。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女子跆拳道参赛选手49 kg级吴静钰和57 kg级侯玉琢分别获得1金1银的优异成绩。本届奥运会是跆拳道项目实施新规则后的第1届奥运会,新规则下每局比赛时间缩短,各种技术得分分值发生变化,以及两代电子护具更替对技术动作产生的特殊感应,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逐渐向多元化、多类化和难度化方向发展[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 kg级冠军吴静钰,57 kg级亚军侯玉琢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其技战术特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整理了相关研究文献。另外,收集了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近年来相关课题研究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利用在国家队调研的机会,针对研究对象备战伦敦奥运会过程中的技战术特点及其训练问题,对备战选手主教练以及国家队教练组成员进行专家访谈。 1.2.3 视频分析法

对吴静钰和侯玉琢参加的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2011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2012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要比赛场次的比赛视频进行技战术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吴静钰和侯玉琢在比赛中创造时机、时机应对、技术应用、战术应用、攻击部位和得失分率等6项技战术指标进行描述统计,主要从各项指标的应用频率和成功率方面分析其技战术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创造时机的特征分析

创造时机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运用技战术来调动或逼迫对手,从而创造进攻机会的能力。对近期重大比赛统计表明,吴静钰在比赛中擅长主动创造进攻时机,其比例约70%左右(图1)。研究表明,吴静钰在比赛中习惯采用左势站架,创造进攻机会的主要技能有:首先通过前滑步、侧滑步和提膝滑步来组织调动,再运用前腿横踢突然启动进攻;或者单腿支撑提膝滑步诱攻,后接前腿横踢或下劈进攻[2]。而且,吴静钰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训练周期加强了后腿上述技术的开发,在比赛中能够运用跳换步进行左右腿进攻转换,逐渐趋向左右平衡。 图1 吴静钰比赛中创造时机情况统计 图2 吴静钰比赛中创造时机的移动步法统计

侯玉琢在比赛中主要通过抓对手给予的时机进行反击进攻,其比例约70%(图3)。研究表明,侯玉琢在比赛中习惯采用右势站架,创造进攻机会的主要技能有:首先运用前滑步、后滑步、后撤步和垫步进行组织调动,再运用前腿提膝假动作或前腿横踢诱攻,引出对方进攻后捕捉反击机会。相对来说,其主动创造进攻时机的技能较为单一。 图3 侯玉琢比赛中创造时机情况统计 图4 侯玉琢比赛中创造时机的移动步法统计

研究认为,吴静钰作为主动进攻型选手,在比赛中善于主动创造进攻时机;侯玉琢作为防守反击型选手,在比赛擅长捕捉对手给予的进攻时机。总体上看,我国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时机意识强烈,能够在比赛中捕捉到更多的机会,而且新的跆拳道竞赛规则也在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 2.2 时机应对的特征分析

时机应对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分辨和捕捉到进攻时机的情况下,采用相应的技击方式来完成进攻的能力。包括单个技术应对方式、连续技术应对方式和漏掉机会。对近期重大比赛统计表明,吴静钰在比赛中能够抓住90%以上的进攻机会,时机应对的主要方式有横踢、下劈和推踢等单个技术应对,或者采用前腿连续横踢、后腿连续横踢、前后腿交替连续横踢、前腿横踢加下劈、后腿横踢加下劈、横踢加后踢等连续技术应对(图5)。并且,连续技术应对的比例明显多于单个技术应对(图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图5 吴静钰比赛中时机应对的具体方式统计 图6 吴静钰比赛中时机应对方式统计 图7 侯玉琢比赛中时机应对的具体方式统计 图8 侯玉琢比赛中时机应对方式统计

侯玉琢在比赛中能捕捉85%以上的进攻时机,时机应对的主要方式有横踢、后踢和下劈等单个技术应对,或者采用后腿连续横踢、前后腿交替连续横踢、前腿横踢加后腿下劈、横踢加后踢等连续技术应对(图7)。显然,单个技术应对的比例明显多于连续技术应对(图8)。研究认为,以吴静钰为代表的小级别优秀选手在比赛中运用连续技术进行时机应对的比例明显多于单击技术,而以侯玉琢为代表的中级别选手运用连续技术进行时机应对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进攻型选手,还是反击型选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都表现出良好的时机分辨和捕捉能力,比赛中漏掉的进攻时机很少,以形成更多的交手回合,抓住更多的得分机会。另外,不同运动员应对进攻时机的技能因个人习惯和特长技术而不同,但总体趋势是逐渐从单击技术应对向连续技术应对的水平发展。 2.3 技术应用的特征分析

技术应用是指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一定攻防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进攻技术包括横踢、推踢、下劈、后踢、旋风踢、飞踢、摆踢、勾踢、直拳;防守技术包括格挡和贴靠等。虽然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应用因对手而异,但对多数场次比赛技术应用进行统计,可以从统计学角度反映运动员得分技术的储备量和各种技术应用的成功率,这两项指标是反应跆拳道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对近期重大比赛统计表明:吴静钰进攻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有多种得分技术储备,其中,前腿横踢,前腿下劈,后踢,推踢和勾踢技术应用的成功率较高,分别为35%、46%、25%、32%(图9)。在防守技术应用方面,吴静钰主要采用贴靠和格挡进行防守。其中,贴靠占58%,下格挡占27%、上格挡占15%(图10)。在贴靠过程中有直拳、提膝、里合踢、外摆踢等攻击技术应用。其次,灵活运用步法也是其完成进攻和防守的重要技术[4]。

图9 吴静钰进攻技术应用情况统计 图10 吴静钰防守技术应用情况统计

侯玉琢的得分技术储备有前、后腿横踢,后踢,前、后腿下劈,推踢,后旋踢等(图7)。其中,前、后腿横踢,前、后腿下劈,后踢和勾踢等技术应用成功率较高,其比例分别为34%、17%、25%、25%、3%、25%(图11)。在防守技术应用方面,侯玉琢同样采用贴靠和格挡进行防守。其中,贴靠占66%、下格挡占31%,上格挡占3%,在贴靠防守时会较多地运用提膝、里合踢、外摆踢等技术进行防攻转换。同时,也会运用后滑步、后撤步等移动步法进行防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战术应用的特征分析

战术应用是指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一定攻防目的所采用的战术方法。包括诱攻战术、强攻战术、迎击战术和反击战术[5]。同样,战术应用也因对手而异,但对多数场次战术应用进行统计,可以从统计学角度反映运动员的习惯性战术应用特征。对近期重大比赛统计表明:吴静钰比赛中主要采用强攻战术,占总数的53%。其次是迎击战术、反击战术和诱攻战术,分别占24%、14%、9%。其中,反击战术成功率最高,达到38%,而强攻战术和诱攻战术成功率还有待加强(图12)。但辩证来看,吴静钰在比赛中较多运用连续攻击方式完成交手回合,强攻和诱攻战术成功率低一方面是因为强攻战术应用次数很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强攻和诱攻战术都是为后续的迎击和反击战术创造得分机会,这也是反击和迎击战术成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图11 侯玉琢进攻技术应用情况统计 图12 吴静钰战术应用情况统计

侯玉琢在比赛中主要采用迎击战术。占总数的43%,其次是反击战术、强攻战术和诱攻,分别占27%、18%和12%。其中,反击成率最高,为36%,迎击战术为22%居其次,而强攻和诱攻战术成功率相对较低(图13)。研究认为:侯玉琢防守能力出众,而且防守后进行反击的成功率较高。但也正是由于防守反击的战术打法,以致比赛中难以掌握主动,致使在多次关键比赛中出现突然死亡局或优势判胜的局面,后期训练应加强主动进攻能力的培养。 图13 侯玉琢战术应用情况统计 2.5 攻击部位的特征分析

攻击部位是指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对手的身体部位。包括头部(后脑除外)、腹部和肋部。对近期重大比赛统计表明:吴静钰在比赛中攻击对手头部的比例占18%,成功率为63%,攻击对手腹部的比例占53%,成功率为32%,攻击对手肋部的比例占29%,成功率为7%(图14)。统计表明,吴静钰高位技术应用成功率很高,通过比赛分析发现:在高位技术应用方面,无论是进攻意识、技术种类、应用数量和成功率,吴静钰都远远高于其对手,除下劈击头以外、横踢、里合踢、勾踢等技术都有击头得分的表现[6]。虽然吴静钰在比赛中攻击对手腹部和肋部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但也因其踢击的次数较多而在比赛中有较多的得分表现,如前腿横踢攻击腹部或肋部,由于踢击速度快、力量大,在比赛中也经常得分。 图14 吴静钰比赛攻击部位统计

侯玉琢在比赛中攻击对手腹部部位的比例占87%,成功率为40%,攻击对手头部的比例占11%,成功率为68%,攻击对手肋部的比例占29%,成功率为7%。统计表明:侯玉琢在比赛中主要攻击对手躯干部位,虽然击头技能的成功率很高,但攻击对手头部的频率较低,因此后期训练中应进一步加强击头意识和高位技术应用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图15 侯玉琢比赛攻击部位统计 2.6 得失分率的特征分析

得失分率是指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各种技术应用的得分比例以及失分比例。尽管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因对手而异,表现出较大的偶然性,但对多数场次的比赛得分进行统计可以反映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技术以及主要失分原因,因此,该指标是分析运动员技术能力特征的重要依据,应得到广大教练员的重视。统计表明:吴静钰在近期大赛中得分率最高的是3分技术,达到65%,其次是1分技术,占31%。2分技术得分率最低,只有4%。1分技术失分比例较大,达到72%,2分和3分失分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吴静钰近期大赛一场未输,击头技能成为制胜关键,同时,应加强躯干部位的防守能力训练。

侯玉琢得分率最高的是3分技术,占47.3%,紧跟其后的是1分技术,占47.2%,2分技术得分率最低,占5.2%。在失分率方面,1分失分率最高,占54.5%,其次是3分失分率,占27.2%,2分失分率最低。研究认为:侯玉琢在比赛中,主动进攻和掌控比赛的能力不够,得分方面没有形成较大优势,且常有失分情况存在,致使比赛容易陷入被动。其次,击头技能成功率较高但应用比例不够,特长技术后踢在比赛中被对手重点防范,得分率低且失分率明显。所以,培养击头技能和创新进攻手段是后期训练的重点。 3 结论

3.1 在时机创造与应对方面,中小级别优秀选手擅长运用前滑步、侧滑步、上步、后撤步等步法移动逼调对手;或运用横踢、下劈等突然进攻创造进攻时机;或运用横踢、推踢等诱攻创造进攻时机。捕捉到进攻时机时,多采用连续横踢、横踢加下劈、横踢加后踢、推踢加下劈等连续组合技术进行时机应对,而传统的横踢、下劈、推踢等单个技术应对的比例相对减少。 3.2 在技战术应用方面,中小级别优秀选手得分技术储备全面,进攻技术主要有横踢、下劈、推踢、后踢以及

这些技术的组合技术;特长技术是横踢、下劈、后踢或横踢加下劈、横踢加后踢等连贯技术。防守技术主要是贴靠和格挡,且贴靠过程中有直拳、里合与外摆踢等攻击行为;多运用强攻、诱攻战术为反击和迎击创造得分机会,反击和迎击战术成功率相对较高。

3.3 在攻击部位和得失分率方面,中小级别优秀选手的击头意识较好,较多地攻击对手头部,高位技术的得分率高;攻击对手腹部和肋部的比例较高,但得分率相对较低,其中1分技术得分率居中,2分技术得分率最少,故后期训练继续加强高位技术能力同时重点提高该类技术的成功率;在失分率方面,1分技术失分率最高,故后期训练应加强躯干部位防守能力。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程千秋.新规则下亚洲女子跆拳道得分技术特征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82-85.

[2]陈补林.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跆拳道比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5(2):146-150.

[3]高秀明.陈中、罗微奥运会比赛中使用前腿横踢技术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8):69-73.

[4]敬瑞,郝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吴静钰技战术表现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1(1):58-60.

[5]李玉清,侯健,刘宏伟.女子跆拳道实战中战术应用的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3): 34-35.

[6]鲁凡,高志红,刘良宗.对我国跆拳道项目首次使用电子护具效果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73-77.

[7]庞俊鹏,彭国华.2010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广州亚运会选拔赛技战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0-74.

[8]曾于久.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2005(2):83-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