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06年第4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No.4,2006 (总第74期)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 (CumulativelyNo.74) 略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高阳.陈俊安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和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民俗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当今旅游者的客观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民 俗文化都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才能进行开发,并在充分考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 【中国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oO6)o4一O185一O2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界定 民俗文化旅游研究必然涉及对“民俗”一词含义的理解和 界定。大部分论者都认同“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述,是一个 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 中,集体创造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事象”这样一种说法。民 俗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文化事象为 图1 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民俗,其民族品 当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后工业时代 格越鲜明,原始风格越浓,历史氛围越重,地方差异越大,生活 的到来,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 气息越足,就越是一种能吸引异国异域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现代审美观念开始具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据调查,英美诸国的旅游者 有抽象化、简洁性、强冲击、民族化、个性化的特征,而在旅游 均把“与 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 作出境旅 审美中,追求健康,回归自然,张扬个性,增强参与性,多样化, 游的三大动机之一。 知识化等比较成熟的旅游审美观念正在形成。现代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选取 旅游大体具有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等特征,而神秘性、乡土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也取得了& 性感受及参与性经验的获得,只在民俗文化主体现实的民俗 足的进步,但是光从学术界而论,中国旅游地理学仍处于“前 活动中才可能有最大程度的实现。这给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 范式一范式”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学术界有关旅游地理学的部 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分基本概念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难以统一。奉文采用的旅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选取 游资源的定义是:“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选取就是要在综合考虑自然、社会、 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都可称为旅游 经济、文化、政治、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对比现代社 资源。”在此定义中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互为丰客体。屯体和客 会旅游审美观和民俗文化特点,找到二者的相通之处即民俗 体之间的桥梁是吸引和旅游活动。旅游者是吸引的客体,是旅 文化旅游吸引力成分(如表1)。 游活动的主体;而旅游资源是吸引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 表1现代社会旅游审美观与民俗文化旅游吸引力耦合表 它的范畴涵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民俗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是 _一 丽———_一 茹 i 一 - r旅游资源,只有通过旅游开发成旅游产品,并能为旅游者所认 ! : 击。r土’ . ~ 尊 …j :一 同和消费,才能实现从民俗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 磐 予、 鼍 甘_ ; 1_ 寰婴 : r 特色。 -忡l6 民 咔 麝糟 : 求'斤-求肆・求奇-求特: (一)民俗文化中的旅游吸引力成分 . 古朴-1 一 :寻t曩.. 盘置 。f生、功盘。I£、自 、特 斤地风旧 : -—I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足一种审美 ’ :鲁 。。I生 l 蛩 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 :1.5~. 一 ~ . .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就这一观 ………… 堂曼 ……………..i…………妻 兰……… . 点而论,民俗文化要为旅游者所认同和消费,转化为民俗文化 在现阶段,中国实质上的经济效益主导的旅游资源可持 旅游资源就必须满足现代社会的旅游审美观,找到民俗文化 续开发模式,强调在经济效益需求满足的条件下实现旅游的 和现代社会旅游审美观的最佳契合点。民俗文化和现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这客观t要求以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导向,实现 的旅游审美观的契合部分就是民俗文化中具有价值的旅游资 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的二者结合。民俗文化旅游产 源,是民俗文化中的吸引力成分(如图1)。 品必须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求新、求异、求奇、求特、求知、寻 根、求乐、求质、求真、求善、求稀、能参与的个性化需求。对于 【收稿日期】2006—01—04 【作者简介】高阳(1976-),男,湖南怀化人,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04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 资源开发。 一1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完全没有神秘性、乡土性、朴实感、史化性、古朴、亲切感、生活 昧、情趣性、刺激性,可参与性差的民俗文化资源就不能列入 开发的名单。 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识评价问题。民俗文化旅游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产 物,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民俗文 化旅游中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因其具有神秘性、乡上性、朴 实感、文化性、古朴、亲切感,生活味、情趣性、刺激性,而拥有 鲜活的生命力;那些对自身周用生活习俗不察的或认为“土里 土气”的想法,是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误解,不利于资源的 开发。 2.资源筛选问题。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俗文化资 源丰富多样,但只有那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或 娱乐性、可参与体验,文化内容饱满、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还一定要符合现代旅游审美观的民俗文化成分才应该得到开 发,使民俗文化得到重新认识,解放蕴藏于民族、民间的生产 力。而那些不构成文化最观的、属于隐私的、民间陋俗陋习的、 还有和当今法律有冲突的、旅游吸引力小的就不能开发。每一 个民俗文化旅游项日的上马,都应该认真地考虑和筛选民俗 文化内容,“标民族之新,。 民族之异”,既立足于传统,义积极 创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到真正具有旅游价值的民俗文 化旅游资源,走精品化建设的道路。 3.动态开发问题。任何旅游开发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尤 其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因其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 同时民俗文化自身处于不断的演进当中,而难以进行标准化 的开发,必须在开发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二)开发途径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8种模 式:集锦芬草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实物静态展示式、 原生自然式、丰题附会式、短期表现式、原地生态式。这是对开 发模式比较具体的总结。但这种提法各种模式中间交叉太多, 显得比较?昆乱,例如集锦芬革式强调建设丰题公园,原地浓缩 式也强调建主题园;实物静态展示式在内容上有浓缩和集锦 的味道;带“原”字的有 个,在空间上具有同一性,其他模式 未必要离开“原”地,空间规念介入了分类,却没有贯彻它的一 致性。在借鉴8种幔式提法的基础上,依据自然程度的高低, 从低到高归纳为.:!种模式。 1.集中式开发。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集中于一处、一时 进行开发。这种集中可以是对民俗艾化旅游资源时间 的集 中,将本来属于历史}-某个年代的或多个年代的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集中开发出来;也f1『以是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空间上 的集中,将各个地域中的民俗义化旅游资源集中起来开发;还 可以足时间和空间』I的融合开发。这个集中点可以选在原地, 也町以选在远离原地的其他地方。 这种开发主要是针对某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散甚至没 有、为了形成和扩大吸引力或对某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 保护拯救而进行的。人为痕迹非常明显,如“民俗博物馆”“民 俗文化村”“民俗陈列”“民俗主题公园”等形式。可对应于8种 模式中的实物静态展示式、原地浓缩式、复古再现式、集锦芬 草式、丰题附会式、短期表现式。 2.生活式开发。这种开发依赖于百姓的现实生活,尊重 一186一 民俗文化演变的客观规律,让游客走进人们的生活,进行角色 换位,真正融人百姓生活。这种开发主要针对那些生活方式具 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地区。在8种模式中主要对应于原地 自然式。如北京市旅游局依赖其京味十足的百姓生活向国外 和外地游客推出的“做一天北京人”的旅游项目,还有建设“民 族村寨”等形式。 3.生态系统式开发。这种方式强调文化遗产应原状地保 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一切有关的文化记忆要 原始地保留着,作为这一种文化延续和继承的见证,以排除因 实物的征集而破坏了社区记忆的完整性,地方政府和当地人 民的参与,社区的居民是文化的拥有者和主人,不能将他们从 社区里分离出去。这种开发模式对应于原地生态式,它的典型 代表是民族生态博物馆。 (三)3种模式比较 3种开发模式各有优劣,在具体进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应认真研究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客 源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各种开发方式所具特点见 表2: 表2民俗文化旅游资_源开发与区域耦合表 慢式 可女 加强曲目索 可能降1暗酌园素 造台地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历史再理性 特色性、E已旌昧 盛 f}霉舄、景切 生活哧 i藁些民俗立{匕旅游赞辗 : 幂中式 : }芊性、z化性、艰乐性 :自然、,土性、Il亭有耳地 分群 7形成和扩史哑i : r :; 开艟 !风眯、 : : :耙性、个性化的;引力戒对藁些民f: {;文化 : !脲蔷、十l生参与严晶缉台 放 置酿进行侵护屠教 ; ‘ 1● + ‘ I 1} t ! 的岖 ÷ 一一-…一- …-一----- -- -… 一-一 -- … …一一一一---一 i 生活式 i可彗与性、朴蜜感、亲切面、生活 样性、历史再现性 与窖褥市场相}匕辘一百蛙 : ・ : : 弃茬 嗦、‘售趣性、事士性、个性化的服 生活差异性丈的地区; r , i : 鲁、个性毒与产品蛆旨 : : 。- t r r 生盎幕婉式 动忠性、自然、特有异地随崃 古! 多样性、螟乐性 !民f{}文化旅 贳j嚆具育 :: . : : 开蕞 朴、历史再l9lI生、特色性、请啦性・ !民腱代寰性-价值{R商的! i: 民旌睐、可荽与性 j 0 社区 : 四、结语 民俗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符合当今旅 游者回归自然、求新、求异、求奇、求特、求知、寻根、求乐、求 质、求真、求善、求稀、能参与的客观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涵于民俗文化之中,但并不是所有 的民俗文化都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才 能进行开发。在民俗义化开发中,应陔在充分考虑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D].民族 研究,2000,(4). [2】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3】甘枝茂,马耀峰,等.旅游赍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0. 【4J姚君喜.现代审美观念和现代设计Ⅱ】,包装与设计, 20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