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愈创木酚反应法
A.1.1.取粮食试样50~100粒置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将原液用水稀释100倍)2ml振动后,再加3%过氧化氢溶液1~3滴,振动后放置片刻,粮粒和溶液便显色。同时作对照试验比较,显色越深,表示酶的活动越强,说明粮食新鲜程度较大。
A.1.2.取大米约5g置于试管中,加1%愈创木酚溶液10ml,振动20次左右,将愈创木酚液移入另一试管中,静置后,加入1%过氧化氢溶液3滴,在静置状态下,观察愈创木酚液显色程度。如是新米,经过1~3min,白浊的愈创木酚溶液从上部开始呈浓赤褐色;陈米则完全不着色;如是新、陈米混合,新米比例大,呈色反应快,而且呈浓赤褐色;陈米比例大,呈色反应慢,而且呈淡赤褐色。 A.2.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
取试样50~100粒置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4ml,振动后静置2min左右。再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3~4滴,振动后,加入2%对苯二胺溶液3ml,振动,静置后倒掉试管中溶液,用水冲洗试样进行观察。新粮,酶活动强,显色深,陈粮,酶活动弱,着色慢而浅。 A.3.酸度指示剂法
A.3.1.原液配制:取甲基红0.1g,溴百里酚蓝0.3g溶于150ml乙醇内,加水稀释至200ml,作为原液。
A.3.2.判断全部试样的新、陈:将原液与水按1∶50混合作为使用液。取试样5g加10ml使用液,振动后观察溶液显色情况。米粒越新越绿,已氧化的由黄色变为橙色。
A.3.3.判断新陈米混合比率:将原液与水按1∶4混合,用碱液滴定,由红色调整至黄色(残留黄色变为绿色的不行),作为使用液,取试样20~100粒,加入10ml使用液内,振动后,待米粒着色后立即用水冲洗,根据着色情况判断新陈。
随氧化情况呈现绿色→黄色→橙色。
注:①.A.3.2,A.3.3指示剂的混合比例和原液稀释比例等,不是绝对的,可根据试样氧化程度,酌情改变。
②.原粮可采用第一种方法。米类最好采用几种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