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案!通向临床的必经之路!

医案!通向临床的必经之路!

来源:意榕旅游网
医案!通向临床的必经之路!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本次『青竹360°伤寒背诵训练营』通过医案讨论了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真武汤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通过结合实践,进一步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和记忆。

小柴胡汤 医案一:

男,11岁,不慎感冒风寒,发烧数日不退,体温39.4~40度,且伴鼻塞流清涕,咽喉疼痛,西医诊为感冒合并扁桃体炎,口服克感敏,中药银翘解毒丸,肌注青霉素,安痛定等药,其效不显,每日上午体温稍退,约37.2~38度,但每到下午则体温渐次升高,如此反复数日而不愈,邀余诊治,望其舌淡苔薄白,切其脉弦而有力。遂问有无恶寒,其母代述,患儿从昨日始,有乍冷乍热之状,且常欲索水饮之。

辨证要点:

1、体温渐次升高,如此反复数日而不愈(高热反复)2、脉弦而有力,乍冷乍热(少阳证)

条文: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方剂: 小柴胡汤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生姜10g党参6g 炙甘草6g 大枣5g 生石膏30g

并嘱其去滓重煎,每副药二煎三服,早午晚各一次,服后1剂知,3剂尽,热退身凉,咽痛诸症亦除,其病告愈。

医案二:

某校一女工,外感恰值月经来潮,寒热交作,心烦胸满,嗔目谵

语,小腹疼痛。迁延六七日,曾服中药数剂均未见效。

条文: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

分析:

属热入血室证,拟小柴胡汤热入血室,乃伤寒论病证之名,系因妇人经水适来或适断,血海空虚,邪热趁虚而入于胞室,故见发热恶寒,胸胁苦满,甚则谵语如见鬼状,治用小柴胡汤加丹皮,白芍,丹参等凉血之品每可取效。

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等。

本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渗出性胸膜炎,急性胆囊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传染性肝炎,肋间神经痛,便秘,急性肾盂肾炎,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小儿厌食症等均可辨证使用。

小柴胡汤使用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是剂量问题,方中柴胡、半夏剂量一定要大于人参、甘草,否则就达不到祛邪的目的。

其二是煎服方法,本方必须去滓重煎。

其三,根据临床体验,方中生姜当捣以取汁,煎服于汤药中,不当以诸药共煎,以更有效的发挥其和胃止呕的作用。

小柴胡汤及其类证应用:

小柴胡汤用来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邪犯少阳证。

若少阳证兼热实之腹满不大便者,治用大柴胡汤,两解表里。 若少阳症兼虚寒之腹满下利者,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清并用。 若少阳与太阳合病者,治用柴胡桂枝汤,两解太少。

若少阳邪热不解迫及阳明胃气不和而则潮热、大便秘结者,治用

柴胡加芒硝汤和解润燥。

如果外感为病,而见谵语烦躁,小便不利,周身困重,转侧不能者,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若因阳气内郁,肝胆疏泄不利,而见四肢逆冷者,用四逆散,疏肝解郁。

大承气汤

医案一: 阳明病急下证

高某,男,五岁,其母代诉,患儿腹病已9天,近4天来虽不叫腹痛,但整日似睡非睡,不哭,不语,不食,目框微凹陷,呈重病容,口唇紫色干燥,舌苔黄,呼吸气短而热,体温37.9度,便闭尿黄,腹满按之作皱眉状,脉象轻按似无,重按沉迟有力。

方剂: 大承气汤

大黄9g 芒硝6g(冲服) 厚朴4.5g 枳实4.5g 炒麦芽9g 山楂6g

服药一剂,腹内肠鸣,频转矢气,但大便仍未通。次晨患儿能睁目,精神稍好转,即用生石菖蒲根外导,解硬便数枚。即按原方再进一剂,服后解黑色垢便数次,更方益脾清理肠胃之品,调理而愈。

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实,荡涤燥结。主治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痞满燥实症。症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胀满疼痛,或下利清水,色纯青,绕脐痛,按之坚硬,喘冒,口舌干燥,脉滑实,甚或潮热谵语,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等。或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现代临床对大承气汤的应用较为广泛,如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细菌性痢疾、精神分裂症、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高热、惊厥、便秘等多种疾病,符合燥热结实的基本病机,皆可使用。

阳明三急下证: 条文: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燥热亢盛,肝肾阴精大伤,真阴欲竭。病情危急,须急下存阴。

条文: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里热亢盛,迫津外泄,津液过耗,急下存阴。 条文: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汗多伤津,里热炽盛,形成燥屎内结,急下存阴。 小结:

1、阳明三急下证病势既重且急 , 不急下不足以挽救病势之垂危 。 2、与白虎汤证均是里热亢盛 , 发热汗多之证 , 但一为有形之燥结 , 一为无形之邪热。

医案二: 少阴病急下证

某患者女性,70岁,秋患泻痢,治之不愈,势甚危急。诊之,脉细而弦,舌苔白厚,泻下多水色青绿,日十余次,心下满,腹胀如鼓,按之硬痛。噫气多,时呕吐多量绿水,咽干思食凉物,小便赤少。

方剂:

大承气汤大黄9g 枳实6g 厚朴6g 芒硝3g

服药后次晨下溏粪半桶,中多硬块,诸证皆减。但噫气胸腹满痛未除,变方黄龙汤加鲜生地。

多见于老年人虚弱者,阴液本虚,所以一旦有燥结壅于胃肠,必须先行下法,急下即可存阴。本例患者之泻痢,为腹中积滞所致,类

于热结旁流。今医家多以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治疗腑实挟虚者。

少阴三急下证: 条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热化,津伤燥结者,宜急下存阴。 条文: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热化成实,热结旁流者,宜急下存阴。 条文: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热化,腑气雍塞,急下存阴。 少阴三急下证的总成因:

1、少阴病,邪从热化,劫伤津液,复传阳明,燥结成实。 2、阳明病应下失下,伤及少阴阴液。

张潞玉说:“少阴三急下证,一属传经邪热亢极;二属热邪传入胃腑;三属温热发自少阴,皆刻不容缓之证,故当急救欲绝之肾水”。

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的联系与区别:

阳明三急下在阳明, 少阴三急下在少阴, 在治疗选方上都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故它们之间就有着一定联系, 二者均有阳明腑实一面和阴液耗损一面 。

阳明属 “ 土” 故阳明腑实又可称为 “ 土燥” , 少阴属“ 水” , 故阴液耗损又可称为 “ 水竭” , 因此说 “ 土燥” 和 “ 水竭“ , 便是阳明三急下证和少阴三急下证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 , 在急下证的全过程中 , 土燥可致水竭 , 水竭又可进一步导致土燥 , 二者互相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二者不同之处, 是其来路不同。阳明三急下证是先有 “ 阳明燥实内结” , 继见 “ 津液耗损”, 是 “ 土燥” 而致 “ 水竭” 。少阴三急下证则是 “ 少阴热化 , 劫伤阴液 , 复转阳明, 燥结成实“ , 是 “ 水竭

而致上燥” 。

真武汤

李某,女,36岁,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消化不良,脾胃蓄湿,凝寒积冷,正气衰弱,又当风寒凉,感受风寒,致恶寒发热,头目眩痛,口渴咽干,清涎涌溢,前医曾用疏风清热之剂,汗出后而热不减,将近两周,精神困顿,食欲不思,心悸脘满,精神烦躁,有时汗出淋漓,身体阵发瞤动,脉象两手浮数无力,舌胖嫩而苔白滑。

辨证要点:

1、脾胃蓄湿,凝寒积冷,正气衰弱2、当风寒凉,感受风寒,致恶寒发热3、头目眩痛,心悸脘满

4、身体阵发瞤动,脉象两手浮数无力,舌胖嫩而苔白滑 条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分析:

脉证合参,为真阳欲脱,真寒假热之危证。前因过食生冷瓜果,蓄湿积寒,水不运化,进而又发汗以伤其阳。不但脾阳不支,而心肾之阳亦有振振欲脱之势。若不急与真武汤,以扶阳镇水,则顷刻大汗淋漓,阳气虚脱,挽救无及矣。

方剂:

真武汤桂枝6g 杭芍12g 茯苓24g 炒白术10g附子10g 鲜生姜6g 清半夏10g 甘草3g

服药后,身热退,烦躁宁,而汗已渐敛,连进2剂,食欲渐展,精神爽健,后以补气和胃育阴之剂,调理而愈。

本患者正气本虚,内有积饮,又感外邪,复经误治,终成真阳欲脱危证,为伤寒论太阳病误治而成真武汤证。

真武汤功效为温阳利水,主治肾阳虚衰,水气泛滥,症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肿重疼痛,或利,或咳,或下利或呕。

真武汤,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衰竭,尿潴留等,妇科疾病,如妇女白带过多,症属阳虚水泛者。

真武汤鉴别诊断:

苓桂术甘汤证,胸胁逆满症状突出,有气上冲的感觉,可有手足不温.

五苓散证可表现为烦渴,身热,小便不利,脉浮,可有心下痞,胃脘部振水音、腹微满、少腹里急等。

茯苓甘草汤证,为水停心下,主要表现为心下悸而四肢厥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