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阉 i 旦 塑旦夔 水产养殖业经常会遇到暴发性鱼类死亡的情况, 往往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个人总结发生鱼 1.一般来说,春末夏初四大家鱼较易患细菌性出 血病,而且我们也刚处理过在惠东白花镇发生的这种 病害,明显的特征就是患病鱼体表局部充血、出血。 但我们通过检查大部分死亡鱼类,发现死亡鱼类体表 完好无伤。对濒死的白鲢进行检查,镜检鳃丝无寄生 类暴发性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几种:病原性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以及病原性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相结合。一 是病原性疾病因素,分为寄生虫病、细菌病、病毒病 三种。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等,细菌 虫,解剖鱼体检查各脏器正常无病变,因此可初步排 除自身疾病因素。 2.至于鱼塘主怀疑被人为投毒的说法,一般来 病如细菌性出血病、鳖腮腺炎病、罗非鱼链球菌等, 病毒病如草鱼出血病、银鲫鳃出血病、石斑鱼虹彩病 毒病等,这些病害都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损失。 二是环境因素,主要由自然灾害、机械性损伤以及外 源污染物引起。自然灾害如强对流天气变化引起的鱼 类缺氧泛塘、洪水冲刷、赤潮等,机械性损伤如拉网 说,投毒中毒基本上整塘鱼都会灭绝,无一品种幸 免。此鱼塘死亡白鲢约2000尾,草鱼约20尾,但塘 内放养的5000尾鳙鱼和i0000多尾的罗非鱼,却一尾 都没损失,因此可排除中毒因素。 3.经水质检测,该鱼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pH 值、溶氧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水色呈清绿色。但距死 鱼发生已超过24小时,水体各指标变化比较大,因 此不排除任一水质指标剧变引起鱼类死亡的可能性。 操作引起鱼类擦伤造成应激死亡,外源污染物有农业 污染物、养猪场排泄物、工厂排污物、人为投毒或过 量施放药物等。三是病原性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相结 合,主要表现在:①拉网操作擦伤鱼体后引起的鱼类 继发性感染死亡;②疾病感染后鱼类普遍体质下降, 抗应激能力低下,一旦环境变化可引起鱼类大批量死 亡。 4.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中,白鲢是池塘缺氧“预警 兵”,因为白鲢是最不耐缺氧的品种。一旦池塘水体 溶解氧浓度下降,首先浮头的就是白鲢,发生缺氧死 亡最快的也是白鲢。从死鱼状态来看,密密麻麻漂浮 在水边的死鱼全部张大着嘴,类似缺氧死亡的症状。 此批死亡鱼类中几乎全部是白鲢,因此可以初步推断 是缺氧导致的鱼类死亡。 下面从我们处理过的一宗鱼类暴发性死亡案例来 进行详细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3年5月24日上午,我们接到惠东县大岭镇 黄竹沥村一养殖户电话,他的一口池塘大批塘鱼死 亡,并怀疑是遭人投毒所致。我们随即到现场调查, 那么是什么导致鱼类缺氧呢? 南方初夏天气以闷热和雷雨交替天气为主,气压 到现场就闻到大量死鱼散发出来的腐臭味。经过对 鱼塘主进行询问了解到,该池塘养殖面积38亩,5月 一低,雨量大,天气变化大,水环境波动频繁,造成鱼 类连续应激致鱼体质下降。5月20日至22日,当地 连续下了特大暴雨,藻类在雨天情况下光合作用产生 的氧气不足,水体中溶氧下降。该事发鱼塘是鱼鸭混 22日晚上池塘开始出现大量鱼类浮头现象,随即将 在池塘里的两部增氧机开启,但浮起水面的鱼还是越 来越多,并陆陆续续翻白死亡。待第二天太阳出来 后,死在塘底的鱼胀气全部浮上来,白茫茫一片死 鱼,有近2500千克鱼。大量死鱼漂浮着挤在塘边, 多数为白鲢,目测大部分鱼尾重超过500克,另外还 有少数草鱼。 二、原因分析 养塘,鸭子排出的粪便长期沉积于塘底,在强对流天 气影响下,大风引起池塘涌浪,使原来沉积在池底的 硫化氢、氮氮、残饵、排泄粪便等有害物质被“淘 起”,引起水质败坏,生物耗氧量上升,特别是使池 塘底层水质更差,水体过度耗氧,水中溶解氧含量迅 速降低,导致鱼类缺氧,从而引发泛塘。 人口流动少,且只有这个白对虾养殖场存在,故排除 在,三是由于虾塘以前是种植莲子的,养殖者在改造 成虾塘时消毒不规范或不彻底,导致池底过多的病 毒、细菌成为潜在危害。 了被其他养殖场养殖水体污染造成病害发生的可能 性。从以上分析,此次南美白对虾白斑病的发生一是 因为正处于对虾病害发生的季节,二是采购的虾苗健 康与否无法肯定,是这次白斑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 福建建宁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张挺 邮编 354500 豳幽 l拦旦 塑旦夔 下,数分钟后死亡,经鉴定为嗜子宫线虫。 三、病原分析 嗜子宫线虫通常寄生于其他水生动物,属 胎生,每年繁殖季节,成熟的雌虫钻破宿主的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 是国家二类重点保 皮肤,体壁破裂将子宫中的幼虫排入水中,幼虫被大 护动物、我国特有种,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 型浮游动物吞食后,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 科。该科仅三种,另两种分别是日本的大山椒鲵和美 1.水源 养殖基地水源系大鲵原生地水源。水自 国的隐鳃鲵,中国大鲵是该科代表种。中国大鲵具有 一溶洞流出,养殖用水由一根内径0.5米大钢管从洞 较高的科研、观赏和食用价值,皮可入药,目前是人 外引入基地,并未进行任何处理,加之镜检结果说明 工淡水养殖的高端品种。随着中国大鲵大规模养殖的 此线虫也在大鲵体外存在,因此,水源可能是引入病 深入开展,其病害目益增多,使许多大鲵养殖场蒙受 原的一个原因。 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一起大鲵感染嗜子宫线虫病 2.食物 除未脱鳃的幼鲵外,基地其余大鲵的食 为例,着重从基地的养殖条件、发病症状、治疗方 物均是2.5千克以上的外购家鱼,鱼肉被加工并用盐 法、病因分析等几方面介绍,为大鲵进一步规模化养 水处理后洗净再投喂,但不能排除少数寄生在肌肉内 殖提供借鉴。 的虫体仍然存活,因而食物也可能是大鲵患病的一个 一、养殖条件 原因。 养殖基地位于四川丘陵地带,常年气温5~ 3.大鲵自身 患病大鲵长约1米,系养殖基地外 30℃,采用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方式,养殖用水直接 购野生亲鲵。大鲵可能在引入基地前就已经被感染。 取自大鲵原栖息地,常年水温3~24℃。患病大鲵约 四、治疗 6龄野生亲鱼,长约1米,单独饲养,每天喂食2 病鲵从养殖池中移出,放在一个大盆内,用10 次,以切成条的家鱼为主,也辅以其他小型水生动 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局部药浴15分钟,内服驱 物,如家鱼苗、蛙、泥鳅、小河蟹等。 虫药,连续治疗三天后,用盖玻片刮取虫寄生部位镜 二、症状 检,未发现有活体。此后连续一个月,派专人对病鲵 此次病害发现及时,还处于发病的初期。虫体着 进行监护,并记录其活动情况。另外,还对整个养殖 生在病鲵后肢的背部,在大鲵体表形成绿豆大小的白 基地全部3000余尾大鲵逐一进行检查,并对其余大 色斑点,虫体一端连接在斑点的中心,另一端悬浮在 鲵进行预防性驱虫。 水中,随水的流动而左右漂动,虫体呈乳白色,有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黄颖颖 高的韧性,可拉伸到原体长的数倍。镜检可观测到虫 陈春娜李孟均 陈先均 体表面有透明乳突,虫体的子宫占很大体积,子宫内 邮编644000 充满大量不停摆动的细小幼虫,在显微镜灯光照射 5月22日当天,连续暴雨造成该养殖场周边遭水 鲜、优质的饲料,在饲料里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 浸,大量外源水涌入事发鱼塘,涌入的水瞬间改变水 等药物,增强鱼体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加固塘 体环境,pH值下降,造成鱼类应激,体质下降。同 坝,疏浚排水沟,防止池塘水位上涨过快或外源水涌 时涌入的水带有大量的污泥等耗氧物质,消耗水体的 进来。合理设置增氧机数量,淡水养鱼一般每5亩水 溶氧,并堵塞鳃部呼吸,造成鱼类缺氧。 面设置一台增氧机,以叶轮式增氧机为好。晴天中午 三、防控方法 打开增氧机进行曝气,加快底层氨氮、 硝酸盐、硫 前面已经分析认为是天气变化引起的泛塘,那么 化氢等有害物质的降解、挥发,预防水体分层。夜晚 如何防止此类暴发性死鱼事件的发生呢?应密切关注 注意密切关注鱼类活动情况,发现有浮头现象立即开 天气变化情况,并及时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动增氧机。养殖场平时一定要备足增氧剂如粒粒氧, 在暴雨前几天可投放生石灰(20千克/亩),兑水 在停电或者浮头严重的情况下施用急救。 后全池泼洒,并投放底质改良剂(如底净宝等)改善底 广东惠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田志群 质。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排掉部分老水,引进新水,使 吕雪辉张剑涛 池塘水保持肥、活、嫩、爽。在暴雨前几天投喂新 邮编5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