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 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重视写作教学与阅 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 说与写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 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 会写作”。但现实情况却是,写作教学往往还是机械 地由读到写,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杂糅,既未达到阅 读教学的目的,又未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学生一如 既往地怕写作文;教师教学中弱化写作实践,简单粗 暴地实行“教师技巧指导 + 学生课外写作”的教学模 式。面对这种现象,要提高“读写结合”的功效,巧 用教材是策略之一;要让学生不怕写,将每次写作任 务分解为细小的化难为易的步骤是策略之一;要规 避“课堂指导 + 课外写作”的风险,落实课堂写作过 程是策略之一。
为此,笔者提出了“巧用课文,分解任务,实化 过程”的教学策略。现以巧用教材《敬业与乐业》指 导学生写作《成功来自勤奋》为例,将议论文写作教 学分解为观点要明确、议论要有据、论证要合理三个 子任务,并将具体教学过程再细分为观点引论、找出 论据、表述论据、增补论据、结构方式、论证方法、 论证结论、全文成型 8 个操作步骤,以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下面以重庆市永川中学唐福老师的执教 为例,希望从具体操作视角层面给予实践者与研究 者一些启思。
一、观点要明确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要写好议论文,首先要有一 个明确的观点。 观点引论:
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敬业与乐业》明确观点的 方法。 (1)用一个肯定的句子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 句式一般是:“……是 / 要……”
(2)中心论点可以出现在开头,分论点可以在段 首。 (3)可以引用经典格言来引出中心论点。
2. 教师补充, 让学生完整掌握明确观点的方法。
(1)观点要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表达 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词。中心论点的句式,建议 初学者可以用判断句。
(2)观点要凸显。中心论点可以在题目、开头、 结尾、中间出现,也可以在文中反复出现(如《论教 养》的中心论点就是在第 11 段和末段反复出现)。
(3)中心论点的出现形式可以是开门见山,也可通过引用名言俗语或列举事例等来引出。观点要具 体不空泛, 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展开。
3. 引导学生仿照《敬业与乐业》明确观点的方法 进行练习。 (1)写作任务:仿照《敬业与乐业》为《成功来 自勤奋》拟写中心论点。
(2)写作要求:观点要明确,用一个肯定的句式 表述, 并能在文章重要位置显现出来。
(3)具体操作: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中心论点, 师生一起评价这句话表述得是否明确简洁,再请学 生说说打算把它放在文中什么位置,以及以什么形 式出现, 并写出来。
(4)学生习作案例 标题: 成功来自勤奋
中心论点: 勤奋是成功的有效路径。
引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古 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自己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可见,勤奋是走向成功的有 效路径。
二、议论要有据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仿照《敬业与乐业》运 用论据的方法练习写作。具体可以分解为更细小的 三个训练步骤——找出论据、表述论据、增补论据。这三个步骤呈渐进式螺旋上升,由易到难,学生容易 掌握。
1. 找出论据。
(1)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敬业与乐业》,找出全 文所用的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并明确论据与论点 的关系, 掌握论据运用的基本要求。
(2)通过师生互动, 达成如下共识 a. 论据与观点要一致;
b. 论据要准确,道理论据要有出处,事实论据要 真实; c. 论据要丰富, 既有道理论据, 也有事实论据;
d. 事实论据的叙述要简短概括;
e. 所选角度要全面,可以正反结合,也可以古今 中外结合。 (3)写作任务:仿照《敬业与乐业》用论据证明 论点的方法,为《成功来自勤奋》各找一个道理论据 和事实论据。
(4)写作目的:能够依据论点找准论据,论据必 须为论点服务。道理论据要做到注明出处,事实论据 要保证真实。
(5)写作要求
a. 在“观点明确”的基础上继续写作,简要写出 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b. 口述交流选择该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理 由。(口述交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所用论据必须 为证明论点服务。)
(6)学生习作案例
补充出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道理论据: 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富兰克林)
事实论据:陈景润面对枯燥的数字,天天演算, 为哥德巴赫猜想做出巨大贡献。
2. 表述论据。
(1)写作任务:继续写作《成功来自勤奋》,将所 选论据表述完整。
(2)写作目的:依据论点找准论据,并有效表述 出来, 使论据与观点保持一致。
(3)写作要求:引用名言要有出处;用道理和事 实做论据时,有
意识地添加一些关键词句,以突出论 据和观点的一致性;事实论据要概述。
(4)学生习作案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 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自身 的不足。这是前人留下的有益训诫,只要付出一分辛 苦, 就能增长一分才能。
“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富兰克林的这句话说 得一点儿也不假。
我国大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决数学界的明珠“哥 德巴赫猜想”,每天坚持凌晨三点起床,学习外语, 天天浸没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中, 日复一日,废寝忘 食,从未松懈。他在煤油灯下反复演算,耗去了几麻 袋的草稿纸, 终于用勤奋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果实,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 明珠只差一步之遥的辉煌。
3. 增补论据。
(1)写作任务:从另一个角度为《成功来自勤奋》 再找一个论据并表述完整。
(2)写作目的:论据要丰富, 角度要全面。
(3)写作要求:根据论据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 论据进行取舍,既要有正面又要有反面,并使观点与 论据一致;使用事实论据时,不要大篇幅地叙述过 程,而要根据观点的需要,有重点、有意识地突出所 述事实论据和观点一致的地方,保证所述事实与观 点相对应;
旁征博引, 论证有力, 注意所选材料数量、 种类的丰富性。
(4)学生习作案例
司马迁 20 出头,便开始周游四方,足迹遍及黄 河长江流域,在他 60 岁时,终于写成了《史记》。马克思辛勤 40 年,踏凹图书馆地板,写出了《资本 论》……
三、论证要合理
运用《敬业与乐业》开展仿用论证结构方式、论 证方法、论证结论、全文成型的写作。
1. 论证结构。
(1)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敬业与乐业》,总 结出全文的论证结构、“有业之必要”部分的论证结 构以及“要敬业”部分的论证结构。
(2)通过师生互动, 达成如下共识。
a. 全文论证结构为引论、本论、结论的“总—— 分——总”式; b. “有业之必要”部分的论证结构为正反对照式;
c. “要敬业”部分的论证结构为“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
(3)写作任务:仿照《敬业与乐业》中的“对照 式结构”或“递进式结构”续写《成功来自勤奋》。
(4)写作目的:论证结构要合理。 (5)学生习作案例
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一则反面论据(方仲永由天 才沦为常人的故
事),形成正反对照式论证结构。
2. 论证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练习《敬业与乐业》所 用的论证方法。在学生习作的本论部分形成一种论 证结构后,再继续训练学生合理使用论证方法。通过 师生互动,结合《敬业与乐业》及其他所学课文,总 结出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等。
(2)写作任务:补充一种论证方法。 (3)写作目的:会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4)学生习作案例
蜜蜂离了勤奋,哪能酿造出甜美的蜂蜜;小鸟离 了勤奋, 哪能展翅高飞;人离了勤奋, 哪能获得成功。 (类比论证)
天才只要不努力学习,也会变成无知的人,更何 况我们普通人呢?这同无论多先进的机器,只要不用 就会生锈变朽是一样的道理。(类比论证)
3. 论证结论。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结论的写 法,通过互动达成共识:结论要总结全文,回扣强化 中心论点, 而且语言要简洁有力。
(2)写作任务:为《成功来自勤奋》写一段结论。
(3)写作目的:学会写议论文的结论,要能够强 化中心论点。 (4)学生习作案例
爱因斯坦曾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说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你 想走成功的捷径吗?请试试勤奋吧!
4. 全文成型。
参考《敬业与乐业》全文的写法,整体建构《成 功来自勤奋》。 (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敬业与乐业》推进论证 和转换话题的方法,感悟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衔 接的方法, 并通过师生互动, 达成如下共识。
a. 段首(层首)用中心句(或设问句),论点突出, 思路清晰;段落形式可以是“观点 + 材料”(或具体 论述)。
b. 尝试使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第 一”“第二”“第三”等词语, 可以使讲道理有条有理。
c. “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词语, 可以使结论更醒目;段落形式可用“材料 + 结论”。
d. 关联词、过渡句可转换话题, 也可承上启下。
e. 注意文章整体结构的严谨,除上述方法外,还 可以首尾呼应, 强化中心论点。
(2)学生回看自己前面观点引论、找出论据、表 述论据、增补论据、结构方式、论证方法、论证结论 七次写作的内容,参考《敬业与乐业》全文的写法, 整体建构进行第八次写作,修改《成功来自勤奋》, 最终定稿成型,写出一篇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证 合理、衔接自然的议论文。
(3)学生习作案例 全文展示(略)。
总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坚持有效 地引导学生用心吸纳一篇篇经典课文的写作营养, 将每次的写作任务有效地分解为更细小的若干个子 任务,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训练,化难为易,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