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摘 要】本文主要剖析英语称谓中性别歧视表现形式,根源及其社会影响,并总结了在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消除性别歧视的方法。
【关键词】性别歧视;称谓;根源;消除方法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什么是性别歧视(sexism)?根据《朗文英语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美国传统字典》的定义是“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虽然它可以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也可以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歧视。但是“性别歧视”通常是对女性的歧视,是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和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反映“女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the weaker/second sex”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属品。即使在标榜人权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如此。因此在语言习惯上“性别歧视”通常是指语言对女性的歧视。滴水见海,本文只从人际称谓--这很小的角度剖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渊源。
1.人际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1亲昵称谓
电影,电视剧中演员的动作,语言都来自源现实生活,从一些好莱坞片里我们经常看到剧中的男性上司称呼他们的女性下属时,常常用一些表示亲密关系的昵称,如sugar,darling等。反过来,女性下属却没有用这些昵称来称呼她们的上司,而且女性上司也没有如此来称呼她们的男性职员,但陌生男子或非亲密关系的男子却可用昵称来称呼女子,这说明在西方,女性比男性社会地位低,受到的尊重比男性少。
1.2姓名称谓
在西方,女子婚前一般用父姓,婚后改用夫姓。即使离婚或她的丈夫已去世,她因曾是他的妻子或遗孀,非经法律许可不可恢复父姓。如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夫人杰奎琳,婚前名为:Jacqueline Lee Bouvier,在嫁给John.F.Kennedy 后被称为Jacqueline Kennedy。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她又下嫁给希腊船王 Aristotle Omassis 被称为Jacqueline Kennedy Omassis,在她的名字中依然保留Kennedy 这个姓。不管怎么改都不能超出如下选择:要么随父姓,要么随夫姓。这种以夫姓冠之于前的称呼表明妇女出嫁后就成了丈夫的私有财产,是属于丈夫的,因此妻随夫姓的传统称谓是性别歧视在英语世界中最为突出的例证。
1.3社会称谓
在社会称谓中,性别歧视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Mrs和Mr的使用了。Mr是对男子的尊称。已婚或未婚的成年男子均可以Mr+姓加以称呼,不显露其婚姻状况或年龄等信息。Miss适用于未婚女性,女子婚后就由Miss变成了Mrs,Mrs.+夫姓是某男子的夫人或妻子的称呼,婚姻状况暴露无遗。因而这一组词无论是语义或功能上都没有达到一对一的对等性。
1.4指代称谓
提到男女双方时,双方不是处于平等地位,而是男先女后。如:King and queen,husband and wife,Mr.Lucas and his wife Louise.
1.5职衔称谓
在英语中,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往往有男性名词也有女性名词。如:actor和actress,waiter和waitress等。但一些形式上没有男性标志的词人们习惯上把它们当作是男性词看待。英国及其他讲英语国家的人习惯认为 professor,doctor等为男性,当我们听到有人说My cousin is a professor 时,多数人会断定professor为男性。若要说明这些词是女性的,一般可在前面加上woman,lady等修饰语。如woman professor等,这些所谓中性词的用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地位较高的职业为男子所垄断,相反地teacher, nurse等一般认为是女性,如为男性时前面要加上male 或是man.如male nurse。这些习惯除了历史现实情况有关,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偏见。
2.英语称谓中性别歧视的渊源
2.1文化意识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服务并反映着文化的内涵。根据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产物,它还能够反过来影响人的思维和精神的构建。根据这一观点,语言学家们相信,受宗法等级制度制约的文化环境中的语言所反映的是男性世界的本质内容。而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并反映出它所处文化的内涵。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信仰基督教。它虽然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它又宣扬许多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据《旧约全书》,上帝先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女人夏娃。因此女人附属于男人,女人生来就处于从属地位。
2.2 社会化偏见和传统观念方面
社会化偏见是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社会群体和大众传媒获得的。人们对女性的歧视也是从长辈亲友或群体交往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或通过大众传媒获得。在西方社会,千百年来,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传统角色: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的不同使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男性身强力壮,被看成是主宰一切,女性则被看做是软弱无力的依附者,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男性在社会体制占据着支配的地位,代表着权利;女性则处于权势的从属地位仅是点
缀和装饰。女性婚后就得冠以夫姓改为Mrs.而对男性则没有此限制,一个Mr囊括了各种身份,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因此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尤其是称谓上的歧视已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3.消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的方法
3.1 治标--对带有歧视意味的词汇做适当改造,回归中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高涨,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呼声越来越高,且已初见成效。最为突出的例子要算女性称谓中的英语缩略词Ms了。为什么男子不分已婚未婚,只有Mr而女子却要分已婚的Mrs和未婚的Miss呢?女权主义者们认为这便是男女不平等,是对女性的歧视,于是便造了Ms对已婚未婚女子一律通用与Mr分庭抗礼。
现存歧视性称呼语向中性回归chairperson 代替chairman等。尽量使用中性词employee, customer等,避免使用阴性词缀-ess或前置修饰语woman, lady等等。同时当所指代的人的性别不确定时尽量避免使用男性代词,而采用阴阳并容的中性词。
所有这些改变都带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为避免在不知对象性别的情况下,因称谓不当而造成失礼或表现出偏见时应使用男女均可用的中性词。
3.2治本—消除传统观念,构建平权社会
若要从根本上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就必须先根除社会上或人们思想中的男尊女卑,男性中心论等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女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平等的接触和了解中,消除传统观念对女性歧视现象。这需要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男性要积极调整对女性社会和家庭价值的观念,改变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强烈期待;另一方面女性主观上的男女平等意识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条件。女性应该具备自尊自强的意识,克服自卑自弱的心理。大众传媒也应该正面宣传男女平等,逐渐培养人们男女平等的意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要根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和女性辱称现象,首先必须根除社会中性别歧视观念,改变男性主宰社会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给女性以平等的尊重与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顾嘉祖.刘辉 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