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 第27卷第4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Colle:ge Aug.2011 Vo1.27 No.4 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与祭天仪式 李妹 ・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 神话与礼仪向来是少数民族文化建构的两块基石,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诸多事 象都是以这二者为核心衍生出来的,围绕云南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与祭天礼俗,探寻神话与仪 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世神话;祭天;仪式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59{2011)04-0054—03 西方宗教学者罗伯特森・史密斯,因受巫术 先行论道德影响提出了礼仪先行论,认为不是从 的天地开辟神话,但也蕴含了文明重构、人类再生 的因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创世神话。这些 神话中派生出礼仪,而是从礼仪中派生出神话。 人类学家认为礼仪活动不能靠它自身来说明自 身,它是前逻辑的,前语言的,甚至是全人类的,因 为人类学家在动物那里也发现了类似仪式的行为 神话与云南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的各种祭天仪式 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神话之于仪式具有典籍上的 权威性,而仪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活着的神 话,本文主要通过对云南广泛存在的刨世神话和 祭天仪式对仪式和神话的关系作一个梳理。 一程式。用语言来说明仪式,便产生了仪式性神话。 此种学说虽然不能较为科学、全面地解释神话与 仪式二者之问的关系,但也点明了其中的一个法 则。有可能先有仪式,再有神话,也有可能先产生 神灵观念,才有各种祭祀仪式。不管这二者孰先 孰后,都可以在仪式与神话二者互为因果的密切 、仪式是神话戏剧性的重演 “创世神话是其他神话的基形和范本,它的 作用是确认人类在宇宙时空中的地位。创世神话 确定一种结构秩序的基调,并因此而规定某一文 化共同体成员其他方面的态度、行为和利益。后 关系中寻找失传的东西,或依据尚存的礼仪活动 去发现或重构已失传的相关神话;或依据尚存的 神话去复原已失传或残缺的仪式模式。 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着解释天地形 成,人类、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此类神话从宇宙 最初的混沌状态讲到天地的形成,可以分为原创 世神话和再创世神话。原创世神话即蒙昧初开时 的开天辟地神话,再创世神话为洪水后的人类再 生、天地重建、物种起源的神话。后者虽不是典型 ① 【收稿日期]2011—06—09 代的礼仪活动常常可以是创世神话内容的戏剧性 表演。”…( )‘‘这种戏剧性的表演的目的在于强 调神话的中心主题的功效和永久性,正是这种中 心主题强化和完善着该文化中意义和价值的结 构。”[2](P239)云南少数民族的祭天仪式与神话联系 极其紧密,几乎每一个祭天仪式都能找到与之相 应的解释性神话,并且这些神话大多是创世神话。 独龙族与纳西族的创世神话都直接解释了本民族 [作者简介]李妹(1973~),女,云南通海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学。 李姝: 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与祭天仪式 纳西族祭天的步骤是完全按照纳西创世史诗《崇 祭天的由来,最典型的莫过于纳西族的创世史诗 《崇般图》。 纳西族自称“纳西美不若”即“纳西人是祭天 的子民”,纳西族每年春节举行的祭天活动,祭天 仪式中的每一道程序,乃至每一个细节都是创世 神话的再现或注释,从祭祀的内容到祭祀方式,以 般图》的情节来操作的,通过每年一次的祭天,神 话的情节以仪式的形式得以重演,人们从形式上 和心理上获得了民族文化的归宿感,凝聚了民心,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仪式是神话传承的载体 云南有许多少数民族在解放前还没有产生自 己本民族的文字,其文化通过口头或宗教礼仪的 及祭祀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严格按照《崇般图》 的情节内容来执行的,整个祭天仪式就是一部活 着的创世神话。 《崇般图》中这样描述了纳西族祭天的由来 和历史。创世之初,有9个男神开天,7个女神辟 地,人类繁衍,相传了几个世代。到了从忍利恩这 一代时,有5个兄弟和6个姐妹互相通婚,秽气冲 天,触怒了天神,因而洪水滔天,万物遭毁,只剩下 从忍利恩一人,在神的指点下,他遇到了天神子劳 阿普的女儿衬红褒白,在完成了子劳阿普的难题 考验后,与衬红褒白成婚,从天下下来住在吕俄底 地方。他们希望生育儿女,传宗接代,但久不生 育,因此向天神子劳阿普求助。天神指点他们要 祭天,并告知要分别用黄栗树、柏树做祭上帝之神 木,进献最甜的天酒,最净之天米,及用牛、羊、猪 等作牺牲,烧天香祭天后衬红褒白生下了3个儿 子。但3兄弟长大后不会说话,夫妇俩又求助于 天神,天神指出这是他们神木不会插,神石不会 安,白香不会烧,醇酒不会献,不懂祭天之力的过 失。于是他们按照神所赐示的方法,在田野中大 行祭天,恩恒三兄弟看到马在地里吃青草,就用不 同的语言喊出“马吃蔓菁”的话,老大说古宗话 (藏语),老二说纳西语,老三说民家语(白语),变 成了三个民族。从此以后,纳西人为纪念天神的 保佑赐福和始祖从忍利恩和衬红褒白,举行祭天 祭地之礼,世代延续不绝。 儿 汉文史书中有关纳西族祭天的记载,最早见 于元人李京的《云南志略》诸类风俗条:纳西人 “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 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清朝光绪年问撰修的 《丽江风俗》节令条,也记载着纳西人“元旦斋戒, 祀拜神或谒庙焚香。次日以后,村阖族党择洁地 为坛,植松柏栗各一,陈豕供祭米,请刀巴(即东 巴)祝嘏,名日祭祖”。[ j(睨’这段记载所记述的祭 天仪式的细节和《崇般图》中的叙述相吻合,可见 方式得以传承。神话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某 些宗教仪式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神话,人们通过 举行宗教仪式,使神话能以活性态的方式流传,并 且通过仪式的反复强调作用,使神话不至于流失 或走样,基本保持其本来的面貌。 独龙族每年农历十二月都有一个隆重的节 日——卡雀哇,节日里最隆重的仪式是剽牛祭天。 有一则创世神话解释独龙族剽牛祭天的由来:据 传是远古之时,天地有一大土台相连,地上一个名 为嘎姆明的人沿土台上天之后,土台被蚂蚁扒倒, 嘎姆明滞留在天上成了鬼,没吃没喝,很是恼怒, 于是人们每年都要剽牛祭天鬼嘎姆明,以免其发 怒降祸人间。 贯穿整个独龙族祭天仪式的是浓郁的自然崇 拜意识,祭天的动机的出发点是人们对自然界产 生的敬畏、乞求心理。在万物有灵观的支配下,独 龙族把天空视为有生命、有情感、有欲望的精神实 体,因而独龙族祭天的目的比较单纯,所祭对象也 较单一,所以和纳西族祭天相比,其祭天仪式比较 简单、原始。 口头神话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轶失、 走样的现象,独龙族没有文字,其民族的创世神 话是口口相授的,但保存相对完整,在创世神话流 传的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祭天仪式起到了较好 的保护作用,每年举行一次的仪式使神话得以规 范化的传承。 三、神话是仪式举行的范本 反过来:神话又为仪式的举行提供了模式和 范本,使仪式的内容能够恪守神话的情节,而仪式 的程序也能严格按照神话情节的发展顺序来进 行。总的来说,神话保证了仪式的合法性和权威 性,是仪式的特许证书和脚本。 创世神话与祭天礼俗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 55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的两个重要文化事项,两者相互解释,相互依存, 为研究各民族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也为探讨中原祭天古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除了晚近进入云南的 在其祭天仪式上,自然崇拜的观念已经淡化,仪 式当中更多的是渲染农业色彩的民俗活动,建立 在自然崇拜基础上的祭天仪式已演变为世俗节日 与宗教祭祀融为一体的庆典活动。这两个民族的 祭天礼俗虽有不同,但都有相应的创世神活为其 作出解释,神活与仪式仍能联系得较紧密。 “在各大文明的早期宗教历法中,新年礼仪 往往正是创世神话的重演,因为新一年的开始必 回族、蒙古族,其他大部分民族都保留有不同数 量、不同性态、不同类型的创世神话。但与创世神 话相关的祭天习俗,却只留存于氐羌系的民族中, 而其中比较典型的祭天习俗又只见于纳西族与独 龙族。究其原因,除了各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经济 须象征性地依照创世神话所规定的宇宙时空的发 发展不平衡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各民族宗教信仰 生秩序,而旧的一年的终结则被看成是世界重返 文化的差异性所致。典型的实例当为彝族。彝族 创世前的混沌沌状态。”[ ]‘ ’云南纳西族、独龙 的创世史诗与神活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数量是最 族、哈尼族等民族的祭天活动最鲜明地体现了这 多的,但彝族却没有比较典型的祭天礼俗,这是因 种“年年创世神话”的礼仪特点。每个祭天民族 为祖先崇拜已在彝旅社会中极为盛行。在前面所 的祭天仪式都是模仿创世神话中的情节来举行 阐述的“天神谱系”一节中,就已指出彝族不敬天 的,通过祭天礼仪使创世神话重演一遍,以显示一 神恩体古兹,只敬祖先神居木吾吾,原因是“天神 个“新”的时空的诞生,一个新世界的出现。从神 恩体古兹由于不具男性共同始祖神的性质,逐渐 话、礼仪和王权三者的关系看,中国历代皇帝在换 被排除于民间信仰之外。”_4 由于彝族社会中自 代登基之际都免不了要“改元”、要易制度、变服 然崇拜业已式微,祖先崇拜占据主导地位,使祖先 色,竭力突出自己新统治的神圣开端意义和创造 神取代了天神的地位,因而彝族已没有一套完整、 性,这也无非是变相的新年礼仪而已。人们之所 典型的祭天仪式,至今史籍中所能见到的也只是 以要在新年礼仪中用行动来追忆创世神话,正是 一些零星的片断。而纳西族则不同,不仅有保存 为了“重复神、英雄或先祖们在开天辟地时所做 完好的创世神话《创世纪》,还有与之相应的精 的圣事。”这一点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祭天仪式中 确、完备的祭天仪式。举行祭祀时,必在祭坛上插 表现得尤为突出。 黄栗树以象征天神子劳阿普。纳西族能够如此完 [参考文献] 整地保留祭天习俗,与东巴教的源头之一苯教有 [1]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北京:中国 关。“苯教是流传于中国西藏地区的古老宗教,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主要崇拜天、地、雪山、水、火等自然物,具有自然 [2]新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年版):第 崇拜的鲜明特点。东巴教继承了这一点,突出了 五卷,《创世神话与教义》. 对天神的崇拜。这便是丽江纳西族保留祭祀天神 [3]李近春.丽江纳西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 的缘由。” 同样保存祭天古俗的独龙族,则是由 信仰[A].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二)[Z].昆明: 于其所处的险恶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文化生态环境 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的相对封闭性,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祭天习俗 [4]李子贤.大凉山美姑县彝族神话与宗教 的原始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天崇拜是纯粹 民俗[J].楚雄师专学报,1998,(2). . 的自然崇拜。哈尼族虽然也保留了祭天礼俗,但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