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课型:新授课 年级:高一 教材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高中政治必修二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是公民的其中一项政治权利,而《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题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在不同情况下,公民应该行使监督权里的哪个权利,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行使的问题,让学生对公民的监督权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生活发生的不同情况,学生要正确判断并选择正确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了解民主监督的意义、树立公共参与意识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3、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活动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和学生分别从报刊、书籍、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资料用于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时政热点视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一18日在北京召开。让学生分享探究活动的资源与成果,引导学生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初步感悟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二、学习新课
设疑推进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第一自然段正文和第二段辅助文了解下面提出的问题:
什么是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二者有什么关系? 国家机构的组成有哪些 ?分别有哪些基本职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国家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设疑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国家机构的组成有哪些?分别有哪些基本职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国家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设疑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是怎么样的?
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
5、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学习60页名词点击) 6、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阅读教材60页最后一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指导学生分析教材60页的图表,探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关系。(知识过渡)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是人民
利益的忠实代表,人大代表的活动是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明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从而让学生增强坚持人大制度的信心和决心,立志将来争当人大代表,参与国家管理。 设疑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
1、人大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2、人大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分组讨论,各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教师归纳。
3、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多媒体显示)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小结新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深切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