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型偏头痛的机理分析
摘要:本文以蒙医学理论及现代药理学为基础,分析归纳了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型偏头痛的机理,从理论方面肯定了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效果,并为此方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剂型改革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血热型偏头痛;机理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中至重度的头痛,发作时常伴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先兆,日常体力活动会使其加重。其发作与月经周期、情绪紧张、精神刺激、饥饿、饮食种类、睡眠障碍、气候变化、劳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偏头痛(Migraine)作为一种常见病,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对偏头痛进行描述。2500年前由希拉医生希波克拉底命名为偏头痛一直沿用至今。一直以来偏头痛发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是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致残性疾病的第19位[1]。但偏头痛发病机制一直不够明确,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有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等三种学说,并与基因异常、内分泌、ADP、5一轻色胺、组织胺、血管扩张、血管收缩、、低镁、高钾等因素有关。本病的治疗以药物、手术、加压等方法,但由于手术的风险大,疗效不肯定,临床应用较少;加压治疗只是个案报道,未被认同和推广;药物治疗使用止痛剂、
1
曲普坦类、镇静剂、麦角类等,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钙通道拮抗剂等,其预防和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而长期服用西药可能产生过敏、共济失调、依赖性等毒副作用。
诸多老蒙医学家临床经验表明,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性偏头痛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2],由瘤毛獐牙菜30g、藏红花25g、煅绵羊颅骨25g、煅龙骨25g、草乌芽25g、唐古特乌头25g、金腰子20g、炒石花15g、旋覆花15g、煅炉甘石10g、制木鳖子10g、泡囊草10g、熊胆10g组成。《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中述:“秘诀红花—13味丸主治:血热型头痛,偏头痛,三种亚玛病,脑膜炎等。治疗以现代医学诊断的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或偏头痛,
[3]美尼尔综合征等。”下面以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中13种单味药的
蒙医药理学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为基础,分析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偏头痛的机理,进一步探索偏头痛发病机制,并为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剂型改革奠定基础。 1.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偏头痛的蒙医学机理分析 1.1血热型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1992年12月第一版)、《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3]、《蒙医内科学》制定。 1.1.1主要症状: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跳痛);
1.1.2次要症状:恶心;颜面潮红;眼睛发赤;饮酒、剧烈劳动、向阳就火等使头痛加重
2
1.1.3舌:苔黄或薄黄
脉:粗而满 尿:赤黄
具备主症,次症2个或2个以上,结合舌、尿、脉即可诊断。 1.2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药味、药能分析
1.2.1药味是药物所具有的能使舌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它是由五元中除空以外的四种基本元素(土、水、火、气)在药物形成过程中,经过复杂的演变作用而生出的。概括起来可分为6种,即甘、酸、咸、苦、辛、涩,称之为基本6味。蒙医学认为,药物可通过药味起到治病目的。其中甘味能清热解毒;苦味能消热降火、解毒、镇静;涩味能清血热降火。
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中瘤毛獐牙菜味苦,藏红花味甘,煅绵羊颅骨味辛,煅龙骨味苦,草乌芽味辛,唐古特乌头味苦,金腰子味苦,炒石花味甘,旋覆花味苦,煅炉甘石味甘,制木鳖子味苦,泡囊草味苦,熊胆味苦。其中,有8份苦味,3份甘味,2份辛味。甘味能清热解毒;苦味能消热降火、解毒、镇静,因此秘诀红花—13味丸可消热、降火、镇静,可用于治疗血热型偏头痛。辛味抑制巴达干,有消化脂肪、痛经开窍、健胃开郁的功能。因此对血脂增高引起的偏头痛可有效。
1.2.2药能也称效能,有柔、重、温、腻、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在临床实践中,用这17种功能去医治由赫依、希拉、巴达干的20种特性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如
3
希拉(希拉病变后主要损害血)的特性是腻、锐、热、轻、臭、泻、湿等7种。克制希拉特性的药能为:凉制腻,钝制锐,寒制热,和制轻,稀制臭,燥制泻湿。
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中瘤毛獐牙菜性寒、钝、轻、涩、燥;藏红花性凉、重、钝、和、柔、固;煅绵羊颅骨性轻、涩、热、锐、动、燥;煅龙骨性凉、钝、涩、轻;草乌芽性轻、涩、锐、温;唐古特乌性头凉、稀、轻;金腰子性凉、轻、涩、动、稀;炒石花性凉、燥、涩、钝;旋覆花性轻、和、涩、燥;煅炉甘石性凉、柔、和、稀、固;制木鳖子性凉、钝、轻、涩;泡囊草性凉、涩、动、燥、腻;熊胆性凉腻、燥、涩、稀、和。综合分析后,本方剂中有1份寒性,9份凉性,5份钝性,2份柔性,2份固性,4份和性,8份轻性,10份涩性,1份热性,2份锐性,3份动性,1份温性,4份稀性,6份燥性,2份腻性。
本方剂中共参与了16种药能。这16种药能中相互也可抵消。特别注明的是2份凉性相当于一份热性。这样得出的结论是:9份凉性与1份温性互相抵消后剩8份凉性,又与1份热性抵消后剩6份凉性,凉性可制希拉的腻;5分钝性与2份锐性抵消后剩3分钝性,钝性可制希拉的锐;4份稀性可制希拉的臭;6份燥可制希拉的泻湿;4份和性可制希拉的轻;10份涩性与2份柔性抵消后剩8份涩性;2份固性与3份动性抵消后剩1份动性,上述8份涩性和1份动性可抑制巴达干的软、粘、固的特性,巴达干的软、粘、固的特性可使血液粘稠,增高血脂,因此这8份涩性和1份动性可抑制血液粘度,降低血脂。
4
综上所述,以药能分析此方,具有抑制希拉和巴达干的软、粘、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性疾病和巴达干软、粘、固引起的疾病。临床多用于治疗血热型偏头痛及血脂增高引起的偏头痛。 1.3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13种单药功能主治分析
1.3.1瘤毛獐牙菜有抑希拉,清热,疗伤,健胃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型头痛[4]。
1.3.2藏红花有调经,活血,止血,止痛,消肿,滋养正精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型头痛,月经不调引起的头痛[4]。 1.3.3煅绵羊颅骨:
1.3.4龙骨有止痛,杀粘,止血涩肠,生肌敛疮。临床可用于治疗脑刺痛,偏头痛[4]。
1.3.5草乌芽有杀粘,消炎,清热,止痛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脑刺痛,偏头痛[4]。
1.3.6唐古特乌头有抑希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头痛。
1.3.7金腰草有抑希拉,清热,止痛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头痛[4]。
1.3.8石花有清热,解毒,开胃,止吐,止泻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头痛[4]。
1.3.9旋覆花有止刺痛,杀粘,燥黄水,愈创伤。临床可用于治疗脑刺痛[4]。
1.3.10炉甘石有清肝热,明目退翳,燥黄水,接骨之功效。临床可
5
用于治疗肝热引起的头痛[4]。
1.3.11木鳖子有抑希拉,清热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头痛[4]。
1.3.12泡囊草有杀粘,消肿,润僵,止痛,补虚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血热及粘虫引起的头痛[4]。
1.3.13熊胆有止血,清希拉,增强视力,防腐,生肌,止泻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希拉引起的头痛[4]。
综上所述,秘诀红花—13味丸重复最多的功效为清血热,止痛,方中藏红花以清血热,止痛,为主,配合煅绵羊颅骨以止脑刺痛,龙骨以杀粘、止脑刺痛,草乌芽、金腰草、旋覆花、泡囊草以杀粘、止痛,瘤毛獐牙菜、唐古特乌头、木鳖子、熊胆以清热,抑制希拉。各药合用,对希拉引起的血热型头痛、偏头痛均有效。 2.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偏头痛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2.1瘤毛獐牙菜
2.1.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獐牙菜苦素明显降低自发活动,步态正常,失去平衡能力,降低直肠体温,加强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吗啡的镇痛时间和苯妥英钠的抗惊厥作用,此镇静催眠作用可缓解偏头痛。
2.1.2獐牙菜苦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略大于氨基比林,相当于吗啡或左旋四氢巴马汀。它能抑制离体回肠、子宫、胆囊平滑肌及胆管括约肌的自主节律性活动。临床试用有较好的解痉止痛及改善睡眠的效果。故可防治偏头痛。
6
2.2西红花:
2.2.1 西红花中含大量的镁[5],可治疗对低镁引起的偏头痛。 2.2.2 动物实验证明,西红花对小鼠性激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调经目的[5],可治疗月经失调引起的偏头痛。
2.2.3 西红花的热水提取物腺甙对血液凝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延长凝血酶原生成时间和延长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抑制ADP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加强尿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5],从而改善脑血流量、抑制ADP而缓解偏头痛。
2.2.4 西红花中含的a—西红花酸降低兔胆固醇[5],西红花甙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是较为理想的调脂药[5],因此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脑血流量而缓解偏头痛。
2.3煅绵羊颅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暂无本品与偏头痛有关的研究。 2.4煅龙骨
龙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正是这些微量元素的存在,才使龙骨有药用价值。龙骨的生品及炮制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表明,煅品中的含量比生品中的明显高[6]。龙骨水煎剂对小鼠的自主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
能明显增加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率,临床研究表明,龙骨具有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功能 [7],故可缓解偏头痛。 2.5草乌芽
2.5.1据图雅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草乌芽中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15种二萜类生物碱[8]。现代药理学证明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原碱都具有镇痛、麻醉作用,临床可用
7
于偏头痛。
2.5.2刘世芳等报道了草乌总碱及乌头碱在离体豚鼠回肠有抗组胺作用,经过抗组胺功能可防治偏头痛。 2.6唐古特乌头
也叫船盔乌头,生长于西藏,因此一直以来内蒙古地区均以麦冬代替唐古特乌头入方。因此在此要对麦冬进行药理学分析。
2.6.1经蒋凤荣[9],王丽娟[10]等人的研究,麦冬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和改善微循环作用。麦冬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率;麦冬提取液还能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改善血液流态,加快血流速度,尤其是乙醇提取液的作用明显[11]
。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在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麦冬药物血清有明显的抗VSMC增殖作用,对高胰岛素、高脂血清等生长刺激因素引起的细胞形态学改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12]。麦冬药物血清能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线粒体代谢四甲基氮唑盐(MTT),具有良好的促HU-VEC增殖的作用,其机制与减少自由基、增加SOD活性、稳定细胞膜、促进VEC能量代谢、调节VEC的分泌功能等有关[13]。VEC的增殖可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组织细胞的供氧量。可见,麦冬能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可有效地防治循环障碍引起的偏头痛。
2.6.2麦冬有耐缺氧、抗疲劳作用。在大鼠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脑缺血实验中,结扎给予200mg/kg和400mg/kg的麦冬多糖均可使给药组结扎后
8
脑内乳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从而减轻酸中毒,保护缺血组织,防止细胞损害。提示麦冬多糖对脑缺血损伤有抗缺氧保护作用[14]。 小鼠游泳实验表明,麦冬氨基酸和麦冬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15]。因此可防治缺氧、疲劳引起的偏头痛。
2.7 金腰草:对此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尚无与防治偏头痛有关的研究。
2.8石花(藻纹梅花衣)
石花也叫藻纹梅花衣,藻纹梅花衣含藻纹苔酸。其变种含黑茶渍素、松萝剔酸和大量的石花酸,牛皮叶含石茸酸等。黑茶渍素对鱼有毒,牛皮叶所含之酸性成分,味苦而有强烈的收敛性,临床用于牙痛,风湿痛等疼痛。 2.9旋覆花
2.9.1文献报道旋覆花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萜类、挥发油、多糖以及酸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16]。可防治偏头痛。 2.9.2旋覆花水提取物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17]
,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偏头痛。
-1
2.9.3旋覆花中镁含量较高[18],含量为5 163.0 mg·kg,可缓解低镁引起的偏头痛。
2.9.4本品所含黄酮类成分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有解痉作用
[5]
,旋覆花抗组胺,可缓解组胺引起的偏头痛。
2.10炉甘石
炉甘石镁含量较高[5],可缓解低镁引起的偏头痛。
9
2.11木鳖子
2.11.1孙付军等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木鳖子在20%含油量时镇痛的药效学作用最为明显[19],临床用于三叉神经痛,尤其对三叉神经Ⅱ、Ⅲ支的止痛疗效最好[5]。
2.11.2木鳖子中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1.9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压,抗血栓、抗动脉硬化的作用[20]。因此能防治高脂血症,高血液粘度引起的偏头痛。 2.12泡囊草
泡囊草有效成分为山莨菪碱、莨菪碱、东莨菪碱及红古豆碱[21],因此具有镇痛,解除微血管痉挛作用,因此能防治偏头痛。 2.13熊胆
2.13.1抗血栓形成作用[5] :熊胆可明显降低大鼠全血粘度,使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对家兔颈动脉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亦可抑制Chand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减轻。 2.13.2降血脂作用[5]:引流熊胆粉,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13.3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据研究报道,用大鼠胸主动脉制备成保存内皮细胞和去除内皮细胞两种血管条标本,熊胆对这两种血管条的舒张作用无显著差异[5]。即对血管有舒张作用。
2.13.4镇静、抗惊厥作用[5]:熊胆对小鼠自主活动具有明显抑制,与水合氯醛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10
2.13.5抗组胺作用:研究表明,兔胆抗组胺作用强于熊胆[5]。 3讨论
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作为治疗偏头痛的传统经典方剂,从蒙医药理学及现代药理学分析均符合治疗偏头痛的原则。诸多蒙医临床医生经验也表明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型偏头痛疗效较满意,副反应少,复发率低,费用低,但此药口服后起效较慢,并且口服量多(15粒,早晚口服),不易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要加快起效速度和减少使用量,需剂型改革。此方中的有些单药现代药理学研究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如:煅绵羊颅骨,金腰草等。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 虽然从理论方面治疗偏头痛可行,且经验疗效较满意,但必须升华为多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肯定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Bartieson JD. Treatment of migraine headaches. Mayo Clin Proc, 1999, 74 [2]额尔敦朝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蒙医药(蒙),2010,22(6):49—51 [3蒙古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医学卷》编辑委员会.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58
[4]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4、194、212、210、187、203、212、206、186、211、185 [5]郑虎占,董泽宏,余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5604—5607、4257、5378、5154、5156、5157
[6]贾桂芝,于鹤丹,苏晓伟.龙骨最佳炮制条件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1992,15(8):24 [7]吴月娥,王宏论. 手心敷药辨治失眠54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1,22(2):36—37
[8]图雅,张贵君,刘志强,王淑敏.蒙药草乌芽中药效组分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J]. 中草药,2009,40(5):694
[9]蒋凤荣,张旭,范俊,康赞:麦冬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6,24(2):236 [10]王丽娟 ,王勇;麦冬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9:885—887
11
[11]黄厚才,倪正.麦冬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23(1):57-58.
[12]韩凤梅,刘春霞,陈勇.山麦冬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47-348.
[13]高潮,王润田,刘殿武,等.参麦注射液对烧伤小鼠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1,17(3):163-167. [14]许燕萍,陈琪.麦冬多糖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抗缺氧作用[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6,6(3):217-218.
[15]莫正纪,江光池,冉兰,等.麦冬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1,6(1):13-15 [16]耿红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01
[17]Shan JJ, YangM, Ren JW. Anti-diabetic and hypolipidemiceffects ofaqueous-extract from the flower ofInula japonicain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J].BiolPharm Bull, 2006, 29(3): 455-459. [18]宋海,徐莉,吴冬青,安红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旋覆花中的微量元素[J].2007,14(2):30 [19]孙付军,路俊仙,崔 璐,陈慧慧,王春芳,林惠彬.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085
[20]周永红.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J].中国油脂,2004,29(3):72-72. [21]陈鹭声,司德昭.北京地区泡囊草的引种和生物学特性观察[J].药学学报,1994, 19( 11) : 869 -875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