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品味本文句式多变、深情恳切的语言特点。
3、感悟科学家的精神以及孕育这种精神和品质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多变的句式,饱含感情的语言语言介绍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背景中描写的用意以及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目的。
教学方法:
讲解、合作探究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 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 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邓稼先》是杨振宁为《 》中邓稼先和许鹿希的旷世爱情作的序。
3、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4.本文是一篇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 来记叙。
文章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和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1
预习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氢弹( ) 懈怠( ) 署名( ) 交瘁( ) 元勋( ) 孕育( ) 黯兮( ) 鲜为人知( ) 日曛( ) 妇孺皆知( ) 可歌可泣( ) 鞠躬尽瘁( )
2、词语解释 彷徨: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鞠躬尽瘁: 至死不渝: 妇孺皆知:
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课文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我不能走”几个字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品质?
4、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5、再读全文,思考讨论:作者杨振宁先生写作《邓稼先》一文的用意是什么?
2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1、完成导练部分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品味语言,领悟作者情感
1、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在文中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2、杨振宁先生对邓稼先给予了高度评价,你怎样理解下面的评价?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上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迁移拓展
课堂小结
1、同步导学。 2、给你熟悉的一个人写一篇人物传记。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
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氢弹( ) 懈怠( ) 署名( ) 交瘁( ) 元勋( )
2、文中有两个成语,恰当的概括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在人们心中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成语是 、 。
3、文章第五部分的标题是“我不能走”,这短短的四个字,表现了邓稼先 的精神。
学习与反思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