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七脉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七脉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七脉心通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ET-1、hs-CRP、Hcy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NO浓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对照组NO浓度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4%,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参七脉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氧化氮; 血浆内皮素1;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及良好的疗效,可以调理整体体质,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参七脉心通胶囊具有益气活血,理气通脉功效,临床使用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观察参七脉心通胶囊能否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的发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UAP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其中治疗组男3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3±8.2)岁,平均病程(2.3±0.7)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9例。对照组男37例,女8例,平均年龄(60.4±9.3)岁,平均病程(2.6±0.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予以硝酸酯类、β受体阻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拜阿司匹林及降压、降血糖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活血、理气通脉功效的参七脉心通胶囊(由红参、田七、丹参组成;批号:粤制药字Z20120001),口服,4粒/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及中医临床疗效。
1.4 评价标准
1.4.1 血清指标的测定 清晨空腹采肘部静脉血10 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后分离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ET-1浓度,循环酶法检测Hcy浓度和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
1.4.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冠心病心绞痛(胸痹)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1)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2)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3)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4)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最敏感的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内皮细胞损伤是诱发UAP的重要环节。内皮细胞覆盖于血管腔表面,是保护血管平滑肌的屏障,且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O、PGI)、内皮依赖性收缩因子(ET-1、TXA2)等,调节血管的舒缩[3]。内皮功能障碍可以促进血小板在其表面聚集、平滑肌增生和移行、单核细胞粘附和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心绞痛患者血液中ET-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ET-1增高在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中起了重要作用[4]。血清Hcy水平是冠心病患者缺血性事件发作的一个强预测因子,血浆中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cy水平升高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5]。Hcy可能通过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损伤凝血系统、促进炎症反应、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诱导氧自由基毒性作用、促进血管的钙化等多方面作用促使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6]。hs-CRP是一种炎症和组织损伤急性期反应的非常敏感的标志物,血清中hs-CRP浓度的增加和冠脉事件呈正相关[7]。
UAP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病机多为“阳微阴弦”,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之不足,标实多见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因脏器渐衰,正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脉运行,“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液瘀滞,瘀血闭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故气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
病理基础,治疗当以益气活血。参七脉心通胶囊由红参、田七、丹参组成,方中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君药,田七可以止血、止痛和活血化瘀,为臣药,佐以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共奏益气活血,理气通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红参中的人参麦芽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8]。田七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氧耗[9]。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10]。本研究观察到,UAP患者服用参七脉心通胶囊后,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中医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血清指标显示ET-1、hs-CRP、Hcy浓度明显下降,NO浓度明显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参七脉心通胶囊对UAP的良好疗效与其纠正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 Furchgott R F,Zawadzki J V. The obligatory role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relaxation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by acetylcholine[J].Nature,1980,288(14):373-376.
[4] Kaski J C,Elliott P M,Salomone O,et al.Concentration of circulating plasma endothelin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and normal coronary angiograms[J].Br Heart J,1995,74(6):620-624.
[5] Tamme D,Haim M,Goldbourt U,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serum 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J].Stroke,2003,34(11):632-636.
[6]谢志娟,谭小进.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9):701-704.
[7] Rifai N,Ridker P 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 novel and promising marke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lin Chem,2001,47(3):403.
[8]陈燕.鲜人参、生晒参和红参的比较研究[J].海峡药学,2006,18(6):137-139.
[9]龙朝明.三七研究综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502-503.
[10]王炜辰,吴学辉,郑芳.丹参药理学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0):24-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