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于己,虚受于人
我国南宋学者叶适曾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为“自立于己,虚受于人”,这给我一个很深的启示:一个人要在学问上有所建树,既要谦虚的接受别人的观点又要有自己的主见,思考,不盲从,不可受于人而绝于己,亦不可专于己而绝于人。作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认真体会价值观的实质,用丰厚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将理论知识学深学透呢?我认为“自立于己,虚受于人”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一、自立于己,创新思维开拓新思路。
一个人要在学习上取得重大成就就得“自立于己”,有主见,不盲从别人,用创新的思维去开拓自己的新思路。以往学习,总是死记硬背,拿别人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新情况,开拓新理论,这样就出现了受于人而绝于己的错误思想,即所谓的填鸭式学习。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说过:“我总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想问题,也只能顺着自己的思路想问题,那些填进去上的东西总不会在我的脑子里起作用,因为我是人,不是鸭子。”正因为巴金先生能“自立于己”,有新思想,所以他写出了很多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二、虚受于人,学以致用创新篇。
知识只有渊博二字才能把他的博大精深完美的体现出
来,作为凡人的我们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领悟其真谛。有一句古词是这样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以前就有过这种境遇,在物理课上,一道难解的电路分析题,独自苦思冥想好几天,就是解不出来,后来一问同学,答案原来如此简单,真所谓“苦思冥想好几天,暮然回头,答案却在他人嘴边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虚受于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锲而不舍,积跬步以至千里。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积累的过程,不可受于人而绝于己,亦不可专于己而绝于人,而应当自立于己的基础上兼听则明。这样才能避免自身的局限性,不断省察提高自身的能力,海纳百川,从而成长壮大。荀子在《劝学篇》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本生就是个积累的过程,仅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积累无限的知识的,我们要在自立的基础上兼听别人的观点,积他人之小流,汇己之江海。
所以,我们要遵循规律,科学的运用学习方法,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