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分类是教学的重要概念,是学生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也为以后学习统计及其他方面的教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二是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版块一: 情境创设
教学预设: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玩积木好吗?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套积木,谁能说说你的积木是什么样子的?
激情引趣,直接导入,由学生的喜好入手,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自然的进入学习中。
教学版块二:探究与体验
教学预设:
1、 分一分。
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立体图形的数量、颜色、大小等,在让学生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汇报。
生1:我的积木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
生2:我的积木有大的、有小的。
生3:我的积木有蓝颜色的、有绿颜色和红颜色的。
(学生充分说自己的发现)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 说一说。
3、 生1:我按颜色分,把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
4、 生2:我按大小分,把大的积木放在一起,把小的放在一起。
5、 生3:我按形状分,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
6、 ……
7、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3: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组织学生述说理由。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版块三:实践与应用
教学预设:
1、 实物图片投影显示各种蔬菜、水果。(可打乱顺序)
2、 请同学汇报看到了什么,不清楚的,教师说明。
3、 请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4、 生一一作答。
生1:我按蔬菜分有:胡萝卜、西红柿、黄瓜……
生2:我按水果分有:梨、桃、香蕉……
生3:我按颜色分……
加深体验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
5、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标准是否符合常理。
6、 实物图片显示课后2题的各种图形。
7、 请同学汇报各种动物图片的名称。
8、 请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9、 生一一作答。
10、
11、 生1:我把会飞的放在一起:蝙蝠、蜻蜓……
12、 生2:我把会跑的放在一起:兔子、牛、羊……
13、 生3:我把会游的放在一起:鱼、螃蟹……
14、
15、 加深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6、 对学生的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17、 实物图片展示课后备干部3题(注意一组一组的展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10、注意说明第4组中的小刀不是玩具。
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说明理由。
1、 小动物找家。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教师拿出许多不同时刻动物头饰的钟面,和它对应的时刻数字小房子卡片,分给各组,动物找到和自己对应时刻的小房子,说明找到家了。
完成练一练2题。
学生开始游戏,在小组内活动,找不到家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在书上连一连,组长负责订正。
把时刻的认识与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体会其中的乐趣。
出示练一练1题,看图:放学了红红和亮亮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回家了,晚上,坐在电视前看新闻联
播。小朋友们,你们是几时放学?几时吃晚饭?几时看新闻联播?几时睡觉?……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由表达,做这些事的大约时间,并说出哪些是固定时间,在钟表上在拨一拨。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复习和巩固所学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 身边的数学
① 电脑屏幕显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平时我们看到这些情景时大约分别是几时。
星期天可让父母带你去看日出、日落的真实情境。
学生畅所欲言。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