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Vol25No11
Nov.,2010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
以河西走廊张掖市为例
鲍超,方创琳,柳文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短缺的水资源条件约束下,促进水资源农转非是适应西北干旱区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论文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针对张掖市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低、第二三产业用水比重低、用水经济效益低、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受限等问题,设计了城乡用水联动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生态环境约束下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的5种主要模式,即:退耕稳粮给水模式、农业科技进步供水模式、农业产业化促水流转模式、城市中水农用模式、水资源农转非补偿模式。通过5种模式的联合运用,旨在为张掖市及西北干旱区创新水资源管理并促进城乡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约束;城乡联动;西北干旱区;张掖市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0)11-1949-11
在干旱区,由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普遍,而且由于会波及到周边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往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而由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样令人瞩目
[1-2]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极限的干旱区,如何让
社会经济用水不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既保障生态环境不再恶化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又能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走出贫困,摆脱水-生态-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是亟待解决的现
实难题。目前,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生态-经济系统问题,国内外学者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而且在系统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6]
。尤其是针对干旱区水-生态-[7-10]
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等薄弱环节,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集成管理、社会化水资源管理、虚拟水贸易、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由于农业用水比
[11-12]
重大部分在80%甚至90%以上,上述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农业领域增长
[13-14]
。
8
3
虽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表明,社会经济各部门用水均能实现需水零增长或负
,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国,1949年国民经济用水总量为103110m,
8
3
8
3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占971%、23%、06%;1980年为443710m,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占882%、103%、15%;2000年为549810m,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占688%、207%、105%;2008年为579010m(不包括12010m生态与环境补水),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占633%、241%、126%。我国国民经济用水总量已由高速增长向缓慢增长和零增长过渡,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欧美等发达国
8
3
8
3
收稿日期:2010-07-02;修订日期:2010-08-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8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200905008);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鲍超(1978-),男,湖北麻城人,博士,助理研究员,近期主要从事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baoc@igsnrr.ac.cn1950自然资源学报25卷
家农业用水比重大部分在40%甚至20%以下),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长一方面依赖于农业退水,另一方面依赖于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但是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或超过极限,因此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农业退水。然而,水资源农转非不仅会挤占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水资源,而且还会危害自然环境、破坏未来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农民的水权,影响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用水模式,在保障生态环境需水的基础上,通过城乡用水结构调控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亟待选取典型的区域进行研究。
[15]
1研究区概况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为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和主体部分,其水-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它在行政区划上包括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等1区5县,总面积41910k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6510m
83
(根据国务院九七分水方案,张掖市在正常年份应向黑河下游分水9510m,则张掖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7010m)。2008年,张掖市总人口为1281610人,GDP为169861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0:383:327,城镇化水平为345%,人均GDP为13285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前期阶段。国民
8383
经济用水总量为21710m(不包括2510m生态与环境补水),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所占比重分别为945%、28%、28%,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还不及我国1980年的水平。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为4164m(全国的39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为119m(全国的11倍),而且由于用水效益较高的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导致张掖市万元GDP用水高达1278m,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倍,用水效益极低。
早在十五期间,张掖市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经过近10a发展,已初步培育出电(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电)、煤(煤炭开采与加工)、钨(钨钼矿采选与加工)、铁(硅铁、锰铁等采选与加工)、种(玉米等制种)、芋(菊芋和洋芋加工)、红(番茄酱、葡萄酒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确立了三基一都发展目标,即以电力、煤炭开发为重点建设能源产业基地,以铁硅矿开发为重点建设矿产化工基地,以种子、芋类、番茄生产加工为重点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钨钼矿综合开发为重点建设钨钼之都,走上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然而,与西北干旱区其他地区类似,张掖市的主导产业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属于高耗水产业。而且工业总体规模不大,集中度不高,大中型骨干企业缺乏,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也低。要实现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以及节水型产业的转型,从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来看,仍需要较长过程。在亟需做大做强工业而又难以跨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情势下,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水将迅速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在农业经济时代的过度开发利用,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6]3
3
3
8
8
3
4
4
2
8
3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整治黑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日益
恶化的生态环境,1992年国家计委批复了黑河干流分水方案;1995年国务院八部委、院士考察团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研;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
案,并成立了黑河流域管理局;2001年2月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提出了维护现有绿洲不再退化,使干涸的居延海再现碧波荡漾、天水一色的美景的流域11期鲍超等: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1951
生态恢复和建设目标。此后,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保护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张掖市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和国家任务。从国家到张掖市各级政府部门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
[17]
政策和措施来恢复下游的生态环境,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而工业化和城镇化需水日益增加的情势下,张掖市亟待转变用水模式,加强用水模式的研究。
2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张掖市水-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代表性,提出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图1)。
图1基于问题导向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
Fig1Overalldesignofwaterusemodeslinkedwithurbanandruralaridareasbasedonproblems
21以人为本,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摆脱贫困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过程,也是提高用水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根本途径。在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张掖市乃至我国西北干旱区如果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会在经济全球化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进而在区域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位置。因此,只有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来不断提升区域的总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才能够最终促进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22科学发展,促进水-生态-经济协调
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耗水较少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主发展这些产业又受到自身综合实力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因此,张掖市及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大部分地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以高耗水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城镇和工业用水的增长将难以避免。在水资源已经超载而且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态势下,张掖市及我国西北干旱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保障生态需水、维系良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水资源农转非来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推进,最终实现水-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23创新模式,保障城乡水资源顺畅流转
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用水总量约束下,如何将农业用水转换为城镇用水,既满足工业1952自然资源学报25卷
化和城镇化的用水需求,又能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还能促进农村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亟需张掖市及我国西北干旱区创新用水模式。在该模式下,除了要不断提高农业和工业各自的用水效益、最终控制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外,当务之急是通过农业经济系统总量、结构及技术等的调控,减少农业用水,并加强城乡之间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晰水权,建立水资源农转非的补偿机制和城乡产业联动机制。通过城乡共赢,才能实现水资源顺畅流转。
3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的主要模式
31退耕稳粮给水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压粮扩经兴牧等手段来调控农业经济系统的总量和结构,减少农业用水而增加城镇用水,进而通过城乡水-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反馈,最终达到干旱区水-生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图2)。退耕还林还草区一般位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较差、粮食单产较低的区域,如沿山和浅山区的坡耕地,川灌区的河滩地、盐碱地和沙化耕地等。退耕后可因地制宜地种植耗水较低的生态林、经济林和牧草,既可减少农业用水,又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林草业的发展提高单位面积收益,通过释放剩余劳动力来获得打工收入,并可以因给城镇提供用水而获得一定的补偿。此外,林草面积增加后,可有效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支撑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而压粮扩经兴牧区主要是在粮食安全保障程度较高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通过限制或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粮食作物单产、提高耗水较低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面积,既减少农业用水,又稳定粮食产量,还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的农业用水可通过水利设施直接输送到城镇,也可就近用于生态建设或农田灌溉,并通过区域间的依次转移最终供给城镇。城镇用水增加后,可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强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反哺农村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虚拟水贸易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减轻农村生产粮食的压力,形成城乡人口转移的良性循环。
图2退耕稳粮给水模式
Fig2Modeofincreasingurbanwaterusebyreturningfarmlandstoforestsandgrasslandswithstablegrainproduction
该模式在张掖市已初具雏形。2002年,张掖市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8年底已完成面积超过66710hm,并且按照以民乐县、山丹县为主发展沙棘产业,以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肃南县为主发展草畜产业和红枣、良种杏、酿酒葡萄等林果产业的思路发展后续产业。同年还制定了三禁三压三扩政策,即禁止新开荒地,禁止移民,禁止新上高耗水作物;全面压缩耕地面积,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林草面积,扩大经济4
2
11期鲍超等: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1953
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通过总量和结构调整,张掖市农业初步形成了草畜、果蔬、制种、轻工原料等用水少、效益高的四大主导产业,不仅保证了黑河分水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张掖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还保证了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743810t逐年上升到2008年的948610,t年均增长41%。据调查,张掖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单位面积需水为4500~5250、3750~4500m/hm,而优质牧草只需3000~3750m/hm,马铃薯(洋芋)、菊芋(洋姜)、番茄(西红柿)、荒漠区温室葡萄等主要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需水均在2250m/hm以下,节水效果明显,但单位面积纯收益却高于玉米和小麦,有的甚至高达10倍以上;而且平均每退耕还林还草147hm,就可向外转移劳动力1名,其外出务工收入更为可观;而林草业和经济作物的发展,又推动了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可以增收,又顺应了当代人饮食结构以粮食为主逐渐向肉类、禽蛋、奶类、蔬菜、水果等多元化方向转变的需求。但是,由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城乡之间水资源的转移和补偿机制,导致目前张掖市由于退耕压粮而减少的农业用水大部分仍在农业内部转移。而且,张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流向了区外更为发达的城市。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对用水需求的增加,该模式必然会逐渐凸显其广阔的前景和推广价值。32农业科技进步供水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工程节水技术、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等农业科技进步手段来减少干旱区农业用水并增加农业收益,通过水资源转移和水资源补偿等措施促进工业和农业、城镇与农村共同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农业节水技术改进创新,最终促进城乡良性循环发展(图3)。其中,工程节水技术主要包括灌区改造技术(渠首工程、渠道输水工程、管道输水工程等改造技术)、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土地平整、畦田改造等技术)、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膜灌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灌溉技术);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抗旱高效作物培育技术、耕作栽培节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制度等;管理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农业节水的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经济管理和用水管理等。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可以减少灌溉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减少作物水分的蒸腾消耗,既可以使农业增产、增收、增效,又可以省水、省电、省工、省力、省心,还可以为城镇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剩余劳动力和水资源支撑。而城镇和工业的发展又可以通过反哺农村的形式,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提高。
2
3
2
2
3
2
3
4
4
图3农业科技进步供水模式
Fig3Modeofincreasingurbanwateruseby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ess1954自然资源学报25卷
该模式在张掖市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势头。自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至2008年底,张掖市已累计完成高效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44010hm,占全部耕地的17%;推广常规节水技术面积152110hm,占全部耕地的60%。目前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6个农业节水示范点:山丹县667hm垄作沟灌洋芋节水示范点(在李桥、马营、霍城3乡镇建设2667hm垄作沟灌洋芋节水示范点)、民乐县667hm垄作沟灌洋芋节水示范点(推广22667hm沙地洋芋高效节水喷灌技术)、甘州区大满灌区田间配套节水示范点(推广制种玉米膜上灌溉及温室滴灌200hm)、临泽县新华灌区水务公开综合示范点(实现水务大厅信息化查询管理)、高台县三清渠水量科学管理示范点(试验和推广2560hm的地膜覆盖、沟畦小块灌、制种玉米、加工番茄等常规节水技术)、肃南县许三湾节水示范点(推广示范制种玉米、中药材灌溉成果),并规划从2010年到2012年完成133310hm
4
2
4
22
2
22
2
24
2
4
2
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目标任务,其中2010年完成3810hm。据调查,张掖市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采用管灌、喷灌、滴灌分别比漫灌节水40%、50%和60%,采用全膜沟播沟灌、半膜垄作沟灌和垄作沟灌技术,单位面积可节水2250、1500和900m/hm,而且农作物产量反而大大增加。可见,农业科技进步节水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如何将节省的农业用水转移到城镇,并建立城镇用水企业参与农业节水技术改造与创新,目前亟需典型试验、示范与推广。
33农业产业化促水流转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园区+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使链条上的农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成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更容易实现水资源由农村向城镇的顺畅流转(图4)。在该模式中,农户可以单独和加工企业签订生产订单,确定生产规模,也可以将自己节约的水资源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加工企业。但农户与企业双方的经济、社会地位、信息获取能力、谈判能力等方面不对等,而且灌溉水源地和加工企业一般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户集中起来,由农民用水协会、灌区水管单位以及相应级别的政府参与成立用水经济协会;另一方面,在灌溉水源地附近的城镇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将各种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起来;然后通过用水经济协会协调农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用水关系和经济关系,通过输水设施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由农业生产基地向
3
2
图4农业产业化促水流转模式
Fig4Modeoftransferringwaterfromruraltourbanuseby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11期鲍超等: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1955
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集中式、规模化流转。此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可优先吸纳农业生产基地的剩余劳动力,既密切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系,又可以推动城镇化进程。
张掖市2008年底已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065家,其中龙头企业达13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4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带动订单农业面积达1510hm,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9%;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69910hm,占全部耕地面积的67%。农产品初级加工转化率达723%,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实现增加值27210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3%,农业产业化在张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在全国地位和品牌不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度不够,企业布局分散,在引进企业时几乎不考虑水资源由农业生产基地转移等,使得张掖市农业产业化进程面临着危机。随着张掖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企业在规模扩张中必然会遇到用水紧张的问题,而农业产业化促水流转模式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张掖市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权转让机制,尤其是通过水票制已经实现了水资源在农户之间的顺畅流转。下一步只要扩大水权转让范围,就比较容易实现水资源由农业灌区向工业园区的转移。
同样,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目前已经形成了棉花、牛奶、羊绒、水果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特色产业,同时甜菜、马铃薯、优质粮油、牛羊肉、中药材、红花、番茄、枸杞、红辣椒、大枣、制种业等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种植业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种植、生产、深加工、贸易规模化和一体化,也是西北干旱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选择张掖市在农业产业化促水流转模式方面进行典型试验示范,也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34城市中水农用模式
该模式主要指城镇工业和生活获得农业退水支持后,排放的污水可经过处理以较低的价格供给支持其水源的农区(或规定城镇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农业用水必须退还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水),用于农田或林草地的灌溉,从而在城乡之间建立起用水循环的机制,达到用水高效防污、城乡共赢的目标(图5)。一般来说,城镇供水的80%可转化为污水,经再生
8
4
2
4
2
图5城市中水农用模式
Fig5Modeofreusingurbanreclaimedwaterinagriculture
1956自然资源学报25卷
处理,70%可安全回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景观绿化、城市杂用等。而经过污水处理厂一级强化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只需再经过简单过滤即可达到农业灌溉的水质标准,并通过土壤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化学反应、土壤微生物代谢和作物根系吸收等机理,进一步净化水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水分和肥分,使农作物增产,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此外,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水量比较稳定,供给较为可靠。但由于农业灌溉受季节影响明显,因此中水回用于农业灌溉,一般还需建设调蓄和灌溉工程。因此,在实践中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例如,可首先由城镇供水企业负责向农业灌区集中购买水权,并以一定价格供给各城镇用水户,然后负责污水处理和中水调蓄灌溉工程建设,并将中水卖给农业灌区。在这种方式中,供水价格可包括供水成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调蓄灌溉工程费等。
目前张掖市1区5县中仅市区建有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总体较低,与其较低的社会经济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余5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均处于招标或开工建设阶段,规划处理后的中水在近期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值得一提的是,张掖市污水处理厂2002年开工,2005年投入运行,设计规模为810t/d,已完成一期建设规模410t/d,其处理
4
后的中水不仅保障了张掖市火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18010kW,2005年建成6010kW,在建12010kW)的循环冷却用水,结束了张掖市没有大型工业企业的历史,而且也为附近农田及生态林提供了灌溉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及污水均会大幅度增加,加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将是张掖市解决城镇用水的重要途径,而新鲜水取于农业、中水回用于农业的城乡用水联动模式也必将大有用武之地(在以色列,占全国污水处理总量46%的出水直接回用于农业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鉴于当前西北干旱区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达标率不足20%,而且不少城镇至今还未建污水处理厂,未来在城镇中水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建议张掖市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城市中水农用模式方面先试先行,不断创新用水和管水机制,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提供典型示范。
35水资源农转非补偿模式
该模式是前4种城乡用水联动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主要指水资源从低效益的农业部门转向高效益的非农业部门后,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补偿以及谁付出、谁得偿、谁收获的原则,让非农业部门采取补偿措施,保证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图6)。一般来说,干旱区水资源农转非所转移的水量,应该是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各种手段节约出来的、超出了农业灌溉基本需要的余水,不应该影响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生产以及农民原来的收入。而为了挤出余水,保障自身发展的用水需求,非农用水部门可以采取水价补偿、投资补偿、援助补偿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带动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其中,水价补偿是指在核算农业退水成本或代价的基础上,确定水资源农转非的价格,然后非农用水部门以此价格直接向农业灌区或农户购买水权。投资补偿是指非农用水部门通过独资或合资等形式,帮助引进或研发农业节水技术,建设农业节水设施,或为农业灌区建设新的水源工程而将距离更近的水源留给自己,然后建设城乡之间的输水设施,将农业节余或置换的水资源归为己用。援助补偿是指非农用水部门除了与提供给自己水源的农区建立等价的水权交易关系外,还应该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关系,例如城镇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可将生产基地优先选在供给自己水源的灌区,并免费为农民进行生产种植技术培训,同时优先高价收购农副产品;也可以优先为供给自己水源灌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并免费进行上岗培训;还可以将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再生处理后优先4
4
4
4
11期鲍超等: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1957
供给为自己提供水源的灌区。
图6水资源农转非补偿模式
Fig6Modeofpayingcompensationwhentransferringwaterfromruraltourbanuse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张掖市各地区、各行业、各用水主体在取水总量和用
水定额的约束下,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用水和节水指标。但是,张掖市目前的水权转让,主要还停留在农业内部各农户之间。由于缺乏大型耗水企业,而且城镇各企业和单位用水原来也较为粗放,在建立节水型社会之后也节约了不少用水,因此张掖市目前城镇和农村之间还没有出现水权转让的典型。但随着电力、煤炭、铁硅矿、钨钼矿的综合开发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壮大,一些大型耗水企业的上马或者扩张必然要将目标移向农业退水。因此,选择重点企业作为水资源农转非补偿试点,对加快张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对西北干旱区而言,虽然已经在宁夏等地进行了农业节水置换工业用水的试点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果将取得的经验推广到张掖市,并采用水价补偿、投资补偿、援助补偿等多种形式,然后结合张掖市农业水权流转所取得的经验进行综合试点建设,将会为我国西北干旱区创新水资源管理并促进城乡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更为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参考文献(References):
[1]HutchinsonCF,HerrmannSM.TheFutureofAridLandsRevisited:AReviewof50YearsofDrylandsResearch[M].
Paris:UNESCO;Dordrecht,TheNetherlands:Springer,2008.
[2]鲍超,方创琳.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8,26(6):38-46.[BAOChao,FANGChuang-lin.Impactofwaterresources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neco-environmentinaridarea:progressandprospect.ProgressinGeography,2008,26(6):38-46.]
[3]李世明,程国栋,等.河西走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LISh-i
ming,CHENGGuo-dong,etal.RationalWaterResourcesUtilizationandEco-enviormentalProtectioninHexiCorridor.Zhengzhou:YellowRiverConservancyPress,2002.]
[4]杨小柳,刘戈力,甘泓,等.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YANGXiao-liu,LIUGe-l,iGANHong,etal.EconimcDevelopment,RationalWaterResourcesAllocationandCarryingCapacityinXinjiang.Zhengzhou:YellowRiverConservancyPress,2003.]
[5]钱正英,沈国舫,潘家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QIANZheng-ying,SHENGuo-fang,PANJia-zheng.WaterResourecesAllocation,Eco-environment
1958自然资源学报
Construc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ies(SyntheticalVolume).Beijing:SciencePress,2004.]
25卷
[6]程国栋,等.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CHENGGuo-dong,et
al.IntegratedManagementofWater-Ecology-EconomySysteminHeiheRiverBasin.Beijing:SciencePress,2009.][7]徐中民,钟方雷,焦文献.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7):713-731.[XUZhong-min,ZHONGFang-le,iJIAOWen-xian.Expectationoftheresearchonhumanfactorsfunctioninwa-ter-ecology-economysystem.AdvanceinEarthScience,2008,23(7):713-731.]
[8]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等.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
28(3):406-413.[CHENGGuo-dong,XIAOHong-lang,XUZhong-min,etal.WaterissueanditscountermeasureintheinlandriverbasinsofNorthwestChina:AcasestudyinHeiheRiverBasin.JournalofGlaciologyandGeocryology,2006,28(3):406-413.]
[9]徐中民,龙爱华.中国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J].地理学报,2004,59(6):982-988.[XUZhong-min,LONGA-i
hua.TheprimarystudyonassessingsocialwaterscarcityinChina.ActaGeographicaSinica,2004,59(6):982-988.][10]GuanDabo,HubacekKlaus.AssessmentofregionaltradeandvirtualwaterflowsinChina[J].EcologicalEconomics,
2007,61(1):159-170.
[11]PortnovBA,SafrielUN.CombatingdesertificationintheNegev:Drylandagriculturevs.drylandurbanization[J].
JournalofAridEnvironments,2004,56(4):659-680.
[12]程国栋,肖洪浪,李彩芝,等.黑河流域节水生态农业与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研究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
2008,23(7):661-665.[CHENGGuo-dong,XIAOHong-lang,LICa-izh,ietal.Water-savingeco-agricultureandin-tegratedwaterresourcesmanagementinHeiheRiverBasin,NorthwestChina.AdvanceinEarthScience,2008,23(7):661-665.]
[13]Merrett.IntroductiontotheEconomicsofWaterResources: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M].UCLPress,1997.[14]贾绍凤,张士锋,等.工业用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3):
279-284.[JIAShao-feng,ZHANGSh-ifeng,etal.Relationofindustrialwateruseandeconomicdevelopment:wateruseKuznetscurve.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04,19(3):279-284.]
[15]王学渊,韩洪云,邓启明.水资源农转非对农村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
(1):130-137.[WANGXue-yuan,HANHong-yun,DENGQ-iming.Divergingwaterfromcountrysidetourbanuseanditsimpactonruraldevelopment.Journalof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07,24(1):130-137.]
[16]王根绪,程国栋.近50a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J].中国沙漠,1998,18(3):233-238.[WANG
Gen-xu,CHENGGuo-dong.Changesofhydrolog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duringlate50yearsinHeiheRiverBasin.JournalofDesertResearch,1998,18(3):233-238.]
[17]都瓦拉,邓晓东,玉山,等.黑河下游分水对额济纳绿洲植被恢复效果的遥感监测[J].干旱气象,2008,26(4):
67-70.[DUWALA,DENGXiao-dong,YUShan,etal.RemotesensingmonitoringonvegetationrestorationofEjinaoa-sisafterHeiheRiverswaterdiversion.AridMeteorology,2008,26(4):67-70.]
11期鲍超等: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1959
WaterUtilizationModesLinkedwithUrbanand
RuralAridAreasRestrictedbyEco-environmentsACaseStudyofZhangyeCityintheHexiCorridor
BAOChao,FANGChuang-lin,LIUWen-hua
(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Restrictedbythefraileco-environmentsandscarcewaterresources,thearidareasinNorthwestChinaarecryingforwatertransferfromruraltourbanareastoacceleratetheprocessof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However,foodsecurityinthearidareasinNorthwestChina
shouldalsobeguaranteed,andtheruralandurbanareasshouldbothdevelopsustainablelywithrationalwaterreallocation.Consequently,itisurgenttofindawaytoresolvethisproblem.Zhan-gyeCity,whichislocatedintheHeiheRiverBasin,istypicalinthearidareasofNorthwestCh-ina,waschosenasacasestudy.AccordingtotheproblemsZhangyeCityarefacing,suchaslow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leve,llowproportionofwaterutilizationofthe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iesinthewholeeconomy,loweconomicefficiencyofwaterutilizationandlimitationofwatersupplyforsocio-economicsystem,theoveralldesignofwaterutilizationmodeslinkedwithurbanandruralaridareaswasmade.Subsequently,fivekindsofwaterutilizationmodeslinkedwithurbanandruralaridareasrestrictedbyeco-environmentswereconstructed,ie.,in-creasingurbanwaterusebyreturningfarmlandstoforestsandgrasslandswithstablegrainproduc-tion,increasingurbanwateruseby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ess,transferringwa-terfromruraltourbanuseby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reusingurbanreclaimedwaterinagr-iculture,andpayingcompensationwhentransferringwaterfromruraltourbanuse.Ifthesefivekindsofwaterutilizationmodesareexercisedtogether,itcanhelpZhangyeCityandthearidare-asinNorthwestChinatoinnovateinwaterresourcesmanagementandpromotetheruralandurbanareastodevelopharmoniouslyandrapidly.
Keywords:urbanization;waterresourcesconstrain;tlinkage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ar-idareasinNorthwestChina;ZhangyeC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