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生读写大赛试题与答案

中学生读写大赛试题与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连云港市第一届中学生读写竞赛试题(初中组)

(2000年4月)

命题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张勇 邮政编码:222100

一、文学、文化常识部分(20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关于《诗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B、《诗经》全书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共三百篇,故又称《诗三百》。 C、《诗经》从音乐的角度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主要表现方法是“赋”、“比”、“兴”。古人将“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D、《诗经》以五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四杰”是指唐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四位著名诗人。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文学家。

C、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指《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四部长篇小说。 D、“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包括《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部作品。

3、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文轩——《草房子》——童话 B、叶圣陶——《稻草人》——小说 C、冰 心——《繁星》——散文

D、李心田——《闪闪的红星》——小说

4、下列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 长篇小说 B、《子夜》——吴荪甫 —— 长篇小说 C、《雷雨》——鲁侍萍、周朴园 —— 话剧 D、《骆驼祥子》—— 祥子—— 长篇小说 5、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间喜剧》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创作的 96部戏剧作品的总称。恩格斯称赞说,“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予了我们

1

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B、古希腊文学是欧洲古代最灿烂的文学,标志着希腊文学的辉煌开端的是被誉为“荷马史诗”的两部伟大的诗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C、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像《论语》《孟子》《列子》等就属于先秦诸子散文,而《战国策》《史记》等就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D、、唐诗、宋词、元曲是矗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像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宋词的典型代表作品。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D、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的“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B、“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C、人们常说“五音不全”,这“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D、“三皇五帝”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称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8、下列成语中,全都含有称代书籍的词的一项是( ) A、开卷有益 引经据典 韦编三绝 B、连篇累牍 黄卷青灯 汗牛充栋 C、断编残简 洛阳纸贵 不见经传 D、数典忘祖 罄竹难书 不经之谈

9、对下列诗题、诗句中加点的地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杭州 B、《送孟浩然之广陵》:广州 C、“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

10、下列文句中,加点的词不表示年龄的一项是( ) A、“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B、“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愚公移山》)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D、“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填空题(10分):

11、 是我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 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所创作的抒情长诗《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抒情诗。鲁迅先生在他所创作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 》的扉页上就引用了该诗中的诗句,其中“ , ”正表达了鲁

2

迅先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12、“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出自

19世纪后半叶 (国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的名作《 》 。

13、人所共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出自古希腊讽谕故事集《 》,相传为 所作,一般认为这些故事并非为他一个人所写,它应是古代希腊人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集体创作的。 这些故事在人们中间流传很广,像我们课文中就曾学过《 》《 》。

14、高尔基是 (国别)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的长篇小说《 》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不朽名著。列宁称赞这部作品是“ ”。 15、在湖南岳阳市岳阳楼上有一幅长联,其中有“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这里的“杜少陵”是指 ,“两字关情”的“两字”是指“ 、 ” 二字,此二字出自范希文的名句:“ , 。”

二、阅读部分(40分):

(一)阅读散文《在一朵花中休息》,完成16——20题(13分)。

在一朵花中休息

曹应东

⑴这是一朵极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起它的名字,只知道春天开花的日子,田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花的颜色很朴素,介于红白之间,虽不鲜艳,却别有一番动人的妩媚;香气也不浓郁,但那若有若无、若远若近的芳醇,更叫人沉醉;花的体积也不大,像那婴儿小拳头的样子,让人一望就怜爱不已。

⑵那小蜜蜂就在这朵花的花蕊中安静地休息着,一动也不动。偶尔微风袭来,轻轻拂起它柔软的翅膀,但它却仍在沉沉地小睡,仿佛在做着一个甜甜的梦。这小蜜蜂一定是累了,想通过这休息恢复体力,以便继续新的奔波。这并不叫人惊奇,叫人惊奇的是,这小蜜蜂竟把小憩的地方安排在花蕊里,难道它也知道应该把灵魂寄放在美好而洁净的地方吗?

⑶小蜜蜂静静地在花蕊里睡着。美①和美②相互映衬,简直就是一帧绝美的静物画。

⑷灵魂歇息的地方,其实不一定需要广阔堂皇的空间,有一朵美好而洁净的花其实也就够了。灵魂也只有在这样的花或者花一样的地方,才能远远地避开邪恶与危险,才能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勇气和信心,从而在生活的旅途上更加坚强有力地昂首向前迈进。

⑸如果我们总是沮丧颓废和烦躁不安,那一定是我们还没有像那只小

3

蜜蜂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选自《作家文摘》1999年1月1日) 16、文章第⑴节从三个方面描写了花的普通而美丽,这三个方面是: A、 B、 C、

17、文章第⑵节中划线句子采用了 的句式,推出了作者的一个新颖而美丽的妙想。这句话的意思是 。

18、文章的第⑶节“美①和美②相互映衬,简直就是一帧绝美的静物画。”一句中,两个“美”所表达的内涵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请你写出“美”具体指代的内容;如果不同,请写出它们各自指代的内容。

19、文章的第⑷节划线句子中所说“这样的花或者花一样的地方”语意是否重复?为什么?

20、本文是一篇短小隽永的哲理散文,文中从生活中习见的极易为人所忽视的现象中感悟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使人得到哲理性的启示。本文给你的启示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二)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21——25题(13分)。

⑴早晨天还没大亮,火车喘着粗气进站了。车上的人不多,我选了一个靠近窗口的位子坐了下来。

⑵将行李放好,拿出一本书,刚读了两页,对面座位上父子两个人的对话吸引了我。

⑶“爹,这次去北京只要说愿意看啥,咱就看啥;你愿意买啥,咱就买啥。”说话的是一个中年汉子,西服革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上各戴着一枚黄澄澄的戒指,右手拿着手机,俨然一副大款模样。

⑷“有了钱别瞎花,这次到北京俺只想看天安门广场,看看毛主席纪念堂,其他的就算了。”说话的是一个老汉,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有七十多岁,手里握着一个旱烟袋。

⑸“爹,有钱了,就得想开点„„”儿子和父亲幸福地交谈着。 ⑹“补票。没有买车票的旅客请补票。”车厢头有列车员边喊边查票边走向这边来。

⑺我掏出钱包,准备好要补票的钱。对面的儿子小声地对父亲说:“爹,等会补票时你啥也别说,看我的就行了。”

⑻“同志,你有票吗?你到哪,在哪上的车?”列车员问我。 ⑼“刚上的车,到北京。”我掏出钱补了票。

4

⑽“同志,你们两位有票吗?在哪上的车,到哪下车?”列车员问父子两个。

⑾“也是刚上的车,到北京。”儿子争着回答,掏出钱也补了票。 ⑿列车员刚走,父亲瞪着眼睛问儿子,“咱不是从前两站上的车吗,你咋说刚上的车?”

⒀“爹,你小声点,咱上车时的列车员换班了,你没见来补票的换了人了吗?少补两站,咱就少花30多元钱,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儿子洋洋自得。

⒁“砰!”父亲的烟袋锅子用力地敲在儿子的头上,父亲的胡子气得一抖一抖的。

⒂儿子一时没有明白过来,惊奇而又有些委屈地望着父亲。

⒃“你个瞎了眼的犊子,敢占国家的便宜?要不是国家将铁路修到咱家门口,火车开到山里来,把山货运出了山,你能赚到钱?你还是用毛驴车做买卖吧。咱全托了国家的福,有了火车咱也能去北京城了。可你竟敢让国家吃亏?去,把该补的票补了,回来我要查票。”父亲说话时很激动,唾沫星子溅了儿子一脸。

⒄儿子低着头站了起来,朝列车员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选自《阅读与写作》2000年第2期,作者:郭强) 21、下面是对这篇小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是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 B、老汉是小说极力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他勤俭朴实,发家不忘国家,是农村不断富裕起来的农民的代表。

C、中年汉子是小说中着力鞭挞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自私自利,靠侵占国家财产而“发”起来的暴发户。

D、列车员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2、根据小说情节的展开,可将小说分成四个部分,请为这篇小说划分一下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四个部分的大意(不超过6个字): ①第 节到第 节为第一部分: ②第 节到第 节为第二部分: ③第 节到第 节为第三部分: ④第 节到第 节为第四部分: 23、指出文中划线句所使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 第⑷节: ② 第⑸节: ③ 第⒁节: ④ 第⒂节: 24、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三处对比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三处对比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① ②

5

25、从下面的选项中给这篇小说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A、父与子 B、补票 C、查票 D、火车上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5——29题(15分)。

⑴因此 ,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但是这种看法并不新奇,因为先前一些有关教育的报告已强调过返回学校以接受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这种需要。这种需要现在依然存在,甚至变得更加强烈。每个人如不学会学习,这种需要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⑵但是,又出现了另外一种迫切需要,即在生活的传统范畴发生深刻变化之后,迫使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他人、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迫切需要。人们有相互了解、和平交流以及和睦相处的需要,这几方面正是我们的世界最为缺少的。

⑶采取这种立场之后,委员会进一步强调了它作为教育基础而提出并阐明了的四个支柱之一,即通过增进对他人及其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的了解,学会共同生活。在此基础上,还要树立这样一种新的精神:它基于对我们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信赖性的认识,借助于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的共同分析,促使人们去实现共同的计划,或以理智的、和平的方式对不可避免的冲突进行管理。有人会认为这是乌托邦,然而这是必要的乌托邦,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乌托邦,如果我们想要摆脱由犬儒主义或听天由命思想加剧了危险循环的话。

⑷是的,委员会渴望一种能够树立这种新精神和为其奠定基础的教育。委员会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教育的另外三个支柱,它们可以说是学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因素。

⑸首先要学会认知。但是,鉴于科学进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新形式所带来的迅速变革,必须把相当广泛的常识与就少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结合起来。这种常识可以说是接受终身教育的许可证,因为它使人对终身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为其奠定了基础。 ⑹也要学会做事。除了继续学习从事一种职业外,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必须获得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其中包括某些预料不到的情况,能促进集体劳动,这是在目前的教学方法中被过于忽略的一个方面。如果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能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的话,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这说明,学校与工作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交替形式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⑺最后,尤其要学会生存。这是1972年在教科文组织主持下出版的埃德加·富尔报告的主题。其建议仍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21世纪要求人人都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要求加强每个人在实现集体命运过程中的责任;而且也因为本报告强调了另外一种迫切需要:

6

要让像财富一样埋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所有才能都发挥出来,例如记忆、推理能力、想象、体力、审美观、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领导者的天然气质等。这表明人需要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

⑻①委员会曾提到另外一种乌托邦:建立在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之基础上的教育社会。②这些就是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阐明的三种功能。③由于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增加了接触数据和事实的可能性。④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利用种种信息,使用、选择、收集、管理和整理这些信息。

⑼因此,教育应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这些变革,但又不忽视将人类实践的经验、依据和成果传下去。

⑽最后,面对这种对教育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使教育政策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体现公正这两个目标呢?这就是委员会就课程、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及提高教学效果之必备条件所提出的问题。

(摘自《学习——内在的财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2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 A、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 B、这种常识可以说是接受终身教育的许可证。

C、如果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能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的话,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 D、要让像财富一样埋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所有才能都发挥出来。 27、本文第⑻节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 ,正确的表述是 28、本文第⑻节中所提到的教育过程的“三种功能”是:

① ;② ;③ 。 29、本文较为具体地阐述了支撑教育的“四个支柱”,这“四个支柱”是 ① ② ③ ④ 30、 本文提出了人们在进入21世纪时,为应对迅速变革的世界挑战而出现的三种“迫切需要”,这三种“迫切需要”是(尽量用原文回答):

① ; ② ; ③ 。

三、作文(60分)

7

未来的我

连云港市第一届中学生读写竞赛试题(初中组)

参考答案

一、文学、文化常识部分(20分): (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C(A、“浪漫主义文学”应为“现实主义文学”,B、“共三百篇”应为“共三百零五篇”,D、“以五言为主”应为“以四言为主”。) 2、D(A、“陈子昂”应为“骆宾王”; B、“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C、《儒林外史》为短篇小说,应为《水浒传》) 3、D(A、“童话”应为“小说”,B、“小说”应为“童话”,C、“散文”应为“诗歌”。) 4、A(“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作者名,小说中的主人公就为“保尔·柯察金”) 5、B(A、《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所创作的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的总称;C、《史记》是汉代作品,不是先秦散文;D、《天净沙·秋思》是元曲。) 6、C(A、“家母”是谦称,是称自己的母亲,对对方的母亲应称“令堂”;B、“令媛”是敬称,是称对方的女儿,对自己的女儿应称“小女”;D、“令尊”是敬称,是称对方的父亲,称自己的父亲应为“家父”。) 7、D(“皇帝”应为“黄帝”)

8、A(本题中不含有称代书籍的词的成语有: 汗牛充栋、洛阳纸贵、 不经之谈 )

9、B(应为“扬州”,诗中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句子可以佐证。) 10、D(“青春”意为明媚的春光。) (二)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1、屈原 积极浪漫主义 《离骚》 《彷徨》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妮娜》 13、《伊索寓言》 伊索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14、苏联 《母亲》 “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15、杜甫 忧、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三、阅读部分(40分) (一)(13分) 16、(3分,每空1分)A、颜色 B、香气 C、体积 17、(3分,前一空1分,后一空2分)设问 小蜜蜂知道应该把灵魂寄放在美好而洁净的地方。 18、(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不同。这里两个“美”分别是指小蜜蜂和花蕊。 19、(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语意不重复。“这样的花”是针对“小蜜蜂”而言,“花一样的地方”是针对“人”而言。 20、(2分)我们只有像小蜜蜂那样把灵魂放到一个美好而洁净的地方,才会避免“沮丧颓废和烦躁不安”。(或:我们要像小蜜蜂那样把灵魂放到一个美好而洁净的地方。意思对既可。) (二)(13分) 21、(1分)C 22、(4分,本小题下的每一题1分) ① 第⑴节到第⑸节为第一部分:交谈; ②第⑹节到第⑾节为第二部分:补票; ③第⑿节到第⒃节为第三部分:训斥; ④第⒄节为第四部分:再补票。(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4分,本小题下的每一题1分)① 外貌描写; ② 语言描写; ③ 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④ 神态描写 24、(3分,本小题下的每一题1分)① 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比; ②儿子自身的大款模样大款口气与占公家的便宜 的言行的对比 ;③父亲的朴实勤俭与不让国家吃亏的言行的对比。 25、B (1分) (三)(共14分) 26、(1分)C 27、(3分,第一个空1分,第二个空2分)④ 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利用种种信息,收集、选择、整理、管理和使用这些信息。 28、(3分,每空1分)①获取知识;②更新知识;③使用知识。 29、(4分,每空1分)①学会认知; ②学会做事; ③学会生存; ④学会共同生活。 30、(3分,每空1分)①返回学校以接受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事物;②要更好地了解他人、更好地了解世界;③ 要让像财富一样埋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所有才能都发挥出来。(或: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