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作汇报⼀、项⽬建设总体情况1、项⽬建设总体进程
学校于2013年6⽉份被国家三部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发展⽰范校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特⾊项⽬之⼀,建设任务的总体⽬标是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的基础交换⽹络平台,实现办公教学区域⽆线校园覆盖,完善校园⽹络⾼安全防护应⽤,从⽽构建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络环境;建⽴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段,提⾼管理效率;建⽴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学结合、提⾼教学质量、强化科研教研、提升管理⽔平的⽬标,起到国家⽰范校的⽰范作⽤。
在⼀年多的建设过程中,该项⽬的建设内容已完成⼤半,建设成果已有显现。建设初期,集中精⼒进⾏调研,数字化校园建设⼯作⼩组多次参加各种国⽰范校数字化校园⼯作会议和省协作组会议,到镇江⾼职校、武进职教中⼼等省内第⼀批和第⼆批国⽰范校建设⽐较好
的学校参观学习,充分调研,形成了学校《数字化校园项⽬建设调研报告》、《数字化校园项⽬建设实施⽅案》(讨论
稿),2014年⼜先后到盐城技师学院、盐城卫⽣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职校以及南京⾦智教育等学校和企业学习考察,并多次召开建设⼯作⼩组成员会议,逐项逐条对⽅案进⾏细化、完善,形成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案》,⽅案中对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硬件需求和具体参数做了详细说明,对各种管理平台软件的要求和实现功能进⼀步明确,其中包括基础运⾏平台、校务管理应⽤系统、数字化学习平台、⼀卡通系统等。
在建设过程中,对照建设要求,⾸先加强⽹络中⼼硬件的升级改造和添置⼯作,在⽼校区中进⾏升级,在新校区进⾏添置,已完成了校校通、班班通、⼈⼈通的基础⽹络设施。其次加强各类平台的建设,现在实施校务管理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学⼯平台、资源平台和学校集群⽹站的建设。在建设过程,突出教师信息化的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对⽼师进⾏信息使⽤培训和多媒体使⽤培训及⼀卡通管理培训,同时委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数字化培训。2、项⽬建设完成情况
数字化校园建设特⾊项⽬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建设的《实施⽅案》和《任务书》的要求进⾏,有规划、有实施、有保障,按序推进,有些项⽬的建设已⾼出预期的建设⼯作。项⽬完成情况如下表:
⼆、⼯作机制及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
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财、物⽅⽅⾯⾯,覆盖学校、科研、管理及学习、⽣活等各个部分。学校成⽴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对相关⼯作进⾏规划、组织、协调,整体考虑,软硬兼顾,统⼀规划,分步实施。项⽬负责组成员专业知识强,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为项⽬和实施提供了有⼒的组织保障。组长:虞静东
副组长:黄志荣许卫林王志⽣
校内成员:⽅涛陆俊张⼩强武晓明周林孟浩唐传杰王锦旭魏国⽣缪海滨赵正春王寒专家:朱⽴才(盐城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副院长)陈浩华(中国联通盐城分公司⽹运部总监)解太林(盐城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员)储爱国(东台市教育局电教中⼼主任)
袁进(东台市科创⽹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学校统⼀领导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特⾊项⽬建设实施⼯作组的具体指导下,根据项⽬建设内容,明确责任⼈。(⼆)资⾦保障
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特⾊项⽬资⾦投⼊保障机制,此项⽬建设资⾦预算20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加强资⾦的集约化管理与使⽤,确保有效投⼊和投⼊有效。(三)技术保障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得到多家企业、⾼校和教育局专家在技术⽅⾯的⿍⽴⽀持,在软硬件建设过程中,东台教育局电教中⼼、盐城联通、东台移动、东台电信和南京⾦智教育等技术专家现场给予指导,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四)制度保障
学校按照国⽰范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具体、科学的建设实施⽅案,明确分⼯,落实责任,将项⽬建设与相关责任⼈挂钩,从制度上确保
建设⽅案落实到位,保证建设项⽬的顺利实施。三、具体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从2013年6⽉开始,项⽬组开始思考学校的⽹络环境的整体⽅案,同时开始调研数字化校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项⽬的主要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络运⾏情况,项⽬组主要在更新台城校区的⽹络硬件和新建沿海校区的信息化硬件⽅⾯开展了⼯作。学校在台城校区原有⼀条百兆的移动宽带接线路的基础上,2014年7⽉,联通公司为我校沿海校区再建⼀条百兆接⼊线路,并为我校实现了两校区间的光纤直连。2014年1⽉,通过调研论证,并经过政府招投标采购,将台城校区的核⼼交换更新为1台锐捷M12000,汇聚交换机更换7台锐捷RG-S5750,接⼊交换机更换30台锐捷RG-S2928G,实现万兆汇聚,千兆接⼊,同时更换综合⽹关,购置3台DELL R720服务器和1台DELL MD3200存储系统,并布设了60个AP接⼊点,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接⼊⽆线⽹络,再经过有效⾝份认证后能正常使⽤各种⽹络资源。
沿海校区在结合与台城校区互连互通的基础上,⼤⼒度进⾏信息化设备的投⼊,⾃2014年5⽉开始,与联通公司校企合作,由联通
公司投资为我校沿海校区搭建有线和⽆线的⽹络,其中交换机参照台城校区,核⼼采⽤1台锐捷M12000,汇聚采⽤18台锐捷RG-S5750,接⼊采⽤89台锐捷RG-S2928G,⽆线⽹络采⽤1台⽆线控制器RG-WS5504控制180个⽆线接⼊点RG-AP320;同时联通公司为学校建设⼀套⼀卡通管理系统,从门禁、消费、考勤等多⽅⾯⽅便学校的管理。学校进⼀步完善了⽹络管理设备,通过政府招投标采购,购买安装了锐捷EG2000综合⽹关、天融信千兆防⽕墙TG-41408企业级硬件防⽕墙、天融信ACM-31514上⽹⾏为管理、4台浪潮NF5270M3数据中⼼服务器、1套浪潮AS500G存储、8套浪潮虚拟化、科⼠达20KVA UPS⼀台。
其他硬件⽅⾯,沿海校区还建有校园电视台、IP⼴播系统、校园⾼清监控系统,教室中使⽤了65⼨互动触控液晶多媒体系统,建有9个电脑教室、教师电脑全部为⼀体机,⼀套功能全⾯录播系统已在安装中,计划11⽉份能投⼊使⽤。四季度已⽴项申报,对台城校区的多媒体进⾏整改,增加沿海校区实训室的多媒体数量。2.数字化资源建设,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应⽤
2013年开通了中职教学资源⽹平台,安装了凤凰传媒资源库,在政府采购的数字化校园软件中加⼊了资源平台。通过⽴项学校在2014年底再购进⼀些精品教学资源,完善管理平台,同时进⼀步⿎励教师⾃建教学资源和校本开发。3.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信息化管理的⽔平
学校原有的数字化平台技术⽐较落后,⽆法正常应⽤,2013年6⽉到2014年3⽉间项⽬组通过调研讨论,形成了⼀套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案,2014年6⽉项⽬组通过招投标,浙江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我校在⾝份论证、校务管理、教学、学⼯等管理平台上进⾏开发,并重新规划学校集群⽹站,计划于11⽉份安装调试完备。4.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促进电⼦图书馆的应⽤
学校于2014年5⽉通过政府采购,购进⼀套远超图书管理软件,今年第四季度已⽴项申报准备购进20万册电⼦图书和10万册电⼦期刊,并将图书管理系统与学校的数字化平台进⾏对接。5.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的能⼒
2013年学校先后组织安排了⾻⼲信息化教师到⾦智集团、镇江⾼职、南京⾼职进⾏参观学习,安排教师参加国家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上海信息化培训,并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会议,制定有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案、计划。北京鸿合公司对全校教师进⾏了多媒体设备使⽤培训;11⽉份浙江公众信息有产业有限公司将对信息化管理⼈员进⾏了管理培训,对全体教师进⾏了应⽤培训。下⼀步项⽬组将结合培训⽅案配合教务处,进⼀步做好在教师信息化普及⽅⾯进⾏培训。
四、建设经费投⼊与使⽤
数字化校校园特⾊项⽬建设总预算200万元,⽬前硬件投⼊816万元,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0.9万元,数字化软件平台投⼊65万元,图书管理系统投⼊0.8万元,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0.8万元。现阶段主要在共享资源建设、图书管理系统投⼊⽅⾯还有不⾜,现已⽴⼊四季度预算,共享资源建设再投⼊30万元,图书管理⽅⾯投⼊16万元,师资建设⽅⾯再投⼊3万元。1、⽬前投⼊费⽤具体情况:
2、资⾦使⽤情况:
五、贡献与⽰范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任何信息化的使⽤是建⽴在硬件保障到位的基础之上,所以学校建设过程中⾸先对⽹络中⼼设备、⽹络布线、存储、⼀卡通、多媒体、⾼清监控、电视台、IP⼴播系统、录播系统等硬件上⾯进⾏投⼊。保证学校的设备在未来的5-10内设备不落后,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撑。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信息化使⽤,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板加粉笔的教学⼿段,新型交互触控多媒体的使⽤,使教师从备课、教学资源使⽤和板书等授课模式变成电⼦化,提⾼了教学的有效性。3、提⾼学⽣管理效能
学校⼀卡通系统的投⼊,促进了后勤和学⽣管理部门对学⽣的就餐、进出校园、宿舍和⾝份别等⽅⾯的有效管理,⾼清监控系统能随时查看学⽣上课和活动情况,确保安全和违纪事件的发⽣。电视台、⼴播系统的使⽤丰富学⽣课余⽣活。
另外数字化各管理平台安装调试完成和四季度的⽴项项⽬完成后可以在转变传统管理⽅式、充实数字教学资源、提⾼教师信息⽔平、拓展社会能⼒和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发挥效能。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现在问题
(1)专职队伍还不健全,全体教职⼯作息化⽔平还需要进⼀步提⾼。学校虽有专门的信息中⼼,但⼈员⼯作种类较多,承担学校多项⼯作任务,专业性突出不明显。
(2)硬件建设还需进⼀步整体规划,智慧校园的建设还需很长的⼀段路要⾛,特别是⽼校区的信息设备⽐较陈旧,还不能满⾜信息化教学需求。
(3)软件系统的功能安装调试进展缓慢。尽管现在已经在安装阶段,但从安装到调试和正常使⽤还需要⼀个长时间的磨合过程,加之新校区的建设,各类数据的上传还不够迅速。
(4)资源库的建设还不够。尽管现在已与凤凰传媒和中职资源⽹合作,但这些资源还远远不够,⽆法满⾜学校信息化的需求。2、改进措施
(1)加⼤培训⼒度,提⾼全体教职⼯信息化⽔平。组建信息化建设和使⽤专职团队,制订详实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提升信息⽔平,同时将数字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平台的使⽤纳⼊考核。(2)科学规划,完善⽼校区的信息化设备。将以校区的现在设
备为基础,对照条件,将陈旧设备和⽆法使⽤的设备⽴项更换,以保证学校信息化的需求。
(3)集中精⼒,推动平台和资源库的建设。项⽬组将根据现有情况,请各部门尽快完成平台所需数据,督促软件公司尽快安装调试完成,并做好使⽤管理⼈员培训。同时通过采购和⿎励教师⾃建资源,促进资源库的建设。
在后⾯的建设进程中,我们会将重点放在强化应⽤上,⼀步⼀个脚印地扎实推进。让充分的信息化平台,为学校教师教学提供了极⼤的便利,为学⽣学习开拓了⼴阔的空间,为学校管理带来更⾼的成效,在不断的应⽤中,让学校师⽣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利⽤信息化平台⼯作、学习、⽣活已成为⼀种⾃觉的⾏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