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Jan.18(2) 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 疗标准》…拟定。痊愈:2 a内正常宫内妊娠者;显效:经造影 检查确诊双侧输卵管通畅而未妊娠,但自觉症状消失者;有 效:造影见单侧通畅或阻塞灶面积缩小而未妊娠,但自觉症状 缓解;无效:输卵管阻塞部位无改变,自觉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 连续治疗3个月后,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经x 检验,x = 9.071 0,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l 2组疗效比较 例(%) .151. 卵管通畅。2005年5月患者月经超过10 d不至,作尿妊娠检 查诊断为早孕,并于后作B超提示官腔内早孕。 4讨 论 该病病因复杂,中医认为多是病邪侵入胞宫,瘀血、痰湿 等阻滞络脉,气血失和,冲任不相资、精卵不相交而致不孕。 文献总结大致有血瘀、肝郁、湿热、痰湿、肾虚几型,其中血瘀、 肝郁型为临床最常见,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该病患者大都 存在盆腔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输卵管管腔粘连、僵硬,且病程 较长,故治疗比较棘手。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显著 提高了临床疗效。据《医宗金鉴》所云“因宿血积于胞中,新血 不能成孕”,选用中药炙穿山甲、丹皮、王不留行、皂角刺、路路 通、当归、赤芍祛瘀通络以生新,加上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败 3典型病例 患者,女,31岁,婚后4 a未育,于2004年9月22日至我 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除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祛 瘀通络、清热散结之功。另外,《针灸大成》载“子宫治妇人久 无子嗣”,而关元穴能调整足三阴经和冲任二脉,并主血主胞 院中医门诊初诊。2001年曾作无痛人流1次,术后常感下腹 及腰骶部胀痛,月经13岁/3~5 d/25~31 d,经色暗红,自测 基础体温双相。近3 a来未避孕而未再受孕,0,5 a前作子宫 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来诊时面色晦暗,舌暗苔 微黄,脉沉细弦。中医诊断为不孕症,证属气滞血瘀、冲任气 机不畅、胞脉阻塞;西医诊断为:①继发性不孕症;②双侧输卵 管阻塞。治疗方法:中药自拟药方(见上文述)加川断10 g、川 胎之疾,故针刺选此二穴配三阴交,能达到通利瘀滞、改善输 卵管阻塞、调整机体功能、促成受卵之功。以上治疗并配合西 药宫腔上药,可减轻盆腔充血、水肿,有利于粘连的松解,促使 局部炎症吸收,加快病理状态的改善,临床观察结果,其疗效 优于单纯西药宫腔灌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女性不孕症中西医结 牛膝10 g,每日1剂,经期暂停;毫针针刺双侧子宫、三阴交和 关元穴,隔日1次,经期暂停;庆大霉素l6万IU、氟美松5 mg 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8 [2]伏荣红.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江西中医 药,2004,35(1):62—64 宫腔上药,每次月经干净3 d后开始,隔日1次,连作3次,以 上治疗连续3个月。2005年2月经输卵管通液检查显示输 [收稿日期】2008~09一ol 输卵管阻塞等病症致不孕45例诊疗分析 詹亚茜,宁裕廷 (广西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不孕;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9)02一O151 02 卵泡发育l4例(31%)。 1.2.3化验检查抗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抗卵巢 近几年,笔者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 等致不孕患者45例,虽然病情复杂,但疗效尚可,特予报道。 1 临床资料 抗体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和抗精子抗体测定等1项或 1.1一般资料患者为2001年7月一20O8年3月在本医院 多项呈阳性共l2例(27%)。阴道分泌物检查有过致病微生 物感染共38例(84%)。 1.3 临床症状及辨证 临床症状有月经不调,提前或者推 后,月经量少、色黯、血块多,经前或经中下腹胀痛或只胀不 门诊就医,并经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不孕症患者。年龄 最小24岁,最大38岁,平均29.3岁。职业:工人11例,农民 与农民工14例,居民5例,个体者5例,老师6例,医生2例, 职员2例。病程从几个月至数年不等。 1.2临床检查 痛,腰骶部酸或胀痛,经前乳房胀或胀痛。平时常有或偶有下 腹胀痛或刺痛,或只胀不痛;有时尿黄尿频,白带量多色黄、阴 痒不适。平时偶有口干、手足心热,或有盗汗;常感乏力、手足 1.2.1造影检查 45例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两侧输 卵管完全性阻塞25例(56%),不完全性阻塞20例(44%)。 1.2.2阴道B超检查多发性子宫肌瘤2例(4%),无优势 凉,阴冷,白带少,性冷淡,便秘等。舌质红或黯红或淡红,舌 苔薄白或薄黄,少数舌边有齿印,舌尖边有瘀点者38例 ・15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Jan,18(2) (84%);脉多细或细涩或沉细,亦有兼滑或兼弦者。根据患者 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辨证气滞血瘀为主,但兼证多,兼虚(肾 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气血亏虚)27例(60%),兼郁(肝 气郁结)10例(22%),兼湿(湿热或痰湿内阻)8例(18%)。45 例中原发性不孕8例(18%),继发性不孕37例(82%)。 1.4诊断依据 以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等临床检测为主要 依据,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婚孕史。 1.5治疗方法 1.5.1基本方药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散结通络为原则, 基本方药为通络复能汤(自拟方):路路通15 g、丝瓜络15 g、 当归10 生地15 g、川I芎10 赤芍10 g、红花15 g、桃仁10 g、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泽兰l5 g、制大黄3 g、土鳖虫6 g、 甘草10 g,每日l剂,水煎内服,经期例外,1个月为1个疗程。 瘀重者,去泽兰、制大黄、土鳖虫酌加水蛭、地龙、炮山甲等;有 湿热时,去川芎、赤芍、泽兰、土鳖虫酌加黄柏、苍术、连翘或苦 参、黄连、车前子等;有郁滞者,酌加柴胡、枳壳、青皮等;兼虚 者,气血虚酌加黄芪、阿胶,肾阳虚酌加菟丝子、巴戟天、紫河 车、鹿角胶,肾阴虚酌加枸杞子、山茱萸、龟甲胶,阴冷宫寒酌 加胡芦巴、艾叶、蛇床子、制附片等。 1.5.2辅助用药有致病微生物感染者,酌选抗生素口服剂 型。酌情选用维生素E胶丸、复合维生素B片等,不排卵者 酌用克罗米芬胶囊等。 1.5.3针灸治疗第1组穴位:关元、中极、子宫(双)、三阴 交(双),针多次后,加石关(双)、阴都(双)。第2组穴位:命 门、肾俞(双)、次髂(双),酌加涌泉(双)。另血虚酌加足三里 (双)、气海,血滞酌加血海(双)、合谷(双),肝郁酌加太冲 (双),性冷淡酌加曲骨等。以第1组穴位为主,也可2组穴位 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1次,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 min, 视病情先针后灸,或只针不灸。1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勿 针,久则每周1次,坚持数月至1 a。 2疗效观察 2.1疗效判断标准 经治孕育者,或症状消失和子宫输卵管 造影复查通畅者。,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临床症 状改善为有效。 2.2治疗结果45例治疗后怀孕者28例(62%),输卵管造 影复查通畅者1例(2%),临床治愈率为64%;显效者5例 (11%);有效者11例(24%)。28例怀孕者,其中宫外孕与流 产者各3例(21%)。故45例治疗后生育率为49%。 2.3疗程与妊娠分析 治疗1~3个月13例,其中妊娠7 例,妊娠率54%;治疗4~5个月13例,其中妊娠9例,妊娠率 69%;治疗6个月以上19例,其中妊娠12例,妊娠率63%。 3典型病例 患者,女,30岁,市郊农民,2007年4月25日初诊:曾孕1 未要,结婚2 a未孕。2006年l0月19日在医院化验白带衣 原体(+),服了抗生索,同年10月24日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 示:子宫未见异常,双侧输卵管未显影,B超监测排卵未见优 势卯泡发育,久治未愈。这次4月22日行经,仍经量很少,色 黯红,血块多,下腹痛或胀痛,有时腰骶部酸胀,每次经期5~ 7 d,大便常2~3 d 1次,口干、心烦,舌黯红、苔少、舌尖边瘀 点,脉沉细而涩。诊断:双侧输卵管完全性阻塞,继发不孕症 (气滞血瘀证兼肾虚)。治疗:通络复能汤加减,路路通15 g、 丝瓜络15 g、当归10 g、生地15 g、川1芎10 g、赤芍10g、红花10 g、桃仁10 g、泽兰10 g、制大黄3 g、土鳖虫6 g、天花粉10 g、栀 子l0 g、甘草10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维生素E胶丸1 瓶,每次1丸,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片1瓶,每次3片,每 日3次;同时向其介绍相关知识,进行心理疏导。二诊:5月5 日,B超监测排卵未见优势卵泡发育,且腰酸、乏力,舌红、苔 白、瘀点、脉细。原方熟地易生地,白芍易赤芍,去红花、川芎、 当归、天花粉、栀子,加山茱萸、山药、菟丝子、巴戟天、紫河车、 制附片,3剂先服,另10剂如前方续服,均每日水煎服l剂。 三诊:6月18日,因忙未及时就医,昨日月经来潮,下腹胀痛, 经带混杂,量少而色黑,舌脉如前,主方加金银花、连翘、黄连、 香附,5剂,继以主方加水蛭、地龙、三棱、莪术,l0剂,均每日 水煎服1剂。四诊:8月17日,诸症基本消失,视月经周期之 阶段,仍用基本方药加减治疗,并加针刺,第1组穴位,针法、 留针如前述,开始每周5次,连针2周后,改为每周2~3次。 维生素E胶丸、复合维生素B片续服。至2008年3月5日复 诊,患者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就诊共16 次,处方2O张,共服汤药112剂,针刺38次。 4讨 论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子宫输卵管 造影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中医称属“月经不调”、“瘀阻胞络”、 “肝郁不舒”之范畴。其病因多为后天妇科炎症、计划外怀孕 采取补救措施而未善后等,本组病例有过致病微生物感染者 占84%,继发不孕症占82%。其病机往往是有病未及时治, 治不彻底,治而不当或妇科保健疏忽,加之劳累、心情不畅等, 使炎症反复发作,迁延Ft久,以致“久病必瘀”,导致输卵管炎 症、水肿、粘连、阻塞之症,本组病例有舌尖边瘀点者占84%, 实为重要之特征,且随着治疗康复之情形而减退或消失。同 时也会“久病必虚”,主要为肾虚、气血亏虚,或邪乘虚而人,或 病久尤虚。最后多形成“虚实交错”之烦症,久而不孕,四处就 医,心理压力尤重。本组病例之临床资料亦可证实。治疗本 病,患者是为了生育,医者应采取饮食、运动、心理、针药等综 合性治疗措施。心理疏导,实可促进疗效。药物治疗要注重 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用药有所区别,在坚持以活血、散结、 通络(即逐瘀疗法)为主的方药时,不要忽视辅助疗法,特别是 针灸,本组病例有条件并坚持施以针刺疗法者6例,均获怀孕 生育。主证与兼证的治疗关系,当兼肝郁或湿热或痰凝或积 水或虚较明显时,应合主证同治;当兼虚一般时,应先期治主 证“瘀”,后期同时治“虚”或侧重治虚;总之要根据治疗进程与 患者病情变化,权衡轻重缓急,把握治则,灵活用药,以收良 效。症轻而单一者,疗效速;症重而兼证多者,当费时日,本组 病例之疗程与妊娠分析,可供医患参考。 [收稿日期]2008—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