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Oct.201 0 Vo1.17 No.1O 耳穴压贴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陈厌华 (枣庄市中医医院老年康复科,山东枣庄277101)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贴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肺脾两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 对照纽和治疗组,各60例,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肺、肾、脾、气管、支气管、内分泌、 平喘、过敏点等耳穴给予王不留行籽穴位压贴,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G、 IgM)的变化,随访记录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减少,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40/60);治疗组患者血 浆Igh明显升高,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结论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关键词:耳穴压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状积分;免疫球蛋白 DOl:1 0.3969/j.i S sn.1 005—5 304.201 0.1 0.006 耳穴压贴能有效 中图分类号:R259.622.1;R24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0)10—0012—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uricular Plaster Therapy in Preventing Acute Attack of Chronic Bronchitis CHEN Qing—hua fElderly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Zaozhuang Hospital fTCM,Zaozhuang o277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the acute attack of chronic bronchitis by auricular plaster therapy.Methods Chronic bronchitis patients、】i,ith deficiency syndrome of lung and spleen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roup gwas given general reatment.The treattment group was iven gplaster therapy wih tcowherb seeds on auricular point such as lung,spleen,kidney,trachea,bronchial tube,internal secretion,refieve asthma, allergic spot etc.addiitonally.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and the change of plasma immunoglobulin(IgA,IgG,IgM)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The gillies of acute attack in 1 year of two groups was followed up and compared.Result After treatment,the symptom of he ttreatment roup was reduced compag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fore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e treattment group was 98.3%(59/60),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66.7%(40/60}.The plasma Ign of the 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ty elevated.The times of acute attack was obvious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he conttrol roup fgP<O.o5).Conclusion Auriculr aplaster herapy 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chronic bronchitis patients.It can prevent and reduce he acute attack of tchronic bronchitis. Keywords:auricularplastertherapy;chronicbronchitis;acuteattack;symptomintegral;immunoglobulin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为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尤以老人多发,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 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 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市脾两虚型咳嗽诊断标准:畏 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常咳嗽痰 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细弱。 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疾病进展可并发阻塞性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笔者于2005年4月--2009年4月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 标准:咳嗽反复发作,每年至少发作3个月,连续2年以上,排 除其他疾患,在非发作期诊断成立。 采用耳穴压贴治疗,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I.i一般资料 . 所有病例均为2005年4月--2009年4月于本院门诊就诊 的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患者,经严格筛选,均为肺脾两虚型 咳嗽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2组患者症状、体征、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I.2.3纳入与排除标准符合上述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病例 均可纳入观察,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迁延期的标准为不同程度的 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例 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 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 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等)亦可纳入。 2方法 2.1治疗方法 1.2病例选择标准 I.2.I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 对照组缓解期仅给予一般治疗,包括戒烟、适当的运动锻 炼、预防感冒,避免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等。 2010年1 0月第1 7卷第1 0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组治疗前比较,P<0.05。见表4。 1 3・ 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贴法。取 单侧耳,选取肺、脾、肾、气管、支气管、内分泌、平喘、过 敏点、大肠等穴,75%酒精擦拭消毒,麝香壮骨膏剪成5 Illlll×5 inn 大小,粘附王不留行籽逐一压贴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按压耳 穴4~6次,每次10 min左右,5 d后(夏季3~4 d)取下,间隔 2 d后同法压贴对侧耳穴,两耳交替。 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共治疗 表3 2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免疫球蛋白比较 ±s g/L) 2个疗程。随访期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均根据痰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止咳、解 表4 2组慢-陛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s次/年) 痉平喘等治疗,并根据舌、脉、症表现给予辨证应用中药治疗。 2.2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记录2组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痰色、喘 憋、脘腹胀满、自汗、气短等症状积分及舌苔脉象。症状分级 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无症状、 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按0、1、2、3分量化计分。 2.2.2 免疫球蛋白 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IgA、 IgG、IgM,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生产。 2.2.3远期疗效 随访治疗后1年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次数。 2.3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疗效标准进 行判定。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 状积分减少≥95%;显效:咳、痰、喘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其 中1项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咳、痰、喘症状有好 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咳、痰、喘症状减轻,但未达 到上述标准或无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O%。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症状积分减少=——×100% 治疗前积分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 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 3结果 3.1中医证候疗效(见表1、表2) 表1 2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尸<O.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下同) 表2 2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证候疗效比较(例) 注:2组比较,P<O.05 3.2治疗前后血浆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见表3) 3.3远期疗效 随访1年,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本 4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喘证”、“咳嗽”范畴,阳气不足, 痰饮内伏,每因外感而诱发,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基本病机,反复 发作,气阴耗损,则致肺、脾、肾诸脏俱虚。根据“未病先防”、 “防重于治”的主导思想,调补气血,扶助正气,增强机体免疫 力,预防喘证、咳嗽发作,是控制疾病发展、转变的重要举措。 现代胚胎学研究表明,人体神经系统源于外胚层,与耳廓 的表皮、皮脂腺同源,而肌肉、骨骼、肾、血管和心肌等均起 源于中胚层,与耳廓的真皮和软骨同源 。这就阐明了耳廓与 躯体、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内脏在耳廓的反应区恰 好又是迷走神经耳支在耳廓的分布区,也是迷走神经在体表唯 一的分布区,一一般认为,分布在耳甲区的迷走神经耳支与舌咽 神经和面神经的混合支有吻合。这为针刺耳廓的穴位对治疗有 迷走神经分布的内脏器官奠定了解剖学基础 。通过对耳部神 经末梢的刺激,可激发交感一副交感神经调节,而达到调节气管、 支气管、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灵枢・口问》云:“耳 者宗脉之所聚”,由于全身各大脉络聚会于耳,使耳通过经脉与 全身各部及脏腑发生密切联系。如《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 按语:“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日笼葱,专主乎听……”《证治 汇补》说:“肾窍于耳,而能听声音,肺也。因肺主气,一身之气 贯于耳故也。”《素同・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 及,则令人九窍不通。”通过对肺、脾、肾、交感、内分泌、气 管、支气管、过敏点等穴的压贴,共奏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调节机体平衡之功,从而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促进脏腑机能 的迅速恢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4. [2]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滓.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3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2.54—58. [4]张启兵.耳针作用的形态学机理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 46—48. [5]母建华.耳针作用原理的研究概况EJ].齐鲁中医院情报,1991,(1): 23—24. (收稿日期:2O1 O—O3—1 5,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