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二-古诗-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二-古诗-赏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二-古诗-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

1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江南春

2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古诗今译

3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名句赏析——“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

秋 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

4

注词释义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古诗今译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5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背景

李商隐(812-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一生都寄人篱下,怀才不遇。他擅长写骈体文和诗歌,诗以七律最出名。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注词释义

乐游原:长安乐南方的游览胜地。地势高而宏敞,西汉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向晚:将近傍晚。

不适:不愉快。

6

古诗今译

黄昏时分心绪烦闷,驾车登上郊外古原。夕阳灿烂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名句赏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自古诗人词客,善愁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时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让他心情豁然开朗。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的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色给他异常的感动,使他不由得发出“夕阳无限好”的赞叹。然而这赞叹所引起的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