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食品研究与开发 科学研究 黑曲霉2277菌株产纤维素酶 武赞。卜可华。李平 。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对黑曲霉2277茵株产纤维素酶最佳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2277最适液体培养条件 为:稻草粉(碳源)6%,豆饼粉(氮源)1%,初始pH6,0~6,5,培养温度28℃~3O℃,一级培养时间120 h,二级培养时间 76h 4h,接种量1O%,250mL三角瓶装液量75mL,摇床转速150 r/arin。在最适培养条件下,以DNS法对酶活进行定 量分析,测得发酵液中CMC酶活达92.1 I ̄g/mL・min;以滤纸崩溃度对酶活进行定性分析,滤纸在94h内完全分解。 关键词:黑曲霉;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 THE OIyrIMAL SUBMERGED FERMENTATION CONDI n0NS FOR PRODUCING CEI ULASE BY ASPERGILLUS NIGER 2277 WU Yun,PU Ke—hua,LI Ping’,DU Xian—feng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ficuhure University,Hefei 230036。Anhui China) Abstract:Cellulase produ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submerged fermentation with aspergillus niger 2277.The ef. fects of the culture condiitons on celhlose synthesi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itons of submerged fermentati on were:6%rice s眦1w powder was carbon source.1%bean cake meal was nitrogen 作者简介:武赞(1983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性食品。 ・通讯作者 化效果明显提高,加入BHT后活性是原来的2.62倍。 【7】郭建平,孙其荣,周全,等.葛根总黄酮不同提取工艺的探讨[J】,中 如何利用复合抗氧化剂既增效又降低成本减少毒 草药.1995.(26):322—326, 副作用是未来值得探讨的问题。 【8】李桂华,1寸黎敏,梁少华,等,甘草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郑 州粮食学院学报,1998.19(1):28—32. 【9】王松强,蓝丽华,梁瑞云,等.甘草有效成分分离及防霉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J]冲国食品添加剂,2001,16(2):29—32. 【1】李明.甘草的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3):59.-63. 【10】许宗运,刘利林,李伟,等.七种植物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能 【2】尤新.天然功能性添加剂一甘草甜和甘草抗氧化剂m.中国食品 。 研究『J1.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3,15(4):1-4. 添加剂,2001,(5):4—7. 【11】凌美庭.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MI.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高发奎,张树蔚,杨晓辉,等.甘草废渣中抗菌抗氧化剂的提取及 634—635. 其化学组成m.兰州大学学报,2004,40(4):64—68. 【12】周家华.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75-76. [4]左锦静,陈复生.甘草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 【13】陆冰真,霍永信.薄层层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 机械,20O4,(81:44-45. 大学出版社。1991:36—37. [51 Shin。-Young Jun,Pyo-Jam Park,Won。-Kyo JungrPurification and 【14】凌关庭.抗氧化食品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oxidative peptide from enzymatic 342—344. hudrotysateofyelh ̄ffin sole(1imanda aspera)frame protein[J].Eur 【15】许安邦,林维宣,佟绍芳,等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Food Res Technol,(2004)219:20-26. 版社.1994:1 18—123. 【6】陈复生,李红良.甘草中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 收稿日期:2006—08—07 学,2003,(2):50—5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学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oO6.VoL27。NO.9 45===_I source,the initial pH of medium was 6.0 ̄6.5,the culture temperature was 28 ̄C ̄30℃,the ifrst stage cultivation time was 120 h,the second stage fermentation time was 76 h ̄84 h,the inoculation amount was 10%,75mL of medium was in each lfask of 250 mL size,the shaking speed was 150 r/min.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activi- ties of CMCase was 92.1 ug/mL‘min,the iltfer paper was deposed completely in 94 h. Key words:Aspergillus niger;cellulase;submerg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 称,真菌纤维素酶主要包括B一1,4一葡聚糖纤维二糖水 1.1.4相关溶液17-81 醋酸缓冲液(0.1 mol/L,pH4.8);柠檬酸盐缓冲液 解酶即c。酶、内切6-1,4一葡聚糖酶和外切B一1,4一葡 聚糖酶即C 酶、纤维二糖酶即B一葡萄糖苷酶3类组 分。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分子特征和催化活性都不 尽相同【l】。在真菌中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有木霉、黑 曲霉、青霉等。利用纤维素酶可开发丰富的纤维素资 源。纤维素酶在纺织、酿造、造纸、食品、饲料、农产品加 工、石油开采、医药、资源再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 纤维素酶的生产方法有固体发酵法和液体发酵法 2种。固体发酵法存在培养条件难控制,易污染杂菌等 弊端。液体发酵法具有培养条件容易控制,不易染菌,生 产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对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 究很有现实意义。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反应有效 pH范围一般在3.5 6.0之间,pH8以下稳定,大于9 时迅速失活;水解反应最适温度一般在40℃一55℃之 间,40℃以下稳定性好,超过60℃逐渐失活 。纤维素 酶对pH和温度的反应,随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有所 差异。笔者以黑曲霉2277菌株为供试菌,试图探讨其 产生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期望为筛选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株 黑曲霉2277,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生 物技术实验室保藏。 1.1.2主要仪器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 锅,超净工作台,水夹套培养箱,全温振荡培养箱,台式 离心机。 1.1.3培养基(质量分数,%) 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pH自 然;种子培养基阎:麸皮2,葡萄糖3,(NIL)2SO 0.15, pH5.5 6.0;发酵培养基阎:稻草粉(或CMC、麸皮、葡萄 糖、蔗糖)6,豆饼粉(或尿素、碳酸铵、酵母膏、柠檬酸 铵)1,(NH4)=S04 0.5,CaC12 0.3,pH4 ̄6.5。 (0.05 mol/L,pH4.6);0.5%CMC溶液;DNS显色液。 1.2方法 1.2.1培养方法 斜面培养:将黑曲霉2277进行斜面培养,28℃, 72 h;种子培养:250mL三角瓶装人种子培养基50mL, 接人斜面孢子约1 cm。,转速150 r/min,30℃下振荡培 养72 h一168 h;发酵培养:按5%一20%(v/v)接种量接 人发酵培养液,转速75 r/min 175 r/min,24℃ 36℃培 养24 h一108 h,测定酶活。 1.2.2酶液制备 发酵液先由无菌纱布过滤,再经2 000 r/min,10 min 离心,除去菌体及培养基残渣,上清液用缓冲液做适当 稀释。 1.2.3酶活测定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底物。以还原糖生成量 表征内切葡聚糖酶的活力,即CMC酶活;以滤纸为底 物,以其分解程度和速度表征纤维素酶系总的糖化能 力,即滤纸崩溃度。这2种方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表示 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翻。 1.2.3.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 取2支试管,一支试管中加入0.5mL酶液和1.5mL 0.5%CMC溶液,另一支对照管中加入2.0 mL 0.5% CMC溶液。50℃水浴30min。加1.5mLDNS试剂,沸水 浴10 min,显色测还原糖。活力单位规定:1 mL酶液1 min水解生成1 g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U)。 CMC酶活( ̄g/mL・min)=ABxl 000130,A表示从标准曲 线查得的葡萄糖毫克数,B表示酶液的稀释倍数。标准 曲线制作按参考文献tTl进行。 1.2.3.2 滤纸崩溃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人醋酸缓冲液1 mL,酶液4 mL,1 cm ̄ 3 cm新华滤纸1条,摇匀,使滤纸全部浸入溶液中,然 后将试管放人40℃恒温水浴中保温96 h,取出后观察 滤纸崩溃情况。以“+”的多少来表示滤纸崩溃程度。“+” 代表滤纸边缘膨胀,“++”代表滤纸整齐膨胀并下弯, “+++”代表滤纸不定形,“++++”代表全成糊状,“一”代 表滤纸无明显变化,“t”代表崩溃速度较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6 2oO6.VoL27 No.9 食品研究与开发 科学研究 2结果与讨论 2.1碳源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纤维素酶是诱导酶,碳源对产酶能力有重要影响, 不同碳源对纤维素酶的合成有不同的诱导作用。在以 豆饼粉为氮源,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培养液, 10%接种量接种,初始pH6.0,29 oC,150 r/min摇瓶培 养96 h条件下试验了一系列碳源对产酶的影响,结果 见图1、表1。 从图1、表1可以看出:以稻草粉为碳源,CMC酶 9O 8O { 70 65.2 6o 50 40 3O 囊 20 10 6.4 1, 髓 0 .广.]. 兰 稻草粉 CMC 麸皮 葡萄糖 蔗糖 碳源 图1 碳源对CMCase的影响 衷1 碳源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塑 塑茔 塾鏖 煎童塑 夔蕉 滤纸分解度 ++++ ++t ++ + 一 产量、滤纸分解度均最高,其次是CMC、麸皮。以纤维 素原料为碳源其酶产量较高,说明纤维素原料是纤维 素酶良好的诱导剂,纤维素酶是诱导酶。以葡萄糖、蔗 糖作为碳源虽能促进菌体生长,但对酶有抑制作用,必 须在这些物质被耗尽后才有纤维素酶产生,这种现象 称作“葡萄糖效应”。所以本研究以稻草粉作为发酵液 碳源。 2.2氮源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源是构成 微生物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 质,所以氮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 以稻草粉为碳源,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培养 液,10%接种量接种,初始pH6.0,29 oC,150 r/min摇瓶 培养96 h条件下分别用5种不同氮源进行产酶试验, 结果见图2、表2。 乒 囊 髓 氮源 图2氮源对CMCase的影响 表2氮源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塑 垦墨 墼堡 星垡 童 盐燮墼壁 滤纸分解度 ++++ ++++t +++ + 一 从图2、表2可以看出:不同氮源产酶活力大小顺 序为硝酸铵、尿素、豆饼粉、酵母膏、柠檬酸铵。硝酸铵 比其它氮源更有利于菌株产纤维素酶,可能有下面几 个方面的原因:①硝酸铵含氮量高,优化了培养基的碳 氮比;②硝态氮能刺激黑曲霉2277产纤维素酶;③当 以柠檬酸铵为氮源时,铵态氮被利用后,培养基的pH 下降,而硝酸铵作氮源时,培养基的pH先降后升,避免 了pH急剧升降,这有利于黑曲霉2277产纤维素酶。以 尿素为氮源,生长较好,酶活也较高,可能是菌体利用 尿素产生氨气,使pH值升高,更适合生长。用豆饼粉 作氮源时,对生长和产酶也都有明显的促进。因豆饼粉 比较廉价易得,所以本试验以豆饼粉作为发酵液氮源。 2.3培养基碳、氮源用量对酶活力的影响 以稻草粉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的摇瓶产酶试验 中,稻草粉、豆饼粉不同比例的组合对纤维素酶活性影 响较大,在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培养液,10% 接种量接种,初试pH6.0,29 oC,150 r/min摇瓶培养 96 h条件下,6种比例组合进行培养,结果见图3、表3。 100 64. Z 56. 75[DCMCase[ 8O . 3 茸 6O 墨4o 20 藿 o ● . 4&l 4&2 6&l 6&2 8&l 8&2 注:稻草粉(%)&豆饼粉(%) 图3培养基碳、氮源用量对CMCase的影响 表3培养基碳、氮源用量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些 丝 丝 鱼 鱼 鱼 丝 滤纸分解度 ++++ +++f ++++t +++ ++ + 从图3、表3可以看出:当稻草粉6%、豆饼粉1% 时,滤纸分解度最高;当稻草粉4%,豆饼粉1%时, CMC酶活最高。滤纸分解度高低较能体现产酶菌株分 解纤维素能力的强弱,而且CMC酶活性相差不大,因 此本试验选用6%稻草粉,1%豆饼粉作为发酵培养基 的用量。 2.4培养基起始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pH值是菌种生长的化学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 响很大。在培养微生物时,pH值可以引起细胞膜电荷 变化,以及影响营养物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微生物对 营养物的吸收I9】。在以稻草粉为碳源(6%),豆饼粉为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学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VoL27.NO.9 源(1%),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培养液,接种量 l0%,150 r/min摇瓶培养96 h的条件下,培养基的初 始pH值用0.5 mol/L的HAC或NaHCO 调节,研究起 始pH4.0 ̄6.5对黑曲霉2277菌株酶活的影响,结果见 图4、表4。 { ● 甚 荟 溢 pH 图4培养基起始pH值对CMCase的影响 表4培养基起始pH值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塑塑2坚 : : : 鱼 垒: 滤纸 懈度 + ++ +++ +++t ++++t ++++ 从图4、表4可以看出,该菌株在pH6.0—6.5时产 生的酶活力高且酶活稳定,初始pH值低于5.5时,酶 活力明显降低;而当pH值高于6.0时,菌株生长旺盛, 但滤纸崩溃度下降。 2.5培养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生物 大分子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一方面,随着 温度的升高,细胞内酶反应速度加快,代谢和生长也相 应的加快;另一方面,随着温度进一步增高,生物活性 物质发生变性,细胞功能下降,甚至死亡。所以,每种微 生物都有一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同样,每种微生物都 有一个最适宜某种代谢产物产生的最适温度,黑曲霉 2277也不例外。以稻草粉(6%)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 (1%),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发酵培养液, pH6.0,10%接种量接种,150 r/min摇瓶培养的条件下, 设定不同的温度,培养96 h,结果见图5、表5。 从图5、表5可以看出:菌株2277在26℃生长相 甚 荟 溢 图5温度对CMCase的影响 47== - 裹5温度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温度(℃) 26 28 30 32 滤纸分解度 + +++ +++t ++ 对较慢、产酶活性较低;30 o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菌株 生长迅速,但酶活力不高;28 oC一30 oC温度下酶活力 较高。 2.6一级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经过不同时间培养的一级种子在冰箱冷藏后, 同时按l0%接种量接人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同上, 结果见图6、表6。结果表明:一级种子培养时间为 120 h,发酵培养后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说明在此一级 培养时间下,种子生命力最旺盛;不到120 h,酶活很 低,说明此时种子还未发育成熟,生命力不强;120 h后 的下滑曲线说明此后种子进入衰老期,生命力逐渐减 弱,导致接种发酵培养后酶活下降显著。 l00 ∞如舳加∞如∞∞90 80 ‘l 70 。-2 60 墨450。 培养时间(h) 图6摇瓶一级种子培养时间对CMCase的影响 裹6摇瓶一级种子培养时间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二丝揸鲞堕 ! 2 兰 塑 ! 滤纸 }懈度 ++ +++t +++ ++t + 藿 接种量(%,培养i20 h) 图7接种量对CMCase的影响 表7接种量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在一级培养120 h后,按与发酵液体积的不同比 例接一级种子液,测定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见图 7、表7。结果表明:当产酶培养基的一级种接种量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8 2006.Vo1.27.NO.9 食品研究与开:莨: ∞ ∞ 科学研究 1O%,培养72 h时,发酵液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当接种 见图1O、.表8。 ∞如∞∞加m O 量小于1O%,可能因为菌种繁殖量较小,导致酶活较 低;当接种量大于1O%,随接种量的增加,酶活显著 降低,可能因为菌种开始生长繁殖较旺盛,较快地消 耗了培养液的营养物质,使其不能正常生长代谢,而 过早衰老。 2.7通气量对酶活力的影响 { 毫 螽 髓 以稻草粉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pH6.0,29℃,转 液态发酵时间(h) 速150 r/arin,培养96 h的条件下,用改变摇瓶装液量 和50 mL装液量不变时改变摇床转速这2种方法,来 考察溶氧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见图8、图9。 螽 髓 M lI^ 图8不同装液■对CMCase的影响 ~ 甚 囊 髓 转速(r/rain) 图9不同转速对CMCase的影响 从图8、图9可以看出:装液量75 mL,转速 150 r/rain酶活最高。装液量过多或过少,产酶量均较 低。前者由于通气量不足,后者由于通气量充足而发酵 液较少,营养物质较快消耗,但未达到产酶高峰。摇床 转速较低时,通气量不够,生长较慢,产酶量低。当摇床 转速过快时,菌丝球小而密,产酶量也不高,可能是因 为菌丝断裂过度,培养基中的营养主要被菌体用于自 身的生长所致。 2.8发酵时间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以上最适条件下,当培养72 h时CMC酶活达 到最大值,当培养84 h时滤纸分解度达到最高,综合 酶的2种活力水平,最适发酵周期为76 h 84 h,结果 图10发酵产酶曲线图 表8发酵时间对滤纸分解度的影响 查叁 ! !丝 6o 72 84 96 lO8 滤纸分解度 + 3结论 对黑曲霉菌株2277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表 明:以6%稻草粉为碳源,1%豆饼粉为氮源,配以O.5% KH:PO ,O.3%CaCI:溶液作为摇瓶发酵的培养液,可 以得到相对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利用上述培养液, 在培养温度28℃一3O℃,初始pH 6.0—6.5,摇床150 r/arin 条件下,培养76 h墙4 h,产酶活力最高,CMC酶活为 92.1 咖L・rain,滤纸94h内完全分解。但最终酶活比 预期值要低,这可能由于DNS试剂放置时间较长以及 测酶活过程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等原因所致。因此,酶 活测定的最佳方法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树政,孟广震,等.酶学研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32—133. 【2】湘尺孝亮.酶应用手册【l岫.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15 ̄ 265,267 ̄270. 【3】田中三男.纤维素酶资源的再利用叨.应用微生物,1981,2(1):1 ̄7. [4】Vega-Estrada J,et a1.Montes-Horcasitas C.Draw-fill batch culture mode for production of xylan聃es by CeHulomonas lfavigena On augar cane bagasse.,Appl Microbiol Biotechno1.2002 Mar:58(4):435 ̄ 438. 【5】梁霆,王遂,等.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叨.生物技术, 1997,7(6):22—26. 【6]舒远才,张运强,等.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1994,2(3):83—87. 【7】战广琴,钱万英.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5—8. 【8】蒋传英.工具酶的活力测赳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9~81. 【9】王成华,孙纳新,等.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5):1 ̄5. 收稿日期:2006-08—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