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很流行的一个词“虎妈狼爸”,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打骂的措施,让孩子有出息。“虎妈”名叫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在教育子女上制定了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由于有时两个女儿受不了在背后就叫她“母老虎”和“伏地魔”,“虎妈”的名称由此传开。虎妈式教育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对于服从性强的孩子,这种方法的潜力非常巨大,换句话说,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遵从并良好执行这一方法的孩子得到非常大的发展。反之,如果孩子的叛逆性非常强,这种教育方法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即孩子强烈的叛逆和不遵从,如果孩子从小一直在叛逆的状态下,长大后会引发一定的心理障碍以及扭曲,所以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再说说“狼爸”吧,“狼爸”名为萧百佑,香港商人,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他的四个孩子非但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最让狼爸感到欣慰的是,儿子萧尧、女儿萧君曾同时考上北大,创造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2011年,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百佑也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有专家认为,孩子倘若没有幸福的童年,就难有幸福的人生。自己是主,孩子是民,有这样的爸爸,注定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幸福的童年,很难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因为童年的经历影响人的一生。其可怕之处在于:孩子们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去除头脑里的“臣民”意识,认同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明白民主、自由这样基本的现代价值的重要性并维护它,具备公民意识和品格,成为国家公民。
虽然他们这样的教育方式,从目前来看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可能仅适合于特定的环境下的培养,而且以一考定终身的想法已经不存在了,不一定考上了北大以后的人生道路就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及家庭产生不利的影响。孩子还小,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打骂孩子,小孩就会学会打骂人,变得没有礼貌;打骂的次数多了,小孩习以为常,成了老油条,脸不红心不跳,丧失自尊心,破罐子破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孩子被骂之后可能就不会喜欢家长,亲子关系不和谐,正处于叛逆期的小孩被骂了也会觉得难受,越会反感,这样就会跟父母对着干,越会不想听父母的教导;而且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还要忙家务活,身心疲惫,有的父母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这时候如果孩子不听话了,就采取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的方式来解决。打骂起作用也只是暂时的,不会起良久的作用。
根据一项研究来看,一些孩子受到父母早期的强迫性教育,孩子会有自闭、焦虑的倾向,天津市儿童医院曾对近万名就诊儿童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因父母教育不当,大约有26%和15%的孩子分别有多动障碍和注意力障碍。对孩子不适合的教育方式总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
打骂孩子自己又难过孩子也伤心,有可能还没有效果,还可能有反作用。何不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呢?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耐心的询问孩子如此行为的真正原因,当父母把心思放在了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上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有时是情有可原的,同时也会释放掉自身的很多负面的情绪,因而也会避免打骂孩子了。
父母常拿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标准时,矛盾就会产生。打骂仅仅是一种感情宣泄,对改变孩子的现状无济于事。对自己的孩子有要求是对的,不能总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在孩子面前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尊重他们,将孩子当做承认一样给予尊重。把孩子当做朋友,当孩子犯错时对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会改正,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孩子才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也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有积极的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这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他父亲的做法并没有打骂他,虽然那棵树是自己很喜欢的,可是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很有意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从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就会觉得孩子并没有怎么犯错,孩子的世界时很丰富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以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