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护理实践与研究20o8年第5卷第9期上半月版 ・l5・ ・护理实践・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宫云珍史永进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o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 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o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 为15%和7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O.O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护理干预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 加运动量。(3)按摩疗法。沿手指、手背、腕背、前臂及肩部做 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是脑卒中偏瘫患 向心性按摩,在按摩的同时协助患者做被动及主动运动。掌握 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发生率 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20 Inin/次。 12.5%~70.0%…。2006年8月以来,对脑卒中患者在神经 1.3判定标准 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 两组患者均从治疗开始至3个月后,依照国内对肩手综 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和征的诊断标准 进行筛选。 1资料与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数据采用 检验。 选择2006年8月~200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脑 2结果(表1) 卒中后偏瘫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 】,其中男40例, 表1 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 女40例。年龄45~70岁,平均60岁。左侧偏瘫40例,右侧 偏瘫40例。采取数字随机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 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变性质和程 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给予 3讨论 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 正确采取偏瘫肢体良肢位是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预。系统康复护理的实施1个月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月。 的关键。脑卒中患者瘫痪早期,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软瘫 (1)肢体摆放。脑卒中患者必须保持患肢腕关节处于背屈 状态而无法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盂内,造成肩关节半脱位。 位。仰卧位时患肩上抬前挺,上肢自然伸展,掌心向上,手指 肩关节半脱位是引起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 伸直分开,患肢下放一高度适中的软枕。健侧卧位时胸前放 素【4】,而卧床体位不当致肩部受压,转移患者时牵提上肢及 一软枕,将患肢完全置于软枕上,保持上肢前伸,肘、腕和指 早期大范围的患肢被动运动均可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良肢 关节自然伸展。患侧卧位时,将患肢轻轻拉出避免受压,置 位摆放能使松弛的肩关节相对稳固,使肱骨头不易向下或向 于前伸位,前臂外旋,手指分开,掌心向上。坐轮椅时,将患 侧方移动,并且在肢体保持良肢位时垫高及抬高肢体,可促 者患侧手置于前胸的搁板上,可适当使用肩吊带,以防止肩 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 关节半脱位及腕关节过度牵拉。(2)运动训练。患侧上肢 通过运动训练可以防止关节粘连性病变,增加肌肉和韧 的功能训练程序是被动运动一辅助主动运动一主动运动。 带的弹性和力量,防止关节半脱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以及 被动运动主要包括肩关节的屈伸、内外旋、内外展,直臂上举 骨质疏松 】。主动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 前伸,肘关节的屈伸,腕、指关节的活动及背屈。辅助主动运 的生理功能而很受重视。被动运动可以打破疼痛一制动一 动主要包括协助患者做肩关节的内收与外展,肘关节的屈曲 活动障碍的恶性循环,保持上肢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与伸直,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腕关节的旋前旋后,手指的屈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发挥着 伸及手指精细功能的训练。被动运动和辅助主动运动均为2 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后肩手 次/d,20 nlin/次。主动运动主要包括早期对患手进行负重训 综合征的发生。 练,指导患者用患手或以健手协助患手练习日常生活动作。 参考文献 主动运动2次/d,不少于30 nlin/次,随着疾病的恢复逐渐增 [1]南登昆主编.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8. 作者单位:宫云珍:女,2645本科,0o护师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黄如训,梁秀龄主编.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9:259—2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6・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第5卷第9期上半月版 【3]王茂斌主编.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5]张义岚.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齐鲁 1990:226—231. 护理杂志,2004,10(3):230—231. [4]张建宏,范建中,彭楠,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 (收稿日期:2008—05—06) 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37— (本文编辑曹素文) 539. 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在液气胸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丁艳聪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在液气胸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我院28例液气胸患者,并对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闭式 引流,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1例未愈自行出院。结论:对严重液气胸患者及时应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加强护理 措施,能促进肺尽早复张,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液气胸;应用及护理 液气胸是指气体或者液体进入胸膜腔,可为自发性、外 钳,可见大量气泡溢出。如胸腔积液,可见水封瓶有液体流 伤性和人工气胸。正常胸膜腔只有少量浆液胸膜,腔内压力 出。患者一侧胸腔内同时合并有较多的气体和液体,需两条 约一0.79~0.98 kPa¨j。进入胸膜腔的液体或气体改变了胸 胸管引流时,用Y型接头连接双管。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无 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胸部X线检 菌操作执行,防止感染。 查能明确诊断。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多无明显症状, 2结果 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 J。如超过者临床表现明显,均 本组病例均持续低负压弓I流24~48 h,观察24 h内未见 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 有气体溢出或液体流出<10 ml。夹闭胸腔引流管行X线胸 收治液气胸患者28例,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取得了较好 片检查,全组病例肺膨胀良好,报告肺复张在95%以上。持 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续夹闭胸腔引流管观察24~48 h后,复查胸部x线,27例肺 1资料与方法 膨胀良好,患者无呼吸困难,给予拔管。1例因自发性气胸病 1.1一般资料 程长达1个月,夹管后24 h复查胸部X线,报告肺再次被压 本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17~5O岁,平均33.5 缩50%,重新持续低负压引流又见大量气体溢出,治疗1 d 岁。自发性气胸11例,创伤性气胸4例,创伤性血胸3例,创 后,患者自行出院。其余患者9 d拆线,复查胸部x线,肺膨 伤性血气胸1O例。28例患者均经胸部x线或B超明确诊 胀良好,临床治愈出院。 断,肺组织压缩50%以上。发病时间最短6 h,最长30 d。临 3护理 床表现为肩部放射性痛、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2方法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置管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 1.2.1 选用上海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FX一11I型 度监测,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如有呼 负压吸引器;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 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等情况,立即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引流 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组合式Ⅱ型)。 不畅、引流量是否迅速增加,及时报告医师。 1.2.2患者取半卧位,选定穿刺部位,单纯气胸在患侧锁骨 3.2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中线外侧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 ;胸腔积液则通 过B超或x线检查选择适当部位。选定肋间,消毒胸部皮 3.2.1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过长、扭曲,置 肤,局部麻醉后,与肋骨上缘平行切开皮肤,切口约2~3 em, 管后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O~60 min 1次,以免管口堵塞。 逐层分离至胸膜腔,插入胸腔引流管;或者插入Y型穿刺针, 挤压时两手要前后相接。 退出针芯另一侧孔插入硅胶引流管后再退出Y型穿刺针(此 3.2.2水封瓶护理随时观察水封瓶内是否有气体溢出和 方法多用于单纯气胸),双钳夹住引流管,缝合皮肤,缝线妥 液体引出。因连续低负压吸引,看不见水封瓶内的水柱波 善固定引流管。 动,此时需要重点观察各衔接口是否紧密,有无松脱和漏气 1.2.3打开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至 发生,连续负压吸引引流24—48 h水封瓶内应停止气泡溢 “0”位线,负压吸引器接通电源,开机调节负压至…1 1.5 出,否则应考虑衔接处漏气,或肺复张不全。本组有1例负 kPa,连接水封瓶和负压吸引器,检查各连接口是否有松动、 压引流持续吸引24 h后仍可见较多气泡溢出,检查发现水封 负压是否在正常调节范围。然后连接胸腔引流管,松开血管 瓶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口松脱,重新用胶布固定接口后,未见 气体溢出。 作者单位:518117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外科 丁艳聪: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3.2.3更换水封瓶护理由于我院使用1次性胸腔闭式引 流瓶,采取每周更换1次,并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及水封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