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班科学认识奶牛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奶牛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班科学认识奶牛教案

一、引导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中班幼儿对奶牛有自己的了解,了解奶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培养了解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2. 3.

让幼儿了解奶牛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培养幼儿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2.

奶牛图片、幼儿童谣相关资料。 播放器、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5分钟)

在教室中展示奶牛图片,让幼儿感受奶牛的形象,并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奶牛的知识。

2. 导入知识(10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奶牛相关的音乐,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奶牛的了解,并带领幼儿一起唱《奶牛儿歌》。

3. 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15分钟)

1. 让幼儿仔细观察展示的奶牛图片,教师通过问问题引导幼儿描述奶牛的外貌特征。比如:“奶牛的颜色是什么?”、“奶牛的身体上有什么黑色的斑点?”等。

2. 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奶牛的外貌特征,并记录在黑板上。

4. 认识奶牛的习性(15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和幼儿童谣《奶牛啰啰》介绍奶牛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奶牛生活的环境和日常习惯。

2. 引导幼儿表演奶牛的行为,比如低头吃草、自己喂奶等,增加幼儿对奶牛习性的了解。

5. 观察奶牛的分类(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奶制品的图片,比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并问幼儿这些产品和奶牛有什么关系。

2.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了解这些奶制品是从奶牛身上得来的,增加幼儿对奶牛和奶制品的联系。

6. 温故知新(5分钟)

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忆奶牛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评价幼儿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奶牛的外貌特征和习性,是否能够对奶牛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

六、教学延伸

1. 2. 3.

带幼儿去动物园或农场参观奶牛,亲身体验奶牛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阅读相关的绘本,扩展幼儿对奶牛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与奶牛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和创造。

以上就是本次中班科学认识奶牛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