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下颌骨骨折临床病例264例回顾性研究

下颌骨骨折临床病例264例回顾性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下颌骨骨折临床病例264例回顾性研究

贺瑞;阿达来提·艾合买提江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264例,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4例下颌骨骨折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20~29岁;各类损伤原因中,车祸最多;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最常见的合并伤为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其中以上颌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是本研究中最多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已逐渐被坚强内固定所取代,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多由车祸引起,以颏部最多,合并面部其他部位骨折较多,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较好手段.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1)011 【总页数】3页(P1596-1598)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内固定 【作 者】贺瑞;阿达来提·艾合买提江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口腔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82.4

颌骨骨折在全身创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已成为常见的颌面部创伤之一。由于颌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与身体其他部位骨折又有所不同[1]。而在颌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更是常见。颌面骨折中,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59.34%[2]。关于下颌骨骨折的分析研究,不论从其损伤原因,还是对其治疗方法上,国内外都已有不少报道,但不同的经济、文化、地域,不同时期等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共264例,并进行分析,以探讨下颌骨骨折的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月 ~2005年12月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整理276例住院病历,在外院已行治疗到我院后未做处理的12例就诊者被排除,故264例纳入本研究。所有病历资料来源于一附院病案室。

1.2 研究方法 整理26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伤及治疗方法等,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下颌骨骨折的年分布 1996年~2005年10年中,例数最少的为1999年的8例,最多的2003年的49例;前5年共发生下颌骨骨折62例,2001~2005年5年共有202例,占76.52%。

2.2 年龄、性别情况 本组264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68岁。男女患者下颌骨骨折的好发年龄均为20~29岁。男性患者225例,占85.23%;女性患者39例,占14.77%。

2.3 下颌骨骨折的原因 264例患者下颌骨骨折原因分析结果显示,车祸致伤最多,

其次是打击伤、摔伤及其他伤(表1)。

2.4 下颌骨骨折的解剖部位 264例患者共有370处骨折,平均每位患者有1.40处骨折,其中1处骨折者169例(64.02%),2处骨折者85例(32.20%),3处及3处以上者10例(3.79%)。下颌骨骨折以颏部最多,其次为角部、体部、髁状突(表1)。

表1 下颌骨骨折的原因及骨折解剖部位[例(%)]骨折原因例数骨折解剖部位骨折数车祸113(42.80)颏部142(53.79)打击伤93(35.23)体部66(25.00)摔伤50(18.94)角部103(39.02)其他 8(3.03)髁状突50(18.94)牙槽突 9(3.41)

2.5 下颌骨骨折的合并伤 26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中有98例伴有合并伤(37.12%),其中合并面中部骨折51例(52.04%),居合并伤之首;合并颅脑损伤24例(24.49%);合并四肢骨折21例(21.43%)。复合合并伤者30例(30.61%)。在合并伤中,上颌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有39例(39.80%)。98例合并伤中,车祸引起的最多,达59例(60.20%)。26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6.1天,最短2天,最长64天。166例无合并伤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3.1天,而98例有合并伤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1.1天。

2.6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26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中,采用非手术治疗者111例,其中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者最多,达87例(32.95%),单颌、颅颌固定及非手术联合固定各8例。采用手术内固定者45例(17.05%),内固定与非手术联合固定者达77例(29.17%)。有31例因转院、经济或其他疾病等方面原因未行治疗。 3 讨论

1996年~2005年10年间,前5年的下颌骨骨折仅62例,而后5年202例占2/3。与Fridrich等[3]研究的10年间下颌骨骨折每年发生率变化不大有所不同;郑苍尚等[4]研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1973年1月~1990年7月收治的18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本研究与其平均每年的10.11例相比有所增加,

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更加便利,人口流动增多,且进入21世纪后发展更为迅速有关,同时与医院和科室的发展也有一定关系。但病例数仍显不足,多由于患者在发生骨折后采用就近就医的原则,导致病源分流大。

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居多,占85.23%。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颌面部创伤,这是由于前者在各项社会生活活动中参与较多,如驾车、饮酒、殴打、施工等,则受伤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加;但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这种差别会有所缩小。致伤的好发年龄段在20~29岁,占39.78%。

本研究26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致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占42.80%。郑苍尚等 [4] 在1973年1月~1990年7月的研究中,以打击伤为首位。可见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颌骨骨折的原因也会有所变化。交通事故是年龄在35岁以下人们死亡的首要原因,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最大,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颌面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60%。但造成下颌骨骨折的其他原因,如打击伤也不容忽视。

下颌骨发生骨折的部位与解剖结构有关,有些部位在结构上和力学上属于薄弱区域。颏部正中位于下颌弓形的最前方,有直嵴,在胚胎时期由左右两份合成,此处表面软组织薄弱,缺少保护,是下颌骨骨折的首发部位[5]。本研究264例患者的370处骨折中,以颏部最多,142处(53.79%)。对于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国内外众多研究报道中有所不同,但均为下颌骨的薄弱区域。本研究中,下颌角、颏孔区及髁状突分别位于二、三、四位,也符合这一论点。

由于下颌骨的解剖位置,使其在受外力作用时常常累及邻近颌面骨,造成骨折,如上颌骨骨折、鼻骨骨折、颧弓骨折等,有的还可累及颅底骨折,造成颅脑损伤等等。本研究264例患者中有98例发生了合并伤,其中合并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最多,其次是复合合并伤。而在各合并伤中,又以上颌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有39例(39.80%)。由此可见,在对发生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尤其对于颌面部其他部位和颅脑的损伤应当仔细检查,以免发生遗漏。

在本研究中,有下颌骨合并伤的患者其平均住院天数(21.1天)明显长于无合并伤者(13.1天),这也说明,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在治疗恢复周期上要长于单纯发生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提示对于有合并伤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在治疗时,更应仔细准确,以缩短其治疗周期。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且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治疗原则都是应用正确的骨折复位和稳定可靠的固定方法,恢复患者原有的咬合关系正常,以利其正常功能的行使,同时恢复颌骨及颜面外型。当然,应用何种治疗方法,这取决于受伤情况、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牙齿及牙合的情况等。本研究中,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最多,有87例(32.95%)。颌间牵引固定曾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传统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如复位固定不准确骨折线容易产生移位,造成错位愈合等[6]。较长时间的颌间固定后,由于颌间肌肉废用性萎缩及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原因,继而TMJ功能受到损害[7]。此外,还可造成口腔卫生差、牙周损伤、进食困难营养不良致体重下降等后果。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已多采用内固定,内固定在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和愈合速度,早期恢复功能方面都有其优点,已经临床证实为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较好方法。起初,用不锈钢丝或不锈钢板进行内固定,后来由于该技术的推广和微型钛板的应用,近年来已被取代。采用纯钛板进行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克服了以往骨折治疗方法的诸多不足,能够对各型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也能起到骨缺损区的支架作用,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咬合关系[8]。虽然由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颌间固定已成为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并没有摒弃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临床上常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骨折的治疗。本研究中单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有45例(17.05%),内固定与非手术联合固定的有77例(29.17%),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临床实践中,坚固内固定应用小型钛板要根据生物力学原则,避免滥用,因为不适当的坚固内固定可造成牙根和下牙槽神经的损伤,甚至可以引起骨折错位和咬合紊乱[9]。本研究中未见到有关记录。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内固定材料的种类逐渐增多。现已由普通夹板、钛板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微型加压夹板、Lag钉、可吸收性夹板等。由此可见,内固定仍是今后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向,在骨折断的稳定性、功能的恢复及患者的外形、生存质量等方面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3.

[2] 薄 斌,顾晓明,周树夏,等.169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57.

[3] Fridrich KL,Pena-Velasco G,Olson RA.Changing trends with mandibular fractrues:a review of 1067 cas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2,50(4):586-589.

[4] 郑苍尚,雷韦华.下颌骨骨折182例临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5,13(4):294-295. [5] 刘 阳,赵卫东,王慧君,等.下颌骨骨折机理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3):257. [6] Hayter JP, Gawood JI. The functional case for miniplates in maxillofacial surgery[J]. Int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1993,22:91-96.

[7] 袁书海.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并发颞颌关节紊乱症的原因及对策[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8,8(4):289-290.

[8] 张骏诚,张绍洪.钛板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评价[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1):260-261. [9] Kuriakose MA, Fardy M, Sirikumara M, et al.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266 mandibular fracture with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rigid(A)/(ASIF) paltes or mini paltes[J].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6,34:3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