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接本专业课大纲

专接本专业课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复习大纲

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窦肇华主编 一、组织

1、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性和分类。

2、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3、 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4、 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血液

1、 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功能。

2、 掌握血液各有形成分在血液中所含的正常值。 三、骨骼系统

1、 掌握骨的分类、构造。

2、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熟悉各部椎骨的形态特

征。

3、 掌握颅骨的分部,了解脑颅的位置、形态特征;

掌握翼点、颅底内面的结构特点。 4、 掌握主要四肢骨的形态特征。 5、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了解滑膜关节的辅助

结构。

6、 掌握椎间盘的构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7、 掌握肩、肘、髋、膝和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了

解腕、踝关节组成,了解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四、肌学

1、了解肌的辅助结构

2、了解头肌的分部、斜角肌间隙 3、熟悉主要的背肌、胸肌; 4、了解膈的位置、形态及裂孔

5、掌握腹肌的层次关系,掌握腹股沟管的构造。 6、熟悉主要上、下肢肌及其分群。 五、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物质基础;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掌握脊髓的位置及外形的特点;掌握脊髓灰质中主要核团的位置、功能;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 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和外形;掌握脑神经核的分布规律;了解脑干内主要神经核的性质及分布;

掌握脑干内白质的主要变化;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机能。

4.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及其功能;了解内部构造;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和交通。

5.掌握间脑的分部;了解其位置和外形;掌握背侧丘脑,后丘脑及下丘脑的主要灰质团块的位置并

了解其功能;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纤维联系及功

能关系。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外形和分叶;熟悉大脑半球主要沟、回的位置和名称;熟悉基底核的组成,

掌握纹状体并了解其功能;了解白质的分部;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掌握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的定位;了解侧脑室的形态特点。

7.掌握躯干和四肢深感觉、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特点;熟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了解

听觉传导路;掌握锥体系的组成及传导途径,了解上、下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了解锥体外系 的组成和功能。

8.掌握脑和脊髓被膜分层及各层被膜形成的结构;掌握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了解硬脑膜 窦的形成并熟悉主要的硬脑膜窦。 9.熟悉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10.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掌握脑的动脉来源;熟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在颅内的主要分支及供血 范围;掌握大脑动脉环的构成。

11.了解脊神经的成分和主要分支;了解颈丛的位置和分支,熟悉膈神经的走行和分布;熟悉臂丛的

组成,重点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走行和支配范围及损伤表现;

了解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规律;了解腰丛和骶丛的构成;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行程、 分支及支配。

12.熟悉脑神经的纤维成分、性质、连脑及出入颅的部位;重点掌握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和 迷走神经分支及分布范围。 13.了解内脏神经的组成,熟悉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

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周围神经节的部位及节后纤维的去向;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

六、感觉器官

1.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和结构特征;熟悉视神经盘、中央凹的结构及意义。

2.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结构;掌握房水的循环。 3.了解睑、眼球外肌等主要的眼副器,熟悉其功能。 4.掌握结膜的分部及结膜囊的构成。 5.掌握泪器的组成。

6.熟悉前庭蜗器的分部,了解其功能。

7.了解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结构特征及正常鼓膜像。

8.掌握中耳的组成、熟悉鼓室壁的构造及听小骨的形态;了解咽鼓管的结构特征。

9.掌握内耳的组成、位置觉与听觉感受器的位置;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七、体被系统

1、熟悉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女性乳腺的形态、位置和微细结构 八、免疫系统

1、掌握淋巴组织的组成,淋巴结和脾的结构与功能 3、熟悉喉软骨的组成及弹性圆锥的含义,掌握喉腔的分部;前庭裂及声门裂的概念。

4、了解气管的构造,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及临床意义。

5、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出入肺门的结构。 6、了解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及肋膈隐窝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了解胸膜的体表投影。 7、了解纵隔的位置,掌握纵隔的分部。 十一、消化系统

2、熟悉扁桃体的结构特点及胸腺的结构与功能 九、脉管学

1.熟悉脉管系的组成,熟悉大、小循环的组成及意义。

2.掌握心的位置、外形。

3.掌握心各腔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心壁的构造。 4.熟悉心的传导系统。

5.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分支及供血范围;了解心的静脉回流。

6.掌握心包的组成、心包腔的概念。

7.了解肺循环的动脉;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及意义。 8.掌握主动脉的分部;了解其行程。

9.熟悉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的走行;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功能;掌握颈外动脉的主 要分支。

10.了解锁骨下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

11.掌握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了解其分部范围。 12.了解掌深弓和掌浅弓的构成。 13.了解胸主动脉的主要分支。

14.掌握肾动脉、卵巢(睾丸)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走行及分布;了解腹腔主要器官 的动脉来源。

15.了解盆部动脉的来源及分布。

16.掌握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了解其分布。 17.了解静脉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18.掌握上、下腔静脉的主要属支;静脉角的构成。 19.了解头颈部的静脉回流,面部危险三角的范围及含义。

20.掌握上、下肢的主要浅静脉。

21.了解肝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掌握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收集范围;了解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 静脉系的主要吻合途径。 22.掌握淋巴系的组成。

23.熟悉淋巴管道的走行特点、汇流方向,了解九条淋巴干的收集范围。

24.掌握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行程及收集范围。 25.了解全身主要淋巴结群及收集范围。 26.掌握脾的位置、形态特征。 十、呼吸系统

1、了解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掌握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位置。 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分部。 2、 掌握咽峡、腭的组成,舌的构造,牙的形态、构

造、分类、牙式及牙周组织。口腔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

3、 掌握咽的分部与交通。

4、 掌握食管的分部、狭窄及临床意义。 5、 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6、 掌握十二指肠的分部。

7、 掌握大肠的结构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

肠的分部。

8、 掌握直肠的分部及弯曲,肛窦、齿状线的概念。 9、 掌握肝的位置、形态,胆囊的位置、形态;掌握

输胆管道的组成、肝胰壶腹的概念,了解胰腺的位置、形态及分部。

10.熟悉腹膜、腹膜腔的结构特点。 11.熟悉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12.掌握腹膜形成的结构:大、小网膜、系膜、韧带及陷凹,掌握网膜囊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十二、泌尿系统

1、熟悉泌尿系的组成。

2、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及结构,掌握肾的被膜,了解其毗邻关系。

3、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

4、熟悉膀胱的位置、形态及分部,掌握膀胱三角的构成。

十三、生殖系统

1.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了解睾丸及附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3.掌握输精管的分部、精索的结构,了解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分叶。

4.了解男性外生殖器的组成;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5.了解卵巢的形态、位置;了解卵巢悬韧带位置、结构。

6.掌握输卵管的形态、分部及临床意义。

7.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了解子宫的毗邻关系;掌握固定子宫的主要装置及其作用。掌握阴道穹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8.了解女性外生殖器。

9.熟悉会阴的概念。 十四、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的位置。

2.了解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3.掌握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4.了解垂体的位置、形态特点及分部。

专接本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潘文干主编。 第二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含氮十分接近,平均为16% 。

二、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名称、分类、理化性质。 三、肽键和肽链、肽链的N端和c端。 四、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五、蛋白质空间结构分级、化学键。

六、蛋白质溶液的亲水胶体性质及两性解离性质。 七、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变性的定义及变性后性质的改变。

第三章 维生素

一、维生素的定义、分类。

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三、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第四章 酶

一、酶催化作用的三个特点。

二、酶活性中心的定义及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三、酶原及酶原激活;同工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PH;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底物浓度、酶浓度、激活剂。 五、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药物举例。 六、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第五章 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定义、特点。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 三、呼吸链的定义;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传递顺序、ATP生成部位、胞液中NADH的氧化。

四、体内ATP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定义。 五、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第六章 糖代谢

一、糖无氧酵解反应过程、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二、糖有氧氧化反应过程、特点及生理意义。 三、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

四、成熟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及意义。

五、糖原合成与分解。

六、糖异生途径及生理意义。 七、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血糖在体内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

八、调节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激素及其作用。 九、糖复合物的种类及功能。

第七章 脂类代谢

一、脂肪酸氧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二、脂酰基β-氧化---以软脂酰为例说明脂酰基β-氧化过程。

三、人体必需脂肪酸;脂肪动员。 四、酮体的定义:酮体在肝中的生成及肝外组织氧化利用的生理意义。 五、甘油氧化分解途径。 六、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原料;胆固醇在体内转变生成的物质。

七、乙酰COA的来源与去路。

八、磷脂的生理功用;甘油磷脂与脂肪肝的关系。 九、血脂的组成、含量。

十、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一、蛋白质的需要量、氮平衡。 二、人体必需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四、氨基酸脱氨基方式;谷氨酸氧化脱氨基;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五、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及意义。

六、血氨的来源与去路;正常人血浆中氨的浓度。 七、尿素生成(鸟氨酸循环)途径及意义。 八、α-酮酸的代谢。

九、氨基酸转变为生理活性物质;5-羟色胺;γ-氨基丁酸;活性硫酸;s-腺苷蛋氨酸;一碳单位。

第九章 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一、核苷酸的分子组成;DNA与RNA分子组成的区别。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DNA和RNA)。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分子杂交。 四、嘌呤环和嘧啶环合成时各原子的来源。

五、嘌呤和嘧啶分解代谢产物;尿酸与痛风症的关系。

第十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一、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二、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其主要酶类的作用。 三、逆转录的定义及其意义。

四、RNA生物合成----转录与复制的区别;转录的三阶段,转录后的加工。

五、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六、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核蛋白体循环。

七、基因的表达调控----原核生物:操纵子调节;真核生物:顺式作用原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调节。

八、举例说明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第十一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

癌基因激活与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概念及主要步骤。

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工程载体、定义。

分子杂交、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探针,DNA芯片技术的概念。 PCR的基本原理。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概念。 第十三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一、细胞通讯方式----直接通讯与间接通讯的定义。

二、信息分子含义及类型、作用。 三、受体的含义及类型、作用。 四、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特点。 五、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方式。

六、cAMP的生成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七、钙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

一、正常人体体液的分布与含量。 二、体液组成;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电解质分布的区别。

三、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用。 四、水的来源与去路。 五、钠与钾排泄的区别。

六、体内钙、磷的含量、分布、生理功用与代谢交换;血钙的存在形式。

七、激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 八、铁、镁生理功用;含量与分布。

第十五章 酸碱平衡 一、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挥发性酸与非挥发性酸。 二、体液中主要缓冲对挥发性酸与代谢性酸的缓冲作用。

三、肺的呼吸功能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四、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五、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生物转化的定义、非营养物质的来源。 生物转化的类型。

胆汁酸的种类和生理功用。

血红素合成的原料、限速酶、调节因素。 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 胆红素在肠腔中的转化---胆素原、胆素。 六、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接本提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