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金莲 黄刚
来源:《学园》2012年第15期
【摘 要】南康中学是重点中学,学生都是从初中选拔过来的,高手聚集在一起,学习竞争相当激烈。每到考试特别是高考前,到心理咨询室寻求释放压力的高三学生特别多,尽管学生表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高考。也就是说学生其实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状,本文试分析考试焦虑的一般原因,以帮助高三学生缓解考试焦虑,有助于高三学生以较好的心态完成高中的学业,顺利进入理想大学继续深造。 【关键词】高三学生 高考 考试焦虑 缓解考试焦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05-02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许多学生和家长十分紧张。高考可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高考成绩如何不仅直接决定你能不能上大学及上什么样的大学,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今后事业的发展及今后的生活,因此考前紧张是必然的。在这场重要的考试面前,大多数同学感到有压力、焦虑不安。
考试焦虑又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高三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反复逃避考试,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恐学和厌学。 一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害怕考试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学习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向老师交待?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因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2.对自己缺乏信心
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同时这类学生也期望自己能考入好的大学,但又害怕自己
的成绩下滑,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心理包袱,每当考试就会自然产生如担心考试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3.外部压力大
首先来自父母的压力。据了解,父母的压力已成为影响学生考试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长虽然表面上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也没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但会在自觉或不自觉间流露出自己的情绪,如孩子成绩好的时候,父母会很开心,夸奖孩子,给孩子买礼物,而当孩子没有考好时,父母可能会脸色不好,流露出失望等,敏感的孩子会从父母的脸色中看到很多东西,久而久之,也会形成惯性,害怕考试考不好让父母失望。另外,有一些父母把孩子逼得比较紧,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得考试焦虑症。其次来自老师的压力。老师的特别照顾、关注、器重等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害怕自己的失败会很难向老师交代。随着高考的临近老师的目光会让我们学生越来越感到紧张,甚至连复习都复习不进去,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除此还有来自于学生本身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 4.考试的阴影
除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外,曾经的失败经历也会成为隐痛,曾经的失败会给学生造成阴影。如有的同学在大考中发挥失常等容易怀疑自己,特别是家长或自己贴标签似的结论“一到大考就不行”,会给学生心理暗示,更加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所以,不要给自己做贴标签式的评价,而应就事论事,针对每一次考试总结经验。其实每一次考试都是的,没有必然的规律,曾经的失误已过去,不会再发生。 5.过分要面子
有的同学怕考试考不好,没脸见父母、老师,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高考即将到来时,更是担心、焦虑。 6.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以致睡眠不足。如果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7.盲目地复习,即学习无计划性
有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非常被动,并且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其他同学的复习情况,看到其他同学在复习某门功课,他也赶紧看这门功课,看到其他同学比自己复习得快,心里就非常紧张,导致做也做不安心,玩也玩得不快乐。整天处于担心焦虑之中。
要缓解焦虑,我们首先应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属于消极情绪,它是一种能削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加快,当焦虑超过一定的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平时不容易激动、
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者要高。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
所以,对学生来说,应有适度的焦虑。平时我们不要把所有的焦虑都往心理问题上靠。实际上,学生面对考试,不能没有焦虑,中等以下的焦虑水平,对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动力。临考的学生,如果没有一点焦虑,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如果有一个学生,想到要考试,偶尔有一两次失眠,一下子看不懂题目,偶尔会有点晕,但马上可以自己缓解,这些都属于中等以下的焦虑,不是心理问题,不需要过分的心理关注。过分的心理关注,本身也是压力,反而容易内化为焦虑。 二 缓解考试焦虑的对策 1.正确对待考试
我们平时的考试只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的学习状况,是认识学习优劣的好时机。考得不好,题目错的较多,就证明你在这些方面知识较欠缺,暗示学生课后应尽快弄懂。这次不是高考,还来得及。 对于高考,有的同学把高考想象得很可怕。其实这只是同学夸大了高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地面上画两道线,相隔一米,让你跳过去,很容易;如果是两个高半米的石头台子,同样相隔一米,让你从台子跳到那个台子上,你就会小心一些了,但也能跳过去;但如果是一个几百米深的峡谷,同样宽为一米,让你跳过去,你很可能就不敢跳或跳不过去了。为什么?因为你害怕了,你过分担心了,而这种担心仅仅是对结果的担心——万一我跳不过去怎么办?这种担心进而使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我能跳过去吗?甚至严重地影响了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由于紧张而使腿发颤或抽筋而跳不过去。实际上你真的跳不过去吗?当然不是。同
样,高考也是这个道理。即使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平时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一样,如果你过分紧张,就会影响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 2.做好考前准备
在复习迎考的起始阶段,假如你已制订了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已开始启动自己的复习策略,并已做到锻炼适当、睡眠充足、饮食正常、生活有规律,那你就把这复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高效地度过每一天,而不必去考虑考试的结果如何。其实越想越容易带来心理压力,心情紧张,甚至忧心忡忡,必定会影响正在进行的复习工作,降低学习效率。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考试的惨局会真的被自己“不幸而想中”。假如你很看重复习迎考的整个过程,认识到成绩在过程中,那你的结果肯定是好的。 3.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有适当的期望值
付出一分努力,不要希望有五分收获;认真复习,就会有成绩。要相信“天道酬勤”的法则,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每个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真实实力,其次要有一个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也就是应给自己一个底线,不能只有最高目标而没有最低目标。同时,要有一个导向生活目标,即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并以此为指导,制订相应的目标要求。只有恰当的目标,才是缓解考试焦虑的一种重要方法。
4.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
要防止盲目的复习,就应给自己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包括三个方面:制订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方法及监督措施。学习目标起导向作用,所以学习目标应制订得适度,也即目标要略高于自己的原有水平,太低了没有激励性,太高了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易丧失信心,都不利于复习。同时目标要有侧重点,并且要具体明确。其次安排学习时间也很重要。学习的时间安排应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然后通过顽强的意志力来监督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心里就踏实了,对高考也一定会信心十足。 5.注意劳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长时间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神经绷得越紧,越容易引起头昏脑涨。因此,开夜车、熬通宵、连续苦战的精神虽然可嘉,但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作用。所以,我们不提倡大家苦学、苦练,特别是不主张熬夜。科学的复习方法是劳逸结合,当自己感到脑袋昏昏沉沉时或当自己觉得学习效率低时,停下来休息一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得正是这个道理。
6.树立自信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缺乏自信,对考试失败存在过度的担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在考前总是感到担忧、不安,但究竟担忧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时仔细留心,把这些夸大的、不客观的、消极的念头用语言表达出来,使他们清晰、明朗化,然后,逐一对他们进行分析批判。通过理智分析,指出平时自己对考试担忧的不必要以及这种担忧的危害,达到消除焦虑,增强信心的目的。假如“担心没有准备好”,那么你就可以这样自我批判:“真是如此吗?不!我平时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认真做了准备。我的消极念头会使我分心,将注意力分散在不必要的担心上,不利于取得好成绩。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考好!”假如你担心“别的同学在考试中都比自己强”,那么,你就这样对自己说:“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毫无必要!班里确实有比自己强的同学,但也有不如自己的人。我实际没有必要与别人竞争,要与自己竞争,努力考出好成绩。”总之,通过判断这些消极意识,树立起自我的自信,达到缓解焦虑的目的。 7.放松疗法
第一,心理暗示法。暗示与明示相对,不用解释,不作指令就会不假思索地盲目接受。如你喝了一大口矿泉水,然后有人骗你说:“这矿泉水其实是有点脏的水。”你听了之后可能会马上引起心理上、生理上的微妙变化。这就是暗示的作用。
暗示是一种心理调整方法,会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具有治疗作用,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疗效。要预防和缓解考试焦虑,可在考试前三五天,用一句自己编的话来鼓励自己,如“我有信心考出水平”“我有能力考出成绩”。每晚默念三遍。考试前夕若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就用自己编好的话压倒它。
第二,冥想法,又叫美好事物回忆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站着),回忆过去自己经历过的一件最愉快的事,回忆得越具体、越生动、越形象越好。细节回忆出来了,心里自然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脸上会情不自禁地泛起甜蜜的微笑。泛起微笑,说明肌肉得到了放松,心情自然也会随之轻松起来。
第三,深呼吸法。用腹式呼吸,慢慢地深吸一口气,让气体在腹部停留5秒钟左右,再慢慢呼出。深呼吸的同时,专心想象气体在你体内循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随时随地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