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学了什么
1.物质检验的原则和技巧(方法)
(1)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和鉴。物质检验的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种类。
最少的步骤获得最明显的现象、鉴物质时,先分析被鉴物质的成分,然后根据所学知识
确检验的试剂和方法。若某一成分的检验方法未学过,就想方设法将这一成分通过已知
的化学反将其转化为能用所学过的知识检验的成分。鉴别物质时,先通过对比分析,找
出被鉴别物质组成上或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相同点分组,再根据组内物质的特性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2)物质检验的操作步骤: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
解时的热效进行观察、感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化学方法:一般包括取样、操作、
现象、结论四个,要求做到:①“先取样,后操作”。若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
成溶液后再检验;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试管”进行,不得在原有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③要“先现象后结论”。
(3)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①若待检验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或溶解性或
其他性质差异,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或加水或其他合适的试剂检验;②如
果待检验的物质中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不同的阴离子时,则要分别考
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的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
组台成一种试剂。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gNO3、Na2SO4、Na2CO3,这种试剂就是盐酸。③
若待检验的物质中含有多种不同的阳离子或同一溶液中含有多种不同阳离子,均可用加人强碱溶液产生不同的明显现象来检验。
(4)不用其他试剂鉴别一组物质的方法:①特征现象法:先根据待鉴别物质中的特殊颜
色鉴别出个别物质,再借用这种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②两两混合法:若组内物质均没
有特殊的颜色特性,可将它们两两混合,根据物质之间反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别;○3
借助产物法:组内物质一般含酸。若用以上两种方法仍不能将组内的一种两种物质鉴别出来,可借用相关反产物和酸反加以鉴别。
(5)不限制试剂一组物质的方法:鉴别组内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最好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2、物质推断的思维方法、基本思路和常用推断方法
(1)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人手“顺藤摸瓜”逐个推断.这是正向思维法。
若将最终结果作为思维起点.由果索因,这是逆向思维法,若从中问题眼人手,则综合
采用了正逆向思维法。具体运用于文字推断题时,要做到逐字阅读分析,注意挖掘潜在
变化和信息苗头。用于几何图形转化题时,要注意抓题跟,抓转化关系。用于代码两两组合题时,以出最多沉淀(现象最单一)或最少气体现象为突破口。 (2)基本思路:
显性条件 结构特征
原题
反特征 →结论→验证
隐性条件 现象特征
(3)常用的推断(推理)方法:①“一点击破顺逆推理”抓住题目的显性条件(即“题跟”,
也称解题“突破口”),得出相关的直接结论,然后通过顺向或逆向的推理方法,逐一
推导出其他结论。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一般又可分为单线顺逆推理法、双线逆推法和
多线顺逆推理法;②“机遇组合对比推理”采用类似数的“机遇”方法用图像列出各物
质的反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规律列出各物质反次数.然后通过分析对比.对号
入座推理出各物质;③“排列组合分配推理”利用题给条件,按照物质的性质、转化规
律及反现象进行排列组合.然后验证组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④“对号入座 比较推
理”将题给物质两两混合的反现象列成表格与题给表的信息(即现象)进行比较.对号入
座,得出答案;⑤“紧扣现象逐一推理”结合每一步的现象分析.得出每一步的结论,
最后综合得出结论。此种方法适用于解文字叙述型推理题;⑥“提出假设讨论推理”在
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结论。 二、中考考什么
(1)会用检验物质并对上述进行评价;(2)会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相互转化关系推断物质并
书写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及有关反的化学方程式;(3)熟练运用物质的检验与推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用问题。
三、这些容易错
例1、加碘食盐中碘元素以碘酸根(IO3-)形式存在。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跟碘
离子(I-)发生反生成碘(I2),I2能使淀粉变蓝色。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碘化钾溶液(KI=K+ + I-)②食醋③食糖④白酒⑤淀粉⑥纯碱,通过要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3-,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 ) A、①⑤⑥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④⑥ 【解答】C 四、动动手、动动脑
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对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① ② 结论 只含C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2)通过及分析,确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
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
量稀硫酸,反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颜色。
2 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过程中所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 、 。
2、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
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
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回答: A B C D
(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______
3、铁盒罐头过期会出现“胖听”现象(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底和盖向外鼓胀),一般分
为两类:(1)化学性“胖听”:一般是铁皮与罐内酸性物质反产生气体。(2)生物性“胖
听”:一般是罐内物质腐败所致。用金属针头钉入罐头内,将气体异出进行如下,请填写下列报告:
内容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属于何种“胖听” (1)点燃导出气体罩上玻璃杯壁有 出 玻璃杯 现 (2)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的石灰水中 4、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若Y为气体,Y还可以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1瓶溶液进行分析,初步确它是含有同种阴离子的M、N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继续分析的步骤如图所示: 请根据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若没有产物A,则M、N可能是 和 (写化学式);滤液中的溶质
是 (写化学式);步骤②中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的基本类型是 。
(2)若有产物A,且它是一种复合钾肥,则M、N可能是 和 (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第二讲 物质的检验和推断 (1)
有黑色不溶物,溶液不变色,无气泡 产生 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变蓝色,无气泡 产生 含C和Fe (2) 无 蓝色 有 H2SO4 C + 2CuO + H2O
高温 2Cu + CO2↑ CuO + H2SO4 = CuSO4
2. (1)澄清石灰水 验证A中已把二氧化碳除尽; (2)B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D中石灰水变浑浊; (3)点燃或用气球回收. 3、
内容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属于何种“胖听” (1)点燃导出气玻璃杯壁有 水珠 Fe+2HCl=FeCl2+化学性 体罩上玻璃杯 出现 H2 (2)导出气体通CO2+Ca(OH)2=CaCO3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 变浑浊 生物性 +H2O 中 4、(1)Fe和Cu
(2)CuO+2HCI=CuCl2+H20或Fe203+6HCI=2FeCl3+3H20 (3)c+2Cu=2Cu+C02或2Fe203+3C=4Fe+3C02+ H2O H2 、CO
5、1)HCl ,CuCl2 ,NaCl NaCl+AgNO3=AgCl+NaNO3 复分解反。
2)KCl CuCl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