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内容及内容分析 条件语句是初二选修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一节课主要的内容为条件语句表示方法、格式以及用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算法语句,并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学过的语句,并为后面循环语句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理解条件语句的格式及功能。 ②能初步用条件语句设计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 ①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用计算机解决身边问题的重要性、有效性,增进对计算机的了解,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②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算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 ③在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结构和用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转换为条件语句组成的程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算法语句,以及学会初步的算法语句和程序框图之间的转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并把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贯穿于整个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本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来掌握本节知识。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五、教学基本流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过程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相关内容) 通过复复 1.算法语句 输入语句: 习回顾使习 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得知识系和赋值语句的一般格统化,使回 式分别是什么? 输出语句: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学生能顺利过渡到顾 2.它与我们学习过的赋值语句: 本节课内哪种逻辑结构相对容的学变量=表达式 应? 习。同时为设置情它与顺序结构相对应 境,产生认知冲突埋下伏笔。 很好,通过上面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上节课的三种语句基本掌握了,这样我们便可以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而,仅仅有这三种学生活动 语句并不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判断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继续学习与条件有关的语句。 首先请同学们回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中在起初设设 想一下,生活中有什么的一些具体事例。 计时,这置 样的事例与我们本节些例子我1.儿童乘坐火车时,若身高不超过1.2m,课的内容有关呢?这准备直接情 些事例如何用算法来则无须购票; 若身高超过1.2m不超过给出,但1.4m,应买半票.超过1.4m,应买全票。 分析呢? 经过几番境 思考,还 是觉得让学生举例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 通过同学们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我们在做一些事之前,都需要对某个条件进行判断,然后才能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怎样做,然而,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是借助于计算机操作的话,也许会帮助我们更快做出判断,让我们能够更加果断的做一些事情。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条件语句,条件语句如何表示,用条件语句如何设计算法。 自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理解程回答学案上设计的问序框图与主 题。 程序之间的关系。学(1)画出程序框图中让学生自习,的两种条件结构. 己探究概探 念的生成(2)结合课本试着写过程,培求 一下对应的条件语句,养学生的并指出条件语句的格自学能新 式及功能. 力, 知 (3)指出两种条件语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的两个亮点。因此,在教法选择上,我注重观察实验,自主合作,尝试探究相结合,最大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教学,用问题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看、倡导学生说、点拨学生思、放手学生做。让他们的经验、智慧、思想得到共享,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根据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尝试着写一下下面这个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 导 例1:编写一个程序,求整数x的绝对值. 练 写出算法步骤,并绘出展 流程图。试着用条件语句表示一下。 示 (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巡视,指点学生用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设计算法,最后板演)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来,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进行相应的提示 用两种方法进一步熟悉条件语句的两种格式 3.写出程序 算法一: INPUT x IF x>=0 THEN PRINT x ELSE PRINT -x END IF END 算法二: INPUT x IF x<0 THEN x=-x END IF PRINT x END 在把程序框图转换为程序语句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体会把图中的条件结构转换为条件语句的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设计程序的完整过程,即:先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接着画程序框图表达算法,最后把程序框图转换为程序语句。 1.算法步骤: (1)输入x; (2)若x>0,则输出x (3)若x<0 ,则输出-x (4)结束 2.程序框图: 教师要注意学生可能犯的错误:(1)不打空格;(2)忘记END IF;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引起注意,加深印象。 变式训练1. 例1为学生模仿阶段,编写程序,输出两个但是还不能不相等的实数a、b的真正掌握其最大值.(用两种格式) 要领,所以设置变式训变式训练2. 练,让学生在操作过程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中加深对条任意输入的整数的奇件语句的理偶性。 解 2.复合条件语句 嵌套结构 if <条件1> then 语句1; else if <条件2> then 语句2; else 语句2 End if End if 输出y的值. 本题旨在让学生感受高等数学中经常条件语句的用到符号函数,符嵌套结构与号函数的定义为 叠加结构。 嵌套结构 注意书写格式 由于课本 上例6有点试编写程序输入复杂,故在此设置了一x的值, 个较为简单的例题做铺垫 叠加结构 if <条件1> then 语句1; END IF if <条件2> then 语句2; END IF if <条件3> then 语句3; END IF End 叠加结构 达 标 检 测 讨论:用“条件语(1) 应合理的选择逻辑判断的条件(这是学生小组句”编写程序的步骤和关键);(2)解决问题时应按“写算法步讨论,达成注意事项有哪些? 骤、画程序框图、编写程序”的步骤进共识,归纳行。(3)IF、条件、THEN及输入、输出语心得。 句后的空格不能漏;(4)IF和END IF是成对出现的;(5)条件语句中,语句体内缩几格,是为了增强程序的可读性和修改方便。 1.编写程序,使任意2.把前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上面例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ax2+bx+c=0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题的分析,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让学生独立程序: 完成课本例6和例7,然INPUT “a,b,c=”;a,b,c 后可以相互讨论,最后d=b^2-4*a*c 上机运行一下,以检验IF d>=0 THEN 程序的正确性. p=-b/(2*a) q=SQR(d)/(2*a) IF d=0 THEN PRINT “x1=x2=”;p ELSE PRINT “x1,x2=”;p+q,p-q END IF ELSE PRINT“No real root” END IF END 课本29页练习2 3.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编写一个程序,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为闰年. 条件语句的基本形1.条件语句:用来实现算法中的条件结引导学生归 1、式、应用范围及对应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小 2、 条件语句与算法中(1)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 学生对已有的条件结构相对应,语的知识结构结 句形式较为复杂,①IF—THEN—ELSE语句; 要借进行编码处助框图写出程序。 理,加强理②IF—THEN语句; 解记忆,引一位学生总结,其他导学生对学(2)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的一般格式; 同学补充,教师完善。 习过程进行反思,为在(3)条件语句的嵌套和叠加 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有2.编程的一般步骤: 效调控打下良好的基(1)算法分析 础。 纳 程序框图。 构。 根据提供的问题,利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算法 (2)画出程序框图 依据算法分析,画出程序框图 (3)写出程序 根据程序框图中的算法步骤,逐步把算法用相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 七、几点说明 条件语句是算法语句的基础和核心,本节设计以条件结构和条件语句的对应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将程序框图转化为算法语句.本节的难点是正确区分叠加结构和嵌套结构,并会应用它们编写算法语句.本节选用大量精彩题目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程序框图与算法语句的关系,达到解决本节难点的目的. 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又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因此,如果能让学生上机,算法设计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得到完整的体现,学生可以及时看到自己设计的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这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果. 本设计始终坚持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一些学生通过讨论便可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把握住契机,让学生讨论。当然,需要教师点石成金的地方,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说明,不能简单地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把原来的教师讲变成学生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