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 1.1重晶石混凝土工艺原理
(1)重晶石混凝土采用密度大,含结合水多的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等粗细骨料(主要成分为BaSO4. 2H2O),以普通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水、外加剂按一定配合比拌合形成防辐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大,对X射线和γ射线防护性能好;骨料中有大量的结合水,氢元素含量多,能有效防护中子流。重晶石混凝土浇入模成型后与钢筋骨架共同形成具有特殊防辐射性能的混凝土结构.
(2)通过优选原材料和科学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在拌合和成型过程防止离析、保持均匀、成型密实;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以及施工缝的特殊处理。从而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结构构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防辐射效果。
1.2原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设计 (1)原材料选用
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效混凝土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的相关要求.也可采用其他密度较大、耐热性能好、低水化热的水泥。
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表观密度要求在4300kg/m3以上,其BaSO4含量不低于90%,内含石膏或黄铁矿的硫化物及硫酸化合物不超过7%,碎石含泥量≤1%。
拌合用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相关要求。
外加剂:泵送剂、减水剂和膨胀剂质量应符合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2)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经过原材料优选,主要参照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和JBJ/T55—2000 、J64—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塌落度控制在100-120mm之间.
每立方米胶凝材料总用量控制在最大水泥用量以内;考虑地下结构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抗裂,采用UEA—E型膨胀剂(内掺10%)和高效混凝土掺合料(内掺50%)等量取代水泥。
砂率按43%、掺泵送剂、经多次试配试验后确定最优配合比。 1.3重晶石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采用矿区样品按规定送检合格后,备足材料,进场后分区堆放,按规定取样送检,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每200m3取样一次,进行级配分析和表观密度检测,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时校验自动计量装置,控制投料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单盘搅拌量、搅拌时间、出厂坍落度、入泵坍落度,并按规定留设试块。
采用专车运输供应;每车装料时,罐体要高速搅拌,运输途中低速搅拌,防止混凝土离析;装载运输量控制在普通混凝土的60~65%;供应速度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施工要求;还应考虑备用的运输路线和停水、停电及设备故障等应急措施。
1。4重晶石混凝土的泵送和浇捣
重晶石混凝土骨料重,易离析,准备采用泵送工艺输送。通过以下措施,保证重晶石混凝土成功泵送和浇捣。
采用功率较大的输送泵,尽量使混凝土沿水平输送,主管控制在100m以内。严格控制重晶石混凝土的质量,进场的每车混凝土必须经目测无离析,现场实测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入泵。
鉴于重晶石混凝土的泵送具有一定的难度,现场泵送施工时,一定要根据现场情况先进行有针对性的泵送试验;成功后再组织浇筑作业.
墙板砼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且上下层间不超过砼
初凝时间,不允许留设任何规范允许外的水平施工缝.墙板砼浇至梁底后应稍加停息约1小时左右,让砼达到初步沉落,再浇上部砼。震动棒应插入墙板下层砼5cm左右,以防发生水平裂缝。
鉴于本工程重晶石混凝土施工面不大的特点,顶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整体平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400mm,共分三层进行.
1.5施工缝的特殊处理措施
鉴于本工程的特殊性,重晶石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仅在基础底板部位留置一条水平施工缝,具体位置在底板顶标高下0。2米,宽度同墙厚,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预留,墙板和顶板同时浇筑,以确保防辐射效果。
1。6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掺合料.
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骨料质量和含泥量及水灰比,砼表面做好二次抹平压实工序。
采取对板基层压光或增加滑动层等降低结构边缘约束措施。
就结构本身而言,针对其相应薄弱部位及应力集中部位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外露结构表面应增加细而密的温度筋网片;水平施工缝适当增加插筋.采取有效的温度测量与控制措施。混凝土浇捣后,采用在混凝土体内不同部位及深度预埋测温孔的办法,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纠偏,直至达到预定控制范围。养护完成后,测温孔采用重晶石砼封堵密实。
1。7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及保温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参数:
混凝土内表温度之差不得超过25℃,混凝土温度骤降不得超过10℃,内表温差达23℃时就发警报。
测温点布置:
四面墙板:墙板超厚部分4处,在其中部沿高度方向各取1处,分别在距混凝土表面10cm及结构中间部位布置2个测温点,共计8个测温点。
顶板:大体积顶板2处,在其中部沿高度方向取2处,分别在距混凝土表面以下10cm及结构中间部位布置2个测温点,共计4个测温点。
外环境:在墙板与顶板加厚部分中心部位,离混凝土表面以外10cm处各布置一处环境温度测点.
测温工具的选用:
采用表盘式干式温度计与水银温度计. 测温线布置:
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测温点布置要求,从结构室外混凝土面预埋DN25热镀锌钢管至结构中部,与结构钢筋焊接固定以防混凝土振捣时移位或脱落,管底固定一块5cm×5cm×2mm的铅板,防止射线透过,测温时将传感器带测温线穿入管中监控。待温度监控工作结束后,钢管内进行压力灌浆。
测温制度:在混凝土升温保持阶段, 2—3h测温一次,在温度下降阶段, 4-8小时测温一次。
(2)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与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2小时后,拆除障碍的钢管,用黑色塑料薄膜全面封闭,外围用棉毯缠裹,然后再用黑色塑料薄膜全面封闭,并加强测温。如外界和内部的温差大于25℃时,再用以上方法重复处理。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0℃,且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也不超过10℃时,逐层拆除保温层,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差控制值时,则全部撤掉保温层,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
1.8重晶石混凝土冬期施工操作要点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期间位于2008年1月份,正值寒冷的冬季,冬期施工时,气温低,当气温降至0°C以下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重晶石混凝土的冬期施工质量。
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标号不应低425号,最少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3.
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保证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结块等其它宜冻裂物质,混凝土拌制采取加热水法。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6。
混凝土不宜露天搅拌,搅拌站应搭设暖棚,优先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搅拌前,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50%。经加热后的材料投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沙石投入拌和,然后加入水泥。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C。
混凝土在浇筑后3天为水化热高峰期,温度在70℃左右,时下最低气温接近0℃,需要减少温差45℃。梁板重晶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上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和棉毯,必要时保温层进行重复处理,其间应做好测温记录。下道工序开始前由混凝土施工班组组织撤离,集中堆放看管。
2 质量控制
为确保重晶石混凝土对射线防护的有效性,关键是保证混凝土成型密实、均匀,表观密度和构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防护墙上预留孔洞、套管采用折线穿墙。
2.1防辐射重晶石混凝土施工严格执行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及该标准中引用的有关标准,混凝土质量评验按GBJ81-85及GBJ107-87之有关要求评定。
2.2钢筋、模板等分项工程施工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及标准中引用的其他有关标准,并按各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达到验收合格。
2。3按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全过程有效控制.执行标准:ISO9001:2000 idt GB/T19001—2000和ISO14001:1996 idt GB/T24001—1996及 GB/T28001—2001。并建立搅拌站生产作业和现场生产作业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
3 防辐射专项验收
3。1检测防辐射结构重晶石砼的表观密度和防护结构构件(防护墙、顶板)的厚度,要求符合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针对每个建设项目所作的关于《建设
项目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相关分析、评价及设计和验收要求;同时在全套建筑施工资料齐全并具备土建验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防辐射专项验收。
3.2在防辐射结构整体项目完成,并将原设计采用的辐射源项全部安装到位后,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建筑环境背景值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整体验收后,出具相关专项验收证明方可投入使用。
3.3要遵守防辐射结构建设项目实施的相关专项验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