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人体内担负着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组织属于输导组织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D.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松鼠有系统,松树不具有系统
2、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4、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5、冬天上课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 A.打“呵欠”会传染
B.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同学想睡觉 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
6、莘县香瓜闻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 A.合理密植 B.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增长光照时间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7、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8、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9、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10、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健康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1、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12、请你选出对相关植物正确的描述( ) A.肾蕨、墙藓、满江红都靠孢子繁殖
B.苔藓植物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银杏和卷柏都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13、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肠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14、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
/ 7
1 是( )
A.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15、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16、下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投篮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C.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17、哺乳动物子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A.体温恒定
B.大脑发达
C.胎生、哺乳
D.活动范围大
18、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 A.收集声波
B.传导振动
C.感受刺激
D.产生听觉
19、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20、下图示中表示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21、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B.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D.多利用大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
22、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陆生脊椎动物 B.都属变温动物
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 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
23、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 脑干 B.小脑 大脑皮层 C.脊髓 大脑皮层
D.脊髓 小脑
24、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5、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
2 / 7
依据是(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一般由树皮、________、木质部和________四部分构成。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3、从开花到形成果实,种子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传粉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过程。 4、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_____________,储存___________;与之相对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
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2、绿色开花植物各器官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据图回答。
(1)植物体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功能的是_________组织。
(2)图A中,①表示通过气孔释放的气体,它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也可以表示蒸腾作用散失的____。
(3)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受精后,图B中[_____]将发育成种子。 (4)观察图C,根尖成熟区有利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写出一点即
可)。
3、下图分别为一片麦田和收获的麦粒,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麦田中的小麦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季节,小麦植株吸收的绝大部分水都通过某一生理活动散失掉了,则该生理活动是指____作用;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
3 / 7
区。
(3)收获季节如遇阴雨天气,可将小麦堆放起来,并用塑料布遮盖。一段时间后,发现麦垛内部的温度较高,这是因为小麦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根据上表中的设计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 。
2、某种植物的两个品种,品种A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品种B高,为探究原因,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组别 甲 乙 丙 平均温度 21℃ 10℃ 21℃ 光照条件 光照充足 光照充足 光照不足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其他培养条件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___,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是_____,叶绿素可以溶解于_____中,研究者利用这点提取叶绿素,继续定量测量,比较发现品种A比品种B的叶绿素含量高。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细胞调节的。研究者在大田种植实验中,将品种A、B种植于同块田地,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采取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三种不同浓度氮肥处理,结果如图,发现在各种氮肥浓度下,品种A比品种B的气孔开放程度_____(填“高”或“低”),根据该结果,对品种A比品种B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_____。
(3)研究还发现品种A的导管比品种B更加密集,推测这也是品种A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原因,理由是_____。
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 和 。
(2)若要通过一次实验就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若要探究“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应选择甲组和 组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
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如果甲组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
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
是: 。
4 / 7
“S”形。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___的能力。
(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最急剧减少,你认为它们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5 / 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A 3、D 4、A 5、B 6、D 7、B 8、D 9、B 10、B 11、A 12、A 13、B 14、C 15、A
16、B 17、C 18、B 19、A 20、B 21、B 22、B 23、C
24、C
25、C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形成层 髓 2、细胞体 突起 3、受精 4、抗生素
5、有机物 能量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C右心室 A右心房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2、输导 氧气 水蒸气 雌蕊和雄蕊 ④ 具有大量根毛 3、二氧化碳 有机物(或“淀粉”) 氧气 蒸腾 成熟 呼吸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1)平均温度(1分) 光照条件(1分) (2)增加各组中水仙花鳞茎的数量
(3)乙, 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有影响 (4)光照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
2、叶绿体 吸收光能 酒精 保卫 高 气孔开放程度高,获得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导管运输的是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 / 7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直立行走 使用简单工具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利于脑的发育(意近即可) 森林大量消失(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剧烈变化) 不能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