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的《友情不应两败俱伤》阅读答案 余显斌的《友情不应两败俱伤》一文,完成18―22题。(20分)
①十五岁时,正读初三,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那种感觉,只有三个字:爽歪歪。
②当上班长,得发表任职感言。
③我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一刻,我很幸福,我发誓,我会带着全班,夺得全校的文明班级称号。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 ④可是,铁姐
儿朱芷却没鼓掌,假装睡着了。
⑤下课,张逸跑到我跟前白着眼道班头,那样的狗屁死党,踹了。当时,张逸是副班长,所以,我 俩志向道合。
⑥张逸另一个对朱芷不满的原因,是朱芷拿了她的一支笔。 ⑦那支笔很好看,是张逸书法竞赛时得的。可是,不久就不见了。也就这时,我发现,朱芷也有这样的一支笔。 ⑧于是,我悄悄告诉了张逸。
⑨当时,我的心里暗喜,觉得自己班头在望了。 ⑩是的,张逸当时也想竞聘班长。 她曾私下里对我说莫颜,让我
公平竞争吧。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那一刻,我心里一沉,知
道自己一定会输,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朱芷都比我突出。 我想当班头,特想当班头,那多出彩啊。
我想,我得盯紧了,赶紧找找朱芷的死角,给她致命一击。 朱芷落选后,每次见我,态度都冷冷的。
我当然不能,因为我是班长,是全班的领导,领导得大度。一次,我赶上她,特意套近乎道朱芷,我
一块走吧。朱芷轻轻一笑,没回答。张逸后来说妒忌。还说,我当选班长,全班53票,唯一少朱芷一人。
张逸从大局着想,喟然长叹有这样一个爱拿别人东西的人,班头,我
想当文明班级,不可能的。说完,她悲天悯人地摇摇头。
本来,张逸偷笔的事,张逸准备上报老班的,被我拦住了。张逸狠狠哼了一声,说饶了她一次。事后,没在班上宣传,仅限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说说罢了。即使这样,对朱芷仍然十分不利。 不利的表现,第一,她竞选班长失败。
第二,大家都冷着她,好像她身上有细菌一样。她从大家旁边走过时,大家都纷纷让开。
她无法在班上呆下去,转到了另一个班。
她走时,大家没人理她,也没人去送。外面,只有小雨在不停地下着。
张逸的笔,后来得知,是她小弟弟拿去了。
一次,她回家写作业,小弟弟看见那支笔漂亮,偷偷拿着跑了,
到小区的小朋友
面前显摆。显摆结束,不见了,怕张逸修理她,就咬着指头没敢告诉张逸。
当张逸把这些告诉我时,中考刚刚结束,天气炎热的火一样。 我气坏了,质问她怎么不早说?
张逸白着眼睛,很丧气地说,自己也是刚刚知道的。 我
说完,都站在太阳光下不说话,只有树上的蝉儿在一声声地叫,知了,知了!叫得人直想流泪。
老班也是此后听我说的,她一声长叹那次学校奖励的笔,是一个制笔公司赞助的。老班接着解释说,公司老板就是朱芷的老爸。 一刹那间,我明白了,朱芷为什么有那样一支笔。
其实,她当时可以申明啊,为什么就忍了下去?我发了信息给她,询问原因。不一会儿,接到回信:我
是朋友,如果我申明,大家一定会怀疑你是为了竞争班长,故意诬陷我,你怎么办呢?
言外之意,既然有一方要受到伤害,就让自己去承担吧。 那一刻,我泪水流出,第一次,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友谊,就是一方受到伤害时,宁愿遍体鳞伤,也要让朋友全身而退。 这一切知道的还不算晚,因为,高中,我和朱芷仍可以在一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23期)
18.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概括朱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
19.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1)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2分)
(2)只有树上的蝉儿在一声声地叫,知了,知了!叫得人直想流泪。(3分)
20.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张逸白着眼睛,很丧气地说,自己也是刚刚知道的,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张逸得知事情的后痛苦沮丧的神情。
B.友谊,就是一方受到伤害时,宁愿遍体鳞伤,也要让朋友全身而退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C.那一刻,我泪水流出这一句中的泪,蕴含了我终于知道事情的喜悦之情。
D.张逸是这篇小说刻画的次要人物。
21.文中交代张逸把偷笔的事在自己的小圈子说了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22.我通常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我
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也有我的存在,请分别说说《友情不应两败俱伤》《最后一课》两篇文章中的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6分) 18.顾全大局,珍视友情。(2分)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 19.(1)运用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出朱芷得意的神情,
表明她对竞选班长成竹在胸(1分)。
(2)点明季节,渲染炎热烦闷的氛围(1分),烘托出我和张逸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的心态(2分)。 20.C(2分)。
21.揭示出朱芷落选班长的原因(2分),为后文写朱芷转到另一个班埋下伏笔(1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
22.《友情不应两败俱伤》的我: 本文中我是故事的见证人,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用我的争强好胜、主观臆断来反衬朱芷的顾全大局,珍视友情,我是正面人物的陪衬,是成长中的形象。
(3分)《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朗士在文中起贯穿全文作用,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同时还有深化主题作用,通过小弗朗士前后的对比突出文章中心,表现爱国主义主题(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