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使的读音是:xuān wèi shǐ。
宣慰使的拼音是:xuān wèi shǐ。 注音是:ㄒㄨㄢㄨㄟˋㄕˇ。 结构是:宣(上下结构)慰(上下结构)使(左右结构)。
关于宣慰使的诗词
《奉宣慰使鱼十四郎》
宣慰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官名。宣慰使[xuānwèishǐ]⒈官名。
二、引证解释
⒈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杨於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於陵传》。元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
三、网络解释
宣慰使官名。唐宪宗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曾置淄青十二州宣慰使,非常制。综合释义: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杨於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於陵传》。元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宣慰使[xuānwèishǐ]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杨于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于陵传》。元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其他释义:1.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杨于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于陵传》。元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
关于宣慰使的词语
聊以自慰 自我安慰 聊以慰藉 慰藉心灵 堪以告慰 心照不宣 慰情胜无 宣之使言 差可告慰 秘而不宣
关于宣慰使的造句
1、曹德当时是武职正五品宣慰使司佥事,见焦达信如见其人,知道他任过荣昌县把总且武艺超群,安排他任了千总。
2、好在谢有奎是个利索人,趁着元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朱国宝兵少将寡,无暇他顾,领着张世杰很利索地就到了旧州岭一带。
3、蒙古方面,忽必烈任命江东宣慰使汉人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赐上方宝剑,以李恒为副将。
4、湖北宣慰使郑鼎出兵镇压,义军决堤灌水,元军溃败,郑鼎也舟覆溺死。
5、杨昇继任播州宣慰使没过两年,明廷就发生了“靖难之役”。
关于宣慰使的成语
慰藉心灵 秘而不宣 堪以告慰 差可告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