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两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古诗两首》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级语文语文(下)第一组 教学主题:古诗两首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意境。 (4)能初步体会作者在古诗中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3.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

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评价任务

任务一:指导学生自由读、同桌读、齐读等方式理解词语并体会古诗意境。

任务二:感情朗读,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 节 活动一 交流讨论,激发兴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二 检查预习: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并抽读。 环节二 活动一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趣。 大家说一说。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评价要点 初读课文 理清顺序 1.学习《咏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反复朗诵(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完成目标二) 活动二 交流汇报1、2句;交流汇报3、4诗意。(评价目标二) 感悟诗意。(评价目句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标二、三) 论一起完成。)(完成目标二、目标三) 活动一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环节三 品读课文 体会诗句 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活动二 后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说出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评价目标三) 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环节四 再读全诗,升华拓展 活动一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完成目标三) 活动二 要求流畅、通顺。(评价目标三) 正确背诵并默写《咏背诵并默写《咏柳》。(完成目标柳》。(评价目标二) 二) 附: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