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精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20-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最新精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20-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29分) 1. 下列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

)(3 分)

A 滑稽(j i ) 哽咽(y m)

R 泼(p。辣 衙(y。门 G 毛坯(pi) 打旋(xu皿 R 造孽(ni 6 )揶揄(y u ) 5. 卜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止确的(

朦胧 指高气扬 A 烦琐

R 震撼 祖籍 苦心孤诣 G 拼凑 蹒跚 令人废解 R 颤抖 灌注 为富不人

她嫂(1 1)

/ 坠(du。)落

蓦(mfi )地 戏谑(xu 6 )

乳臭(ch du) 崭露。⑴)头角 风尘仆(pu) 仆 随声附和(he

)(3 分) 昂首阔步 寥寥无几 愿天尤人 汗马功劳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 ♦ ♦ ♦

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2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B在解放初,邓稼先是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 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 ♦ ♦ ♦ ♦ C沈北新区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 ,来来往往的人

♦ ♦ ♦ ♦ 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 般地冒出来了。 ♦ ♦ ♦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酒后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标准。

R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G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D她不但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是《木兰诗》和《陌上桑》。

B我们学过的鲁迅的《少年闰土》、《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C《童年》是托尔斯泰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 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与《中庸》《大学》《孟子》合称四书。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

海,可 是孩子们 2 2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 目。

①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①⑤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洒长精神。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C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8、诗词默写(8分) ①,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海内存知己,。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禅房花木深。 ⑥荡胸生层云,0 ⑦水何澹澹,。 ⑧, 一览众山小。

、文言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下歹问题。(共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③④②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温故而知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I

思而不学则殆

10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人不知而不愠 D .相委而去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分)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回答问题。(12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大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 是逆①大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 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 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 * 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2、解释加点词语 虎求百(3分) 兽而食之〔

*

大帝使我长百兽

*

兽见之皆走〔 13、翻译句子 。(4分) 2、大帝使我长百兽。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14、下列关于“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3分)

A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C兽见之皆走

15、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 (1分) 三、阅读下两篇文章,回答问题(20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巷深处(节选)

①早就知道,我是从村头坡顶上捡来的。据说,那个季节,还不太冷,依稀 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

②当时的我被一件破蓝布袄裹着。很多人围在那个坡顶上,好像没有谁 打算把我

抱回去。有个好心人跑到巷口对瞎眼的英姨说:“天赐给你的呢!总比 不知冷热的竹棒强。”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于是,英姨麻 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的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的我身边,随即央 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③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 最深处那

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为此,她从一双破棉鞋里拿出了她 所有的积蓄一一一百五十元。于是,我在降临到人世间一个月后,真正拥有了一 个家。我从此也就成了 “巷口卖冰棍的瞎眼姨娘的女儿。

④据说,我那盲母亲当初是极泼辣的。在我被捡回后,她抱着我处处炫 耀②:

“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的,嫩生生的。”有人很不服气反驳: “我说大姨呀,你捡她的那天我就想说了,收养姑娘嘛,也该挑个漂亮点的。这 丫头,黑不溜秋的,眉不是眉,眼不是眼,您眼睛看不见,才吃了这个亏!”我 母亲听着便翻了脸,待在那人家,足足骂了半天。这些都别人后来对我说的。在 我印象中,母亲从未这样泼过。有人说:“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

⑤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一一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 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 斑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⑥“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这么有空个个月回 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 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⑦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 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 影。

⑧“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上 __________ 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 却是那么梃拔:那么坚定:彷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

⑨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 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闩,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 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6、选文③④段的从那些方面表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 ( 2分)

17、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分)

18、第⑧段将划线句描写方法及作用是什么? ( 3分)

19、第⑨段“妈妈,我回来了,已经回来了” 一句有哪些含义? ( 2分)

用钱买不来的粮食

他母亲守寡的时候才26岁。因为他,一直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他。 17岁那年,他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 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高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斤米交给 食堂。他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他 的头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 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 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 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 在儿脸上,这是17岁的儿第一 ♦ ♦ 次挨打……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痛一拐地挪进门,气 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 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 大大小小的早稻、苞米渣子、大豆、小豆,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 了。”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 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 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 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 你在街上卖茶叶蛋了?”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痛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 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 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 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 “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 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 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 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 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求你为 我保密,别让我儿子知道。”

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后来,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 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 县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请来,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熊师傅 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 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也买不到的粮 食啊!”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他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他突然猛 扑上前,搂住母亲,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20、选文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请至少写出三种) (3分)

21、选文中有哪几处与第二段的“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 这句话照应? 请一一写出来。(2分)

22、请你说说第二段中加点的“挥”和“甩”好在哪里? ( 3分)

23、结合文意,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2分)

四、作文(30分)

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 我们备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

请以\"点点滴滴都是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2— 2013上学期 初一学年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 D 2B 3B 4c 5D 6B 7D 8 略 9、 10C、 11、略

12吃,掌管,全都 13大帝派我来掌管百兽,老虎认为它说的对,所以就和它一 同行走。

14 A 15狐假虎威

16、为了我,她拿出了所有积蓄换住所;为了 “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 17、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出我的不幸。

18、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既写出母亲的痛苦,辛酸(辛苦),又表现出母亲刚

毅、坚强,对生活、对女儿充满信心。抒发了 “我”被母亲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 感动。 19、不只是人回来,更重要的是我已抛弃了心中的虚荣,找回了纯真的自我,我 将永远爱母亲0

20、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等。

21、(1)她一痛一拐地挪进门……(2) 一痛一拐地走了( 3)只见熊师傅扶着他 母亲正一步一步地往台上挪。

22、动作描写(动词)“挥”和“甩”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听到儿子要退学时的失 望、不满和愤怒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对儿子前途的担心和深深的爱。

23、“求你为我保密,别让我儿子知道。”表现母亲事事替孩子着想,默默奉献。

“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表现母亲教子有方,为儿子未来考 虑。

“他母亲守寡的时候才26岁。因为他,一直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他。 表现母亲无私奉献,为孩子付出一切 (答关爱,关心,爱护也得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