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语开题报告

日语开题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桃太郎」から見た日本の桃文化

学生姓名 00 学 号201013240101

专业班级 日语201001班

导师姓名 00 职 称 教授

2013年9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民间童话故事是一个民族古代生活习俗、民族心理、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在民间故事的传承中, 除了故事的框架保持基本不变之外, 其内容和叙述形式以及故事所述的母题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是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习惯势力参与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 民间童话故事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日本著名童话故事“桃太郎”叙述母题的演变和不断地被改写,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童话故事《桃太郎》位居日本五大童话故事之首,桃太郎在日本的知名程度,犹如中国的孙悟空。虽然对他的出生、年龄以及生活的年代的一切都只有一个朦胧的猜测,但对于日本人来说,他是一个超越具体时空而活在日本人心理的人物。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在日本有重要意义的故事,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文化。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至少15项) (一)研究现状: 桃太郎作为日本五大童话故事之首,单是这个点,这个故事就能吸引了中日学者的研究。再加上桃太郎的版本比较多,桃太郎与桃文化也有联系,因此研究桃太郎的的研究成果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 (1)从文化史和跨文化交际 大连大学日本语学院的宋协毅教授从跨文化交际方面入手,对“桃太郎”的原型、桃太郎命名的秘密、桃太郎故事与战争的关系以及桃太郎与孙悟空、唐僧在文化上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探索了桃太郎故事背后所隐藏的一系列令人吃惊且鲜为人知的东西,研究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交流和影响。观点新颖,角度恰当地桃太郎深层次的内容。 (2)桃太郎与日本人好战思想的关联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的王晓丽,李留芳对“ 桃太郎”的原型及故事所反映出来的日本文化做了探讨,他们认为,从这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尚礼而好斗且爱敛财的。日本人一直受这个故事的影响和熏陶,可以说日本在近代对其他国家不友好的表现跟这个故事不无相关。 (3)芥川龙之介的反战精神 林啸轩从芥川龙之介改写的《桃太郎》出发,深入发掘芥川龙之介的反战思想。

2

芥川龙之介的 《桃太郎》是以童话的形式对侵略主题进行深度挖掘的作品。在芥川龙之介的改写中,与之对应的是桃太郎征伐鬼岛的后日谈。奉行武士道的桃太郎污蔑鬼复仇是忘了当年饶命之恩,自己却忘了武士道本来也是崇尚血腥的复仇。单是复仇已经令桃太郎惶惶不可终日,更何况鬼青年们正在积极准备鬼岛独立战争。芥川龙之介的改写不但肯定了被压迫者的正义反抗,而且表明了反抗者必定胜利,侵略者必将失败。 当然,研究桃太郎和日本国民性之间的联系这点,除了王晓丽,李留芳之外,还有很多的研究成果. 虽然也有学者从桃太郎的故事入手,研究文化的,但相对而言,直接从桃太郎来看日本文化的学术著作远远没有从以上观点研究日本文化的多。从桃太郎来研究文化还非常有价值。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原因之一。 3

(二)参考文献 [1]柳田国男,1933,『桃太郎の誕生』[M]。東京:角川文庫。 [2]陈西平,2003,中国树文化内涵及渊源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6):22-23。 [3]蔡情情,2012,“桃”及“桃”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D]。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4]杜琴,2013,中日桃文化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5):13-14。 [5]关敬吾,2005,民俗学研究的出发点[J],《域外研究》(9):39-43。 [6]韩若冰,2008,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的文化解读[J],《民俗研究》(2):5-7。 [7]贾平,2005,中日“怪异儿”故事比较——以中国《豆囝》、《枣孩》与日本《桃太郎》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5-17。 [8]林啸轩,2011,挑战天皇制禁忌的《桃太郎》[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7-10。 [9]刘菲,2008,桃文化与女性关系的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4):18-19。 [10]宋协毅,2004,《桃太郎故事》新探——从文化史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J],《日语学习与研究》(1):23-25。 [11]王淑沅,2012,芥川龙之介《桃太郎》故事解读[J],《长城》(10):52-53。 [12]王晓丽,2010,桃太郎与日本国民印证[J],《文学界》(理论版)(8)7-10。 [13]王秀文,1997,论中日“桃”文化的性象征[J],《外国问题研究》(4):7-9。 [14]王焰安,2003,桃文化衍生试论——以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3):16-18。 [15]温阜敏,2004,中国桃文化现象解密——读王焰安的《桃文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8):19-22。 [16]张暄,2006,桃太郎的传人——日本国民特性探究[J],《消费导刊》(12):24-25。 [17]张应林,2007,芥川龙之介对“桃太郎”故事的改写[J],《怀化学院学报》(1):32-35。 4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桃太郎”的故事里,作为日本传统农业和传统思想的桃太郎的文化含义。 因此,我将从桃太郎的故事的以下方面来窥视我的研究对象桃太郎。 首先,桃太郎与桃文化的联系紧密,所以,我会先从桃太郎的故事,来探究它所包含的桃文化内涵。其次,桃太郎作为日本有名的童话故事,还具有其他的很多文化内涵,这也是我要探究的。 具体来说,我会先讲述关于“桃太郎”的两种基本出生方式, 即“回春说”和“果生说”。所谓“回春型”, 即老奶奶将河里漂来的桃子带回家后, 与老爷爷一起吃下去, 两人都返老还春, 然后生下了桃太郎。而“果生型”, 即老奶奶将桃子切开时, 从桃子里跳出一个小男孩,即桃太郎。然后从这种出生方式来看桃的生育的象征意义。 之后,我将从作为桃之精灵的桃太郎去讨伐鬼岛上的鬼魅,无疑是传统驱鬼逐疫“大傩”民俗活动在童话故事中的具体反映等,来分析桃的禳灾辟邪的意义。然后,作为桃文化的一部分的桃太郎,所具有的生育崇拜故事, 其寓意寄托了成年人以桃禳灾避邪, 祈求安产、多子的美好愿望, 同时, 包含着“女阴崇拜”习俗。 最后我会探讨桃太郎的所反映的其他文化内涵以及所反映的日本国民的一些显著特点。 四、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路线 研究方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阅读和检索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共同协商完成。 首先通过互联网查找先行研究资料,把资料根据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对外来语的研究分为国内国外两个类别,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汇总,提炼出每份资料的大致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各个归纳。分类大致为:外来语定义,外来语的吸收阶段,外来语吸收方式,外来语的现状,外来语给日本文化带来的影响。再去图书馆搜集相应书籍,摘抄其中合适内容,对应每一个小标题,进行梳理,进行二次分类整理。 分类整理完毕,进行论文写作,初稿完成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资料的补充,语法的订正,以及论文各方面修改。修改过程中,围绕论题中心对论据进行润色增减,最后定稿。

5

五、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1,提交开题报告 2013年9月22日 2,提交初稿 2013年11月24日 3,提交定稿 2014年1月10日 4,交叉评阅 2014年5月5日 5,答辩 2014年5月24日 6,后期整改 2014年5月25日 7,归档 2014年6月1日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院论文指导小组审批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