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色 戈壁滩 严惩不贷 转瞬既逝 B.诀窍 口头禅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C.皈依 笑吟吟 苍海桑田 殚精竭虑 D.蓦然 文绉绉 不可名状 眼花瞭乱
2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簇(cù)新伎俩(liǎng) 娴(xián)熟戈(gé)壁滩 B.糍粑(pā)刹(chà)那磐(pán)石妇孺(rú)皆知 C.招徕(nài)朔(shuò)方胆怯(qiè)戛(jiá)然而止 D.凫(fú)水哽咽(yè)黄韵(yùn)迥(jiǒng)乎不同
3 . 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 .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起,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第 1 页 共 9 页
;一阵风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
第 2 页 共 9 页
会那个“够”。
5 . 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6 .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 .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 3 页 共 9 页
⑫第二天,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⒅“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深处,我深深地震撼,为它的朴实,又为它的深沉!” (选自《读者》)
8 . 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 .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1 .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中的作用。 12 . 说说你对结尾段的理解。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第 4 页 共 9 页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3 . 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14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右备容臭(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3)师惊异之(______) (4)及启封(______)
15 .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以语使 B.久而乃和/乃公也
C.当余之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D.足肤皲裂而不知/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16 .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17 . 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第 5 页 共 9 页
四、情景默写
18 . 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8)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大约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在郴州旅店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因坐党籍连遭贬谪,终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19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虚实结合,将楼台、津渡、桃源的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的实景有机地结合。 B.运用拟人手法,雾气弥漫,月色朦胧,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桃花源。 C.“闭”字准确而生动,衬环境之荒寂,避袭人之春寒,阻哀啼之杜鹃,挡落山之夕阳。
第 6 页 共 9 页
D.“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20 . 下阕中“此恨无重数”的“恨”有哪几重?请结合全词作简要概括。(3分)
六、名著阅读
21 . 名著阅读。
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 A 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 B 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⑴选段中,A处人物是__________,B处人物是__________。
⑵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
⑶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七、综合性学习
22 . 下面是同学们在以“规范用字,我能行”为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整理的“不规范用字统计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主要信息。
第 7 页 共 9 页
八、作文
23 . 以下三题选做一题。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 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题目一: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不少于600字;文体(诗歌除外)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4 . 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珍珠
(黎巴嫩)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附近的另一只海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圈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海蚌怀着骄做的情绪答道:“感谢上天,也感谢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海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知道吗?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形式一:根据上述文字,展开想象,自拟题目,改写文章。
形式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助手: 如果你选择形式一
(1)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等。
(2)改写原则:①把握原文精神,体现原作主旨;②明确文章中心,拟写合适题目;③融入个人风格,展示
第 8 页 共 9 页
独特魅力。
如果你选择形式二
(1)根据你读了《珍珠》后的联想和思考,进行写作,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2)可以合理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有血有肉。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