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场 高三年级复习诗歌鉴赏这一模 份,提拔他为宰相。伊尹最终辅佐 块时,一般要连续复习二十天左右 的时间,反复重复大致相同的内 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这样学习效率便会很低下。这时教 师就应运用相应的教学艺术来调动 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笔 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体验,总结 了如下一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 法,以期得到同1_=指点。 一.以详解诗中的典故来增强 讲诗的生动性。 如讲李白的《行路难》时,里 面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两句用了典故,这时就可 拓展讲解的内容。讲一讲吕尚九十 岁时还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听说 西伯姬昌贤能,就前往周国都城郊 外的渭水上钓鱼,但钓鱼却很另 类,杆长线短,鱼钩是直的,且鱼 钩离水面几尺高,钓了几天都没有 钓到鱼,有一个打柴人看到此情 景,就说像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 不到鱼呀,吕尚说:“跟你说实话 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 钓到王与侯!”打柴人就笑着离开 了。姜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 到周文王姬昌耳朵里了,于是姬昌 就派了个士兵去请吕尚,吕尚不理 士兵,自言白语道:“钓啊钓,鱼 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又 派了个高级官员去请,结果吕尚也 不理他,而是自言自语说:“钓啊 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胡闹!” 赫……∞ 听到官员的汇报,周文王姬昌觉得 自己要亲自去请这位高人了,于是 就带了厚礼前往聘请,吕尚为了考 验姬昌的诚意,又故意说自己年龄 已大走不动路了,要姬昌亲自用车 拉他,姬昌求贤心切,于是就亲自 用车拉他,拉了大约有八百步,实 在走不动了,就请吕尚下车,吕尚 说,你拉了我八百步,我保你江山 能延续八百年,姬昌说,那我再接 着拉吧?吕尚说那不行,只能到此 为止!后来周朝的江山果然延续了 八百年之久。另一个典故是关于伊 尹的,伊尹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 隶,陪嫁到商汤那里当厨师,他为 了引起商汤的注意,同时也是为了 验证商汤是否是值得他辅佐的明 君,就故意把饭菜做得时好时坏, 有时美味可口,有时又放很多盐咸 得无法入口,有时又不放盐,难吃 至极。商汤果然是位明君,并没有 不问原因就把这个奴隶杀了。感觉 这事有点蹊跷,就找来伊尹想问个 明白。于是伊尹就借机在商汤面前 分析天下形势,大谈治国方略。商 汤很欣赏他,就取消了他奴隶的身 了五代商王,为商国立下了汗马功 劳。李白在这首诗里就是想借用这 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也想像吕尚和 伊尹那样为国出力,尽展自己的才 华,吕尚都那么大年龄了,还能有 机会为国效力,更何况自己还年 轻,就更没理由悲伤了,从而引出 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然后再讲整首诗的意 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就会 听得津津有昧了。 二.以比较相同词语在不同语 境下相反的意思来增强讲诗的趣味 性。 如讲李商隐 9》的时候,里 面有一句“乐游春苑断肠天”,这 其中的“断肠”一词很容易引起学 生误解,因为在学生学过的马致远 的“断肠人在天涯”和李白的“朝 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中“断 肠”都是思念感伤之意,但在“曾 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的语境下,“断肠”则是“断魂”、 “消魂”之意,言花之色香使人心 醉神摇。这两旬是诗人青年时代豪 情壮志的形象写照。这样一比较, 学生自会有新奇之感,兴趣顿生。 三.把诗中内容与现实中的故 事联系起来。来提高学生听讲积极 性。 如讲王昌龄的《闺怨》时,短 短四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 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题称“闺怨”,一开 阅 读 头却说“闺中少妇不知愁”,似乎 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 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 “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 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 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知愁”, 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 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 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 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 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 头杨柳竞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 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 许就是类似的怨妇,明白这些道 理,他们可能会进一步和自己的母 亲交流从而缓和家庭矛盾呢。 四.由此及彼的联想。有时既 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还 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 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 如讲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 看山寄京华亲故》时,里面的诗句 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 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 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 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 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 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 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 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 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 “觅 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 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 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 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 “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 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 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 “不知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第 一句点出“不知愁”,第二句紧接 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 她的“不知愁”。一个春天的早晨, 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 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 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 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 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春日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 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 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 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 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 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 看到它, “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 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 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 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 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 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 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 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闺怨”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 中,也可谓屡见不鲜。我就遇到现 实中身边的很多怨妇,特别是妇女 们集中在一起闲聊时,那怨气升天 的局面让人唏嘘。怨妇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怨自己的夫婿没权没 势没钱,太平庸,让自己脸上没 光,又没足够的钱用,整天在自己 面前晃去晃来的,看着心里就烦; 还有一类是怨自己的夫婿不能整天 陪在自己的身边,虽然自己有钱有 势,但终日独守空房,没有伴侣相 陪,孤独寂寞,日子实在难熬!她 们的夫君要么是官场应酬多,要么 就是生意场上无法分身,甚或有的 在外包养情人,就更没有时间光顾 自己的家了。用诗中的话说,夫君 没封侯的盼着封侯,以便使自己社 会地位升高,使自己有足够的金钱 使用。而夫君封侯了的又“悔教夫 婿觅封侯”!因为封侯了的夫君要 么总是长时间不在自己身边,要么 心也离开了自己。这世上的怨女怨 妇们啊,到底你的另一半要怎么 样,你才肯满意呢? 这样把诗中的思想感情与现实 生活联系起来讲,顿时会拉近古代 诗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听 得饶有趣味,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 解自会更深。甚至有的同学母亲也 是“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 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 望故乡”,诗的后两句艺术地运用 了佛教中化身的说法,虚化地伸展 了自己的感情,这不由得使我们联 想到(洒游记》中孙悟空的化身千 亿的本领,孙悟空化身千亿是为了 让妖魔鬼怪无法识辨自己的真身, 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然后找 一个熟悉《西游记》的同学起来讲 述一下孙悟空某一次拔毫毛化身千 亿的故事。学生自会兴趣顿生。讲 完后,让学生明白柳宗元的化作身 千亿不是为了战胜敌人,而是为了 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深。由于 太思念自己的家乡,所以,龟者即 使上到山峰顶上能看到自己的家 乡,但仅凭自己一双眼睛来看家乡 也无法排解思乡之愁,必须要“化 作身千亿”用无数双眼睛来看家乡 才能排解对家乡的思念。多么形象 生动,真切动人!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课 讲得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要善 于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 阅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这也应是成 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条件之一。如果 你带的班级的学生大部分厌学,不 愿听你的课,教师应多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而不应一味埋怨学生不 好。 陈荣祖,语文教师,现居湖北 襄阳。责任编校:老猛 教研天地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