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青蛙教案
【篇一: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设计:做做玩玩——会说话的小青蛙】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
活动流程: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 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
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3、大家折好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她是怎么折的?你们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把小手伸进去试一试,能不能一张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经做好了,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一定要一边看好图示,一边摆一摆,想好了,再粘贴。看看谁做的小青蛙最可爱。
5、注意粘贴的时候浆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匀。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小青蛙会说话吗?(呱呱)
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会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青蛙呢?(幼儿回答)小青蛙们再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五、延伸活动
1、春天真美丽,小青蛙出来玩了,看看还有那些动物也来了?(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制作)
2、这些小动物和刚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原来它们的嘴巴都可以一张一合,好像会说话。回去再做更多会说话的小动物,这样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设计思路:
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
作,还要会说话。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篇二:幼儿纸杯青蛙美术教案】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纸杯青蛙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保护大自然。
2、在活动中学会使用双面胶撕贴,并尝试将粘贴部位贴在对应的位置上。
3、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以及培养添画的基本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杯,海绵纸,卡纸,油性笔,双面胶,kt板,黑色颜料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可爱的小青蛙》,感知小青蛙的外表特征,叫声和生活环境。友,什么动物的叫声是“呱呱呱”?
师:那么谁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子呢?(展示图片,带领幼儿观察青蛙外表特征)(二)、展示纸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
师:小朋
图片和纸杯对比,启发引导幼儿纸杯像青蛙的白肚子。
(三)、学习绘画和粘贴的方法。
示范:展示青蛙的各个部分,画出眼睛和嘴巴。绘画完成后,在纸杯上进行青蛙身体构造粘贴。
(通过对双面胶的撕贴,锻炼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在添画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绘画能力,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展示作品,分享可爱的小青蛙(将完成的作品放入老师做好的背景板上)。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青蛙在池塘里快乐的玩耍着,有的在荷叶上休息,有的在水里游,真开心吖,我们要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小青蛙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
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幸福感。
四、等待时间补充活动:
由于小朋友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老师请先完成纸杯青蛙的小朋友用大拇指沾上黑色颜料,,在kt板上进行手指拓印,印出圆形后,用油性笔加上小尾巴,小蝌蚪就完成了。
【篇三:笔墨游戏——青蛙美术教学设计】
笔墨游戏―青蛙
人美版实验教材第七册
学校 顺义区河南村中心小学校 姓名 李洪燕 学科 美术
电话 89492187
一 教材分析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中锋侧锋这两种基本笔法的进一步运用,难点是通过尝试绘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笔墨造型能力。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中国画,对于基本的笔墨处理应该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笔墨练习,并尝试绘画创作。本课安排了齐白石的水墨作品《青蛙》,让学生能在欣赏中分析笔墨的表现方法,从而能更好的体会画法。教材中还安排了青蛙的画法步骤以及一些学生的作品,给学生以直观的引导,为绘画小品的创作提供了参考素材。
二.教学设计
1.直观感知,了解事物的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要表现的对象,我搜集了大量青蛙的图片,利用演示文稿的播放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插入画外音介绍一些青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认识青蛙外形的同时更多了一些知识上的储备,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提供必要的素材。
2.尝试绘画,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寻找笔墨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青蛙的观察大胆进行绘画尝试,先不去对他们的绘画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在这种开放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从中感受到中国画的笔墨变化,又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激发了他们探究绘画方法的热情。
3.对比范画,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出示齐白石的水墨画《青蛙》,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分析绘画方法,从中解决了用笔、用墨以及构图的方法,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4.临摹范画,巩固笔墨技法。
了解了绘画的知识点,还要多画多练多感觉。学生们接触水墨画的时间很短,笔墨运用不熟练,临摹是必要的练习内容。我引导学生结合书中范画进行临摹,进一步巩固了笔墨的技法,并从中感受到不同姿态青蛙的外形特点。
5.教师示范,学生直观感知绘画方法。
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们来说,教师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环节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笔墨技法的应用,并从中学到一些组合画面的方法,以完成一幅绘画小品的创作。
6.分析学生作品,从中得到绘画提示。
出示几幅有问题的学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毛病,以此来提醒学生不要出现类似的问题;欣赏一些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提供素材和参考。
7.分组完成不同的绘画任务,互相促进。
给全班的四个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绘画任务,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让学生尝试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互促互进。
8.课后延伸,开阔眼界。
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热情。 9.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结合青蛙是益虫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的教育,从而更加的爱护青蛙。 三.教材设计评析
本课教材选取了齐白石的一幅水墨画作品《青蛙》作为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对象,画面用抽象的语言表现出青蛙的体型特征,内容简洁清晰,学生易于接受。教材中还提供了青蛙的画法步骤图及青蛙的不同的动态和学生作品,可以作为学生绘画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既可以模仿大师的作品,也可以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学习以个体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水墨画的笔墨情趣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四.教学背景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对笔墨游戏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以往我们上的几节国画课主要任务只是让学生感受笔墨的变化,尝试一些特殊的表现方法,重点在于体验。从上节课的笔墨游戏—荷花开始,学生才开始接触用笔用墨的一些具体方法,所以在运用上还不是很熟练,对于形的把握更是不准确,为此笔墨的灵活运用依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3.在前学期的学习当中,学生们已经通过一些笔墨游戏初步感知到了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很多同学都对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是刚刚接触,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技法都知道的很少,也就更很难理解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在今后的国画教学当中,重视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法的同时,多欣赏一些名家名作,从中感受到中国画的情趣意
境,并适时地给与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画是中国的特色,我们要把这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是水墨画的语言要素。 2.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画出青蛙形象,尝试创作一幅水墨小品画。
3.通过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