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浅析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7卷第1期 2014年1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 No.1 Jan.2014 浅析金融脱媒对中国 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王修远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 要] 金融脱媒是金融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背景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把握证券 市场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现实挑战是当前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在此先大致介绍了金融脱媒概念的发 展,并疏理了目前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随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此种 局面提出了几条个人建议。这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关键词] 金融脱媒;金融创新;中间业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修远(199O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 金融脱媒这个概念最早出现是源于美国Q条例对于存 息资产,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 款利率的管制,Q条例对银行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 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 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放 设定了上线,这一举措使得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下降 松的金融管制和经济全球化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造成了银 了,但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存款的积极性 。于是人们为了避 行的脱媒,使之利润下降。 简单来说,金融脱媒中的“媒”我 免Q条例的消极影响,创新性地建立了可以提供类似于存款 们大致可以理解为金融媒介,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代表,而金 工具的金融机构。这样资金供给方可以避开商业银行,使自 融脱媒就可以认为是在资本市场中,资金避开了银行等金融 己多余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与此同时,资金需求方通 中介而直接在资金需求者与盈余者之间进行流动。 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股票或者短期商业票据等方式来 (二)我国金融脱媒发展原因与现状 获取资金,很好地避开了商业银行从中的限制。随着资本市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各类非银行 场的不断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涌现,能够为人们提供 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另外在加入wT0后,外资银行也开始进 更多更全面的金融创新性服务,而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 驻中国,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内外的挑战在不断侵蚀商业银行原本的 步伐加快,这些为金融脱媒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 存贷业务,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量大幅减少,贷款需求也不 自从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结 断下降,这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转型来面对金融脱媒所 构也更加完善,我国近年GDP情况如下: 带来的压力。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发展与深 2008 314045 9.6 化,欧美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发展来适应生存的需要,金 2009 340903 9.2 融脱媒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经过程。 2010 401512.8 10.4 2011 472881.6 9.3 一、金融脱媒的概念与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 2012 519322.1 7.8 (一)金融脱媒的概念 2013年1-2季度 248009.2 7.6 关于金融脱媒最早的概念应该是Donald D.Hester于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人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1969年在Financial Disimermediation and Policy一书中提 快于城镇。2013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名义增长 出的,在书中他指出金融脱媒就是“资金绕过银行而直接通 l1.9%,扣除物价实际增长9.2%。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相 过其他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 。这个解释 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略低,上半年达到了名义增长9.1% 通俗易懂,就是说银行不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扮演中介的角 的水平,实际增长速度为6.5%。从这可以看出,社会财富得 色,整个资金的融通都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一些非银行金融 到大量积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机构来进行,资金在银行系统之外进行循环。而在国内,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财富的积累,市场主体需求 旭则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对金融脱媒进行了定义:“狭 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 义是指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流 足市场经济发展。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广义的定义不仅指存款资金流向高 初期制度设计上的一些局限,导致储蓄倾向过高,直接融资 一135— 的比重较低,分散风险的途径很少。这些促使我国金融改革 4.商业银行可以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起完善资本市场 加大力度,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交易工具得到大量运用。据 统计,2012年A股总市值22.53万亿元,较年初时增加1.23万 亿元。其中,由股价波动贡献的市值增长为6350.95亿元,新 商业银行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存贷需求,可以为客户 定制适合的金融服务,并且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网络系统 来方便资源的流通。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标准化、专 股扩容带来的市值增长为5942.59亿元,占比分别为51.66% 和48.34%。而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更是达到25.6 业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在资本市场上更加灵活、专业,能很好 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基于优势互补、规模经济的考虑, 万亿元,继续超过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6月国内CPI同比上 涨2.7%,近三年CPI一直稳定在2%以上,通货膨胀率较高。 这就使得广大居民不愿意将钱存在银行,他们为了寻求更高 的回报率,会选择将储蓄转移到股票、基金等金融市场;另一 方面企业为了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低廉的融资成 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之间能够有效地互补,完善资本市 场。 (二)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 1.冲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使盈利能力下降 首先,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上看,金融脱媒将使企业 的贷款方式分流,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降低,企业可以 本,也会舍弃银行贷款,转向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直接 融资市场。而我国的金融脱媒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府 主导。它是我国经济发展、放松管制以及发展直接融资的必 然结果。 有更多方式获取资金。其次,从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 大型优质的公司不再需要依托于银行来获取资金,他们可以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进行直接的融 资。而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短期的融 基于以上的情况,如今市场的直接融资是在金融分业管 理和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发展的,因此出现“金融脱媒”具有一 定的必然性。 资融券来获得所需资金,从而对银行的依赖性大幅降低。 我们可以说金融脱媒的实质就是正规金融机构中介功 能的缺失。 这些业务上的冲击,使得银行从存贷利差中获得 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 向 l一)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 菩孽 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反过来,由于银行盈利的萎缩、资金的 1.改善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 过去企业要想发展进行融资,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的方 式。这一方面使得企业借款难,发展过慢,另一方面由于我 国很多企业经营绩效差、对银行贷款高度依赖从而导致了银 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风险过大。现在随着金融脱 媒的发展,企业融资可以选用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并可以 吃紧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被迫转 向民间借贷。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要求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由于“脱媒”的关系,很多优质大型企业通过股票 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中小企业贷 款所占比例就会显著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还款管理、贷款定 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来补充短期流动资金,这有效的改善银 行的外部经营环境。 2.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机遇 金融脱媒的发展会导致商业银行存贷业务被替代,但是 这并不是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业务大量萎缩。首先,居民的储 蓄存款没有直接存人银行,但是这些存款可能通过其他金融 价、如何规避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其次, 随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扩展,直接融资的比例加大,使 得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利率、汇率等波动会导致商业银 行的成本变动,商业银行需要注重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和管 理。最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要求更高。在早前商业银行经 营中,存贷量都较大,资金流动性基本不存在问题。而随着 机构回流到银行 。其次,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融资金额的 扩大,企业对于风险的意识会不断提高,会更加注意对于资 产的有效管理和现金的有效使用,这就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 金融脱媒的深化,直接投资的比例提高导致负债的稳定性降 低,短存款长贷款的现象普遍,资金的流动性需要银行更有 效管理。 务增添了新的机遇。商业银行应该为企业、个人提供多样化 的投资组合,提高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将中间业务从代理理 3.银行高质量客户流失 由于金融脱媒,使得大型优质的企业可以选择直接融资 财,支付清算的低端业务向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高端领域 发展,使银行通过存贷差赚取收益向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收取 手续费来增加非利息收入来源。 的方式来获取资金。直接融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所融金 额可能更大,因此那些业绩优良,能力较强的公司往往会选 择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而中小板、创业板 3.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是存贷业务,通过存贷差来获取收 人。但是这种收入是通过承担短存长贷的风险来获得的。 的推出使得有潜力,基本面优良的企业也能够通过便利的方 式来获得资金,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使得商 业银行的优质客户群流失更加严重。 面临很大风险兰 这就需要通过证券等外部市场来消化内部风 毫 墨 , 登 : 三、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对策 一……………一…………… ,险。例如商业银行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可以使用互换、期权、 期货等工具;而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 票等来有效弥补流动性问题。 (一)进行内部金融创新。转变经营增长方式 1.调整客户结构 前文已经指出,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之下,大型优质的企 业逐渐开始选择发现股票等方式来直接融资,那么对于商业 银行来说在保持老客户资源的同时,就应该大力开展中小企 (三)有效融入资本市场。提高自身资产水平 1.利用上市契机,改善资本结构 业的信贷业务。目前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资信度不 高,或是资本市场门槛较高,没法顺利获得发展的资金,那么 未来商业银行就应该着眼于如何能够快速便捷的为中小企 业提供融资。 2.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目前,我国共有1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的上市可以 获得大量资金,有效弥补银行资本短缺的问题。另外,上市 后的商业银行需要信息披露,并且受到银监会、证监会、资本 市场等各方的严格监管,可以提高银行的运行效率,保护消 费者利益。最后,商业银行上市后可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 构,分散银行经营风险。 2.引入国际投资者 外国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上有着更加先进的理念与 战略。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给商业银行注入大量资金,提高 资本充足率,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学 习他们核心的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都是客户的存款, 可如今银行利率过低,通货膨胀过高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出, 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必须进行金融产品与 服务的创新,开发出可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比 如,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住房、结婚、教育等方面,那么银 行就应该针对这些制定专门的理财产品。再比如,绿色产业 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节能环保的 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那么银行就应该适时地为这些规模小、 潜力大、信誉高的企业推出信贷业务。 3.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3.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前文已经提到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着业务与 能力上的互补。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比如证券公司、投资银 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他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大 的融资能力。商业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应该 多交叉渗透,共同开发新的产品与市场,推进商业银行的多 元化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中间业务大致局限于代收代付、咨 询评估、代理保险等传统业务,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力不 足。为了弥补中间业务的不足,首先需要大量储备高级专业 人才,为金融创新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其次,需要进行客 户市场的细分,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计划,而不是自上而下 的设定好计划让客户选择。再次,随着科技在市场上的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面临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金融脱媒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只要各方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勇于创新,日后的商业银行 必能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全能型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2. 用,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开展以电子货币、电子商务平台为载 体的中间业务,吸引潜在的年轻客户。最后,商业银行的综 合经营模式是大势所趋,发展混业经营,加强投资银行功能, 实践创新的综合经营业务。 (二)加大监控力度。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2]Donald D.Hester.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and Fog@[J]. Journal of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69:600-617. [3]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J].新金融,2006. [4]宋旺,钟正生.金融脱媒度量及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 2010,32(2):27-28. 1.实施监管层面改革,加大内部控制力度 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入,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必 然会进行业务上的改革与创新。那么对于新型的产品,商业 银行监管层面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监控,在达到相关确认 后才能够向市场上推出。 2.加强风险控制 [5]梁绮利,翟思翮.金融脱媒与银行战略转型[N].中国城乡金融 报,2O11—8—19. 商业银行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借助于证券、期货等市 [6]李扬.脱媒: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R].交银经济学家论 坛,2007(11). 场来对风险进行管理。贷款互换、期权、发行债券、资产证券 化等工具都可以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 [7]李晓红.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财经与金融,2009 (186):13. 险。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任何可能存在风 险的业务及时调查、规避。 [8]邱兆祥,粟勤.当前我国的金融脱媒及特点[N].光明日报, 2012—3一]5.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