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教案2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教案2

来源:意榕旅游网
《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9个生字,感受识字乐趣;会写生字“力、木、林”。

教学重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日”和“月”组成“明”)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课件播放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月的明亮。) (2)在刚才的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你们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亮之意。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板书课题:日月明) 3.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趣味识字 (一)“日月明,田力男”。

1.课件出示“明”,拼读,组词,识记“明”的构字儿歌。

2.课件出示“男”,学生回忆“男”的字音。设疑:男是什么意思呢? 3.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揭示字义:古代田间劳动者大多是男子,这样的劳动需要很大的力气,所以古人便用“田”和“力”组成一个新字:男,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4.自编儿歌识记“男,田力男”。 5.齐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6. 课件出示“力”,拼读、组词。“力”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形近比较“刀”。指导书写“力”。

(二)“小大尖,小土尘”。

1

1.课件出示“尖”,让学生说说“尖”是什么意思,揭示末端细小为“尖”。 2.演示“尖”的构成,探究汉字笔画的变化。

3.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识记“尖”的构字儿歌:尖,小大尖。

4.动画演示“尘”的产生,相机出示“尘”,正音,探究汉字笔画的变化。揭示字义: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 5. 再识“尘”字,拼读、组词。

6. 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你在哪儿见到过“尘”呢? 7.识记“尘”的构字儿歌:尘,小土尘。

(三)“二人从,三人众”。

1.课件演示“从”字的构成,探究汉字笔画的变化,揭示字义: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

2.再识“从”字,拼读、组词,识记构字儿歌:从,二人从。 3.课件演示“众”字的构成,揭示字义:人多为“众”。 4.再识“众”字,拼读、组词,识记构字儿歌:众,三人众。

(四)“双木林,三木森”。

1.课件演示“林”字的构成,探究汉字笔画的变化。揭示字义:成片的树木或者竹林为“林”。

2.再识“林”字,拼读、组词。识记构字儿歌:林,双木林。 3.出示“竹林、树林”图,感受“林”的特点。 4.指导书写“木、林”

(1)出示课件“木”,拼读、组词。“木”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形近比较“禾、本”。指导书写“力”。(横要写得平直,竖与竖中线重合写端正,撇和捺要写舒展。)

(2)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左窄右宽,左边的“木”做偏旁,略窄小,捺改点,右边的“木”略宽大,撇要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面。)

5. 课件演示“森”字的构成,揭示字义: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识记构字儿歌:森,三木森。

2

6.出示“森林”图片,感受“森”的字义。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1.出示“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森”,指名识字。 2.游戏:分苹果

(1)课件出示苹果,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尖、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

(3)指导学生给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3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填空识字。

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四、课堂小结

汉字可真有意思。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就可以组成一个新字,而新字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