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芷澄
美国记者埃德加‧对红色中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中国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不是对于一种理想、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学说抱着热烈信仰的受过教育的人?红军的兵力有多少?中国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他们的妇女真的像宣传所说的那样被“共妻”的吗?公共卫生、娱乐、教育和 “红色文化”,又是怎样的? 疑问大至国家,小至黎民百姓的生活。也许是记者那种锲而不舍寻找答案的本质,促使他展开了红色游记。 1936年6月,一个不谙国语的老外就这样向一个他不熟悉的红色中国出发了,为着就是探寻他满脑子未获解答的问题的答案。深入中国西北根据地,面对面采访了、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他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进行实地考察,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作出了深入的了解。经过四个月的游历,在10月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他把数据整理并加以编辑,原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西行漫记》终于诞生。
作为一个西方人,背着一套与中国社会主义理念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思想,仍能客观真实地把他在西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写出来,绝无半点偏颇。完全表现出作为一位专业新闻记者应有的客观性,一份基本的职业精神和操守。《西行漫记》如实地纪录了红军长征、对中国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党的抗日,红军的军事策、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不但解答了他满脑子的疑问,也使外界,特别是西方,了解到中国党人的真实生活,了解到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是怎么样。
细致描绘了党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把,周恩来等形象真实展示在世界面前。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记录口述的自传,体现出的整个战略思想对于中国史来说有多么重要。《西行漫记》除了让我接触到的红军中“大人物”外,我更喜欢接触到书中红色中国下的 “小人物”。描写了黎民百姓在红区的生活,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小人物”更能具体反映红区的状况,也更为可信。在以人为本的历史当中,我相信要熟悉某段历史主要看的不是领导者的才干能力,治国思想及其所实行的每一项,或是官方的历史记录。相反,从老百姓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价值中可反映出当时的景况。“小人物”就像錂镜一样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清晰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小人物”凑合一起就拼合出当时的原貌。笔下的“小人物”加上他所拍摄的照片,使 《西行漫记》中所记的红色中国添上生气和人情味。
对中国有着那份热爱和真挚的感情,一定不比中国人少。 他借着 《西行漫记》探求了中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认为由于中国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他也对长征
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是实际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用他所亲历的事实向世界展示:中国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相信这就是此书原名的由来。他致力透过他的书、文章向美国人民和世界宣传紅色中國,成為了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加强了中美的交流。
埃德加‧,他毋庸置疑是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