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课内文言文专题部分

知识梳理:

复习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实词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虚词主要指: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等。

(2) 恰当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难以直译的句子,也

可以意译,译出原文大意,力求通畅,努力做到文字优美。

(3)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及主旨。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

思想感情;其次要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习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长跪而谢之曰 谢: ②寡人谕矣 谕: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学而.时习之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何至于.此 贤于.材人远矣 D.此庸夫之.怒也 吾妻之.

美我者 3.选文通过写唐雎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辞穷色挠的故事,运用 的写作手法,表现了唐雎 的性格特征。(2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一)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

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

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

,幽阒辽复④

,不可具.

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

④辽复(xi6ng):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有仙则名.

名: ②无案牍之劳.

形 劳: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

暇: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

有 皆竹楼之.

所助也 B.可以.调素琴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比屋皆然. 谓为信然. D.刳去其.

节 安陵君其.许寡人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7.【甲】文表明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乙】文集中概括小竹楼风光清幽寂静、辽阔广远的句子是 。(2分)

8.【甲Ⅱ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二)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闭户益.

读书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11.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因使唐雎使于.秦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生,亦我所欲.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4.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用原文的话回答)(1分)

15、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比“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2分)

答案:

1.①道歉 ②明白(每空1分,共2分)

解析:“谢”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道歉”,今义是“感谢”。“谕”是一个多义词,结合语境分析,“寡人谕矣”中的“谕”应该是“明白”的意思。

2.D 解析:A项中前一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后一个“而”连词,表示顺承,然后。B项中前一个“乎”是助词,表示疑问;后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表示“到”的意思;后一个“于”也是介词,表示比较。D项的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故选D。

3.对比(衬托)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视死如归、勇敢机智等)(每空1分,共2分)

4.①著名,出名。②使„„劳累。③详细。④空闲。(每题1分) 5.C

6.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希望后来的人与我志趣相投,接下来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坏。(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复,不可具状(每句l分) 8.托物言志;《陋室铭》中借写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操;《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借竹楼表达了作者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及居陋自持的高洁志趣。(手法l分,分析3分,分析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9.①得到。 ②更加(发奋)。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0.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②(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1.第一问: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第二问:非勤

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评分:共6分。第一问4分,异、同各2分;第二问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D(评分:2分)

1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评分:2分)

1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评分:1分)

15.义 生 万钟则辨礼义而受之 (评分:2分,前两个空1分,错1 处则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