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12月第7卷第23期Chin J blod DrugAopl,Dee 2013。Vo1.7,No.23 ・145・ 生。此外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 加深,摈弃不良生活习惯,重新建立起健康的的生活方式。 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2):89-91. [2]梁世廉,高兴华,赵献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 通过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 衰竭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701-702. 衰竭的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 够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工作中借鉴。 参考文献 [I] 蒙忠学.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 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热盛型疗效观察 顿耿赵军磊耿庆娜王慧娟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热盛型疗效。方法搜集湿疹热盛型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联合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治疗组采 用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清热消肿洗剂湿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疗效指数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湿 疹热盛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清热除湿汤;中药湿敷;湿疹热盛型;疗效观察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证型总体上将其 生产厂家: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工业有限公司)1次/d,10 分为热盛型和湿盛型两类。作者运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mg/次,皮损处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组采用清热除湿 创始人赵炳南先生经验方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热 汤,由龙胆草、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生石膏、黄芩、 盛型湿疹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l2 J。 六一散等组成;1剂/d,第1煎煮30 roan,第2煎煮20 min,两 1资料与方法 次药液混合,分2次早晚饭前温服。皮损处外用中药煎液 L 1一般资料入院标准见文献 :皮疹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 (马齿苋、黄柏等)湿敷,药液温度控制在20℃左右。疗程2 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基底潮红。伴皮肤红斑、灼 周,所有患者1周复诊1次,1个疗程结束时判定疗效。 热。次症: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中 1.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或仅 医诊断标准符合皮肤病湿热证热重于湿型(热盛型) J。 留色素沉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60%以上,自觉 收集2011年l2月一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患者 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减 12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6o例,对 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总有效率为治愈及显效病例 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 所占百分比。 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商品名:开思亭;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汤使用的目的是直折火势,所以其使用是短期的、绝不可以 有统计学意义( =9.60,P<0.01),疗效指数方面治疗组也 长时间服用。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本观察结果表明,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热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患者服药后恶心、轻度腹泻, 盛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未间断服药,自行缓解。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乏力、困倦, 参考文献 亦未影响治疗。 [1]余国英,蔡丽丽,余武.自拟中药方治疗老年急性湿疹的疗效 3讨论 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3):66-67. 赵老将湿疹病因归于风、热、湿的观点,总体上将其分为 [2] 宋乃光.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渊源研究.北京中医药,2009,28 热盛型和湿盛型两类。清热除湿汤是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 (6):423. 上去栀子、泽泻、木通、柴胡和当归,加白茅根、大青叶、生石 [3]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膏、六一散等组成。龙胆泻肝汤原方主治肝胆经疾病,泻肝 版社,2002:91-93. 胆实火,治存脏腑;而赵老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清热 [4]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凉血利湿,治在皮肤,马齿苋、黄柏等煎液湿敷,具有清热消 社,1994:146—147. 肿、泻火解毒、收敛止痒之功效 J。需要注意的是:清热除湿 [5]刘翠娥,杜锡贤.清热除湿法治疗皮肤病湿热证的研究.中国 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1):39-40. 作者单位:475002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6] 赵国敏,龚永红,张苍,等.中药清热消肿洗剂湿敷治疗头面部 带状疱疹32例.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0):908-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