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DOI:10.3969/j.jssn.2095-1205.2018.10.64
大学生学习动机探析
张淑君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 学习动机是直接唤起、指导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它对学习行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文
章阐述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10-104-02
信息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与社会各行各业直接对接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和前途,更关乎着未来社会发展的进程。 1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继续消沉,甚至找各种借口逃课;大四阶段,面临毕业,多数同学忙于找工作、做毕业设计等而无心学习,学习动机也比较低。
(2)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表现出了不同的动机特点 总体来看,学生对专业课关注度高,学习动机强,对公共课存在应付现象,学习动机较低;同一学科中,对实践性内容兴趣较高,对理论性内容兴趣较低。 2
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无目标、学习无动力、生活无乐趣,“乐于学习”者只占少数。同时,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性和波动性的特点。 1.1 多元化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喜欢所学专业、提高个人地位、不辜负父母期望、谋求好职业、获取文凭、光宗耀祖等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动机,有的同学是单一动机,有的则是多个动机共同起作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2 功利性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竞争、错误的金钱观,使大学生在对学习价值的理解上普遍存在个人功利倾向。在其学习动机系统中,“为了找到一份有地位、高收入的好工作”被多数学生排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学习的深层价值,忽略了内在求知的需要,忘记了肩负的社会责任。表现在学科学习上,对高学分学科投入度高,学习动机强,低学分学科投入度低,动机较弱,功利倾向也较明显。 1.3 波动性
在四年的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出了明显的波动性。
(1)不同年级表现出了不同动机特点
大一阶段,延续了高中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热情较高,目标明确,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对所开设课程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同时,由于对校内外环境比较陌生,接受不良诱惑较少,因而,对各科学习的关注度都较高;到了大二,熟知了大学的学习特点和管理模式,很多同学的学习热情明显下滑,学习积极性下降,开始沉迷于追剧、网游而不能自拔,学习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大三阶段,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准备考研的同学异常刻苦勤奋,空闲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自习室埋头苦学,学习动机高涨,而有些同学则
2.1 学校因素
(1)专业学习引导不够。有些学生报考时“重学校轻专业”或属调剂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入学后,发现与自己的兴趣、个性特点相差甚远,毫无兴致甚至学习吃力,从而陷入迷茫无助中,失去了学习信心。有些学生则对所选专业过于理想化,真正学起来发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而学校对学生专业学习疏于指导和帮助,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动机越来越低。 (2)教师的教学投入不够。“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考评机制,导致很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做课题、出成果、写论文上,而无暇进行教学设计。课件老套、内容陈旧、教法单一,这种“应付式”教学直接导致课堂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气氛沉闷,缺乏师生的交流互动,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打瞌睡、玩手机,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学校监管引导不够。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由高中阶段的“无缝隙”监督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由管制到自制,需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渡阶段,学校监管引导力度不够,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面对诸如网游、娱乐等不良诱惑,失去了抵抗力,从而沉迷其中,导致学习动机弱化,无法专注于学习。 2.2 社会因素
(1)经济环境。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加之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导致大学生以就业为首要学习动机,追求个人功利,获得好工作、高收入成为众多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2)舆论误导。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巨大,学生分秒必争,异常辛苦。而大学阶段则被普遍认为是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阶段。几乎每个高中生都是从“高考结束,苦日子就到头了”、“现在辛苦,到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的舆论中走进大学校园的,很多学生把大学当成了自
·104·
由玩耍的天堂,肆意挥霍着青春,把学业和学习抛在了脑后。 (3)用人导向。由于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就业不公平的现象。很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学识的用人导向,使得一些大学生目光短浅,学习动机仅限于混毕业证上,学习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2.3 家庭因素
(1)家长的关注点转移。进入大学后,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由学习转向了生活。询问“身体状况”多于“学习状况”,嘱咐孩子“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多于“刻苦学习”,致使孩子的学习失去了来自家庭的监管。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往往为时已晚。
(2)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较低。家长的期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然而,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就是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即可。至于在大学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并不做明确要求。 2.4 个人因素
(1)缺乏更高目标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目标明确,即努力考取理想的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却没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很多学生表示“来到了心仪的大学,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感受到的却是空虚、茫然,不知道以后再为什么学习了”,迷茫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2)意志力薄弱
大学阶段的学习主动性强。要掌握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强大的意志力,要坚定目标,高度自制。然而,很多大学生缺乏恒心和毅力,抵制不住不良诱惑,随波逐流,半途而废。 3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3.1 学校方面
(1)适度增压。大学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严进宽出”的状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考评,“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并“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生出口关,坚决取消 制度”,把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严进严出”。
(2)加强管理和引导。一方面,日常管理要细致到位。有的高校设置了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精选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三重管理模式,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把引导激励学生学习作为基本职责融入到每堂课的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意义,结合学科和学生特点,做好学习价值的引领,使学生把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自觉地努力学习。
(3)改进教师考评机制。教学是大学的立学之本。学校要把教学工作放到第一位,改进教师考评制度,减少教师的科研任务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4)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呈
52
现给学生,从而提升教学的吸引力。 3.2 社会方面
(1)营造正确的舆论。媒体要加大高校教改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大学教育,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鼓舞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2)整顿就业市场,改善用人机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帮助用人单位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招贤纳士、公正公平,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 3.3 家庭方面
家长要对子女在大学的学习有要求、有期待,提高关注度。与学校保持互通互联,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状况,齐心协力,引导教育子女提高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不虚度大学的每一天。 3.4 个人方面
大学阶段要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执行力和抗诱惑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理想、有学识、有责任、有担当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传燕,成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0):26-27.
[2]贾彦琪.大学生学习动力与其对教师教学投入感知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7(6):25-35.
[3]万峰,成婷,陈倩.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6):95-98.
[4]汤小勇.提升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8(14):35+37.
·105·
‘清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