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厂内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厂内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区 域 编制时间 编制人 1、目的 为预防厂内车辆伤害和确保厂内车辆伤人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地展开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特制定本现场处置方案。 2、定义 车辆伤害:由厂内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厂内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 4、应急组织及职责 1)应急协调组 负责人:车队队长 成员:车队相关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危险性的评估分析,研究应急行动方案,并向总指挥提出建议;应急救援的信息联络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各项应急协调工作;汇总上报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 2)事故现场应急抢险工作组 负责人:当班车队运行班班长 成员:班组成员 职责:接受队长指令,制定现场方案,调动有关技术装备、设施等力量投入抢险,组织应急抢险、救援等专业人员实施事故现场抢险行动。 3)应急资源保障组 负责人:车队检修班班长 成员:车队检修班相关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所需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机械、器械、物资的运输调配,实业 编 号 审核人 作 件 版 本 审批人 第1版 事 现场处置方案 施现场应急救援行动。 5、应急处置 5.1报警 1)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若措施失效,应立即通知车间负责人。相关负责人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警人要向接警人讲清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 2)事故发生后,若由值班人员通过监控发现,则应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及车间负责人,现场值班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值班人员或车间负责人在判定事故控制情况后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警人要向接警人讲清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启动现场现场处置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启动后,响应级别响应程序等依照综合应急预案执行。 5.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组织应急人员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向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进行抢救,若伤员被困现场应急人员无法对伤员进行救治,则应及时汇报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消防人员进行救援。救援过程中要设立警戒区,非救援人员及其它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2)尽快利用有效的时间对伤员进行抢救:首先进行止血,其次利用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情况严重时,如伤者身体部分骨头断裂,需绑支架固定身体。如伤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专业救援人员未到达现场前不能放弃对伤员的“心肺复苏”救治。 3)对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抢救,联系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救援车辆赶到现场对事故车辆进行抢救。操作过程中要谨慎驾驶,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6、常备应急物资及联系方式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止血袋、氧气袋、 常用机械: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及钢丝绳、钢撬、铁锨、绳扣等物资。 24小时值守电话: 7、注意事项 7.1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7.2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车辆伤害现场有积泥淤泥或者有不明确淤泥地段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隔离区。 7.3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2)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保护好伤员,防治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3)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4)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7.4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7.5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应急救援过程中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 3)使用中抢险救援器材损坏及时调换。 7.6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事故处理应严格按本应急预案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改动,如确需改动,必须经专业领导同意后方可。 7.7 应急救援结束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